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通过修复产业链条等措施解决大豆产业危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6-08
      去年以来,面对大豆产业极为艰难的境况,黑龙江省财政厅、省农发办着手研究扶持措施,实施了“大豆拯救工程”,通过建立麦豆轮作示范区以及财政补贴加工企业,修复产业链条等措施,双管齐下解决大豆产业危机,取得明显成效。

    黑龙江省自去年起建立了麦豆轮作示范区,采取财政补贴、开发立项、签订合同等方式,推进麦豆轮作体系建设,实施以麦救豆。省农发办在调研中发现黑龙江省北部地区2000万亩大豆种植严重重迎茬,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为此,他们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落实解决措施。解决大豆重迎茬种植,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去年省农发办决定建立麦豆轮作示范区,并签订三个协议,即与建立麦豆轮作示范区的县(市、区)政府签订协议,落实示范面积;与省农科院签订协议,保证良种供应和搞好技术服务;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订单收购小麦。同时落实了五项政策,包括实行良种全额全部补贴,利用省财政配套资金每亩补贴60元;对种植户购置农机给予补贴;支持搞好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对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的龙头企业予以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扶持,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小麦;农业综合开发各类项目向示范区倾斜,强力推进麦豆轮作。

    这些措施确保了农民种植小麦等同或高于种植大豆收益,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高涨。去年11月份,落实了示范区地块,并全部完成了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

    12月,新打120眼机电井,并配套落实了灌溉设备,防治和解决小麦“卡脖旱”问题。同时,为保证小麦销售,扶持佳木斯、孙吴两户小麦加工企业,两户企业与小麦种植户签订了收购订单,保证小麦收购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今年,共落实优质小麦种植面积20万亩,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中省财政资金7000万元,在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地区已完成播种面积15万亩,另外在三江地区麦豆轮作示范区5万亩面积已落实,明年种植。

    受进口大豆价格较低影响,黑龙江省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加工企业自去年10月以来,几乎处于停产状态,造成大豆产业链条断裂。截至4月末,农民手中尚有55万吨大豆待售,主要为三江地区的高水分大豆。为保护大豆产业发展,财政补贴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农民手中高水豆,修复产业链条,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对阳霖集团大豆收购加工进行财政补贴的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补贴阳霖集团3000万元,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加工农民手中不符合国储标准的大豆30万吨。《方案》自5月1日实施以来,农民售豆积极性高,大豆价格一路走高,豆制品加工销售稳步提高,大豆收购、加工、销售顺畅,一些种植大户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财政补贴企业收购加工大豆的有效尝试,解决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为高水豆找到了销路、为农民开辟了富路、为企业找到了活路、为产业找到了出路。截至5月30日,大豆收购价由5月1日的每公斤3.21元提高到3.50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