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11-10
    生猪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汉中为例,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0.49亿元,畜牧业产值50.54亿元,其中生猪产值达40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6.6%。近年生猪价格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现象,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进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值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分析

    (一)生猪养殖的周期性决定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如同大部分农产品一样,生猪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特征。生产者往往根据上一轮产品的价格来决定下一轮的生产规模,在价格高涨的时候,农户大量跟进。但由于产量提升的时滞性,生产者盲目扩张规模往往导致供过于求,从而造成价格大幅度下挫。在下一轮生产时,过低的价格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又造成大规模减产,必然造成供求关系再次失衡,导致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价格暴涨。这样,供给与需求轮番波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呈蛛网状交织,即经济学“蛛网现象”。

    在生猪养殖行业,从仔猪到育肥猪出栏的生产周期大约为6个月,从母猪增栏到育肥猪出栏的周期大约为1年左右。因此,生猪的生产周期大约为1年到1年半时间,产量变化对价格影响的时滞也在1年到1年半左右。我们所作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据调查,汉中市2006年3~6月间,生猪的价格形成低谷,而到了2007年9月,价格逐步攀升到本轮周期的最高点,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年半。在价格的最低点,生猪出栏数最多;到了价格的最高点时,生猪的出栏数量反而最低,这也正是对“蛛网现象”的反映。

    (二)疫情频繁爆发是生猪价格波动的导火索

    生猪养殖是个高风险行业,时常会受到疫情灾害的侵袭。近年,口蹄疫、猪链球菌、蓝耳病等对生猪养殖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据调查,2007年春夏之交爆发蓝耳病时,西乡县一家养殖场每天死亡生猪就有300~400头,疫情过后,这家万头规模的猪场存栏生猪不足千头;城固县一年出栏生猪4000头的养殖场,2007年出栏生猪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1/4。大规模的疫情破坏了正常的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这是造成2007年猪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

    (三)产业化程度过低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生猪散养比例较大,占全部生猪养殖52%左右,规模化养殖仅占48%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70%左右。汉中60%以上的生猪来自散养农户,25%的生猪来自较小规模养殖户,只有15%的生猪来自较大规模的养殖户。散养户比例过大,是生猪行业出现“蛛网现象”的直接原因。大部分散养户和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对市场价格走势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助推了价格的暴涨暴跌。

     (四)市场失灵也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生猪养殖仍以农村为主,而农村地区生猪养殖大多各自为政、粗放经营,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大多没有形成产业链,对市场信息反应比较迟缓,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同时,暴涨暴跌的生猪市场本身也加剧了市场投机行为。2007年火爆的猪肉行情吸引了大批资金进入到生猪养殖行业,包括房地产商、企业集团、甚至高盛集团都先后加入到养猪队伍中;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批返乡的农民工也有部分人盲目加入生猪养殖大军。大量资金的涌入必然导致供给过剩,猪肉市场供求失衡成为必然趋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