猪价跌落导演产业链另类雪崩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05-18
  8元/斤、7.5元/斤、7元/斤一直到6.5元/斤、6元/斤,4月7日~22日——短短半个月时间,兰州猪肉销售摊主李森发亲历了新鲜猪肉价格的一路跳水。另外他发现,人们普遍追涨不追跌,越贱越不买,现在销量只有平日的60%左右。

仅仅一年的时间,猪肉的价格就从CPI的领跑者变成了拖后者,飞起来的肉价掉头跌落,让生猪产业再次遭遇寒冬。

生猪与肉禽产品共同占据国家统计局CPI篮子比重的8%,是国家防通胀与控紧缩局面的最佳武器。2008年,生猪产业因为高盛、百世腾等外资投行的秘密加入而被誉为朝阳产业,仅仅1年后,养猪业沦为“烫手山芋”。生猪产业应如何发展的争论甚嚣尘上。

2009版猪价暴跌

饲料占据生猪成本的60%~80%,历史上,每次猪价暴跌,都由饲料价格跳水引发。但2009年与以往不同,近两月来,全国猪价跌幅超30%,鲜肉跌幅甚至达到40%,但决定猪肉成本的饲料价格却岿然不动。“玉米、豆粕等基础性饲料价格更是尾随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了多日上涨。” 湖南新五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乔春生说。

这让2008年尾随外资大规模杀入生猪产业的各路资本慌不择路:“我们把种猪和母猪各杀了一半,肥猪现在卖不上价格,再养下去,光吃不长肉,赔啊!”甘肃省古浪县养殖户李俊2008年介入养猪业,现在,新一轮暴跌让他决定收缩战线。

而在湖南、湖北,“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下的小场子基本都在挥泪甩卖了。”湖北省农牧局副局长陈红颂说,规模化养殖场普遍与上游产业(饲料业)签有长期的协议合同,或已进入饲料业,可以适度控制饲料成本,但小型养殖场就没有办法了。

“经历过2008年外资蜂拥中国从事生猪产业的热潮,目前沉淀在养猪产业的资金规模是2007年同期的2倍,这些资金的快速催肥效应使中国生猪产业空前规模化发展,但规模化之余却没有实现标准化运作。” 北京诚盛投资生猪研究员吴畏说。

海量资金已经搅乱了固有的生态环境。另外,金融危机下,大量农民工返乡,加入到进入门槛极低的养猪业,使供应总量快速放大,进而引发了猪贱伤农现象。

2009年春天,已经成为中国养猪业又一场噩梦。

产业化名不符实

非产业资本进军养猪业,使得人们惊呼外资图谋中国养猪业。其中最经典案例是,南京雨润得到外资投资后,以对赌方式签署协议,规划2010年产猪量逾3000万头,位居世界第一。而2007年,雨润上游屠宰年产能不过1400万头,但2008年年产能一跃升至1805万头。

国家统计局检测发现,2008年年末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5%以上,规模达4.46亿头。另有媒体则指出,由于外资等非产业资本大肆进入,2008年经海关检疫入境种猪就多达1.2万头,同时万头、百万头猪场如雨后春笋,花开全国,导致生猪产能比2007年同期放大了30%左右。

2009年2月全国生猪屠宰量更具说明性。农业部称,2月全国屠宰量虽比1月大幅下降28.87%,但仍屠宰1259万头,比2007年同期增长19%以上。

海量资金使生猪产业化沦为规模化的空壳,招致猪价暴跌,更使得瘦肉精沉渣泛起。3月底,广州市场再次发现大宗生猪交割出现多批次瘦肉精现象,香港检疫部门据此快速会同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严查运往香港的食品安全。

“不是所有养猪户都有优良的资质。现在小猪场多如牛毛,尤其2008年进来的新手,既不懂饲料搭配,也不懂现场管理,就是一个劲用饲料催肥,甚至有些猪场只用4个多月时间,就能用饲料催肥出一头100公斤的肥猪。”湖南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说,饲料养殖是养猪唯一的路径,但要想保障猪肉食用安全,就不可能在4个月之内完成出栏任务。

“猪为活体,个体各异,但适合规模化养殖,这也是各路资本可以迅速入场的原因。”诚盛投资的吴畏指出,新入场资金普遍高举高打,而生猪出栏通常不超过6个月,使得部分资金初尝甜头,进一步加大投资,加速规模化发展。目前饲料养猪的最大优点在于出栏快,通常为150~180天。而传统的散养办法是,农民用自家剩饭剩菜辅佐饲料、青草喂养,出栏时间通常多达240~300天。

显然,追逐利益的道路上,新加入资本搅浑了中国养猪业的池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