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重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亮点纷呈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1-26
    为了卓有成效地防控动物疫病,全面加快重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及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2009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开创了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重大动物防控成绩显著

    2009年,重庆以防控动物重大疫病为中心任务,上下齐心协力抓紧、抓好、抓实,抓出了成效。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物防疫法》和“二十四字”防控方针以及各级关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方略得到了贯彻落实,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防控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高,在周边国家疫情频发、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新发疫情等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了“力争不发病,确保不流行”的防控目标,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总体形势平稳,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得到了农业部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农业部春秋防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评估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兽医实验室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通过实施《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市各区县根据实际,积极改造县级兽医实验室,现已完成工程量的40%。新增的高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616台(套),已全部到位。装备39台动物疫病防控专用车已全部投入使用。(二)推进了计量认证工作。各区县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逐步完善了质量体系文件,并逐一进行计量认证专项培训。(三)各项制度逐步健全。各区县逐步健全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制度》等工作和管理制度,积极用制度管人管事。(四)积极宣贯《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为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召开会议传达农业部制发的《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举办培训班,大力宣传。(五)扎实开展工作。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要求,积极开展了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分析评估等各项业务工作。

    三、两大行动顺利实施

    (一)乳用动物人兽共患病防控行动顺利实施,乳用动物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按照《动物防疫法》、《乳用动物健康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了乳用动物人兽共患病防控行动。全市对监测的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等不合格样品所对应的乳用动物均按规定进行了净化处置。(二)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协助主管部门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品和非法添加物的专项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全市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实现零发生。全年开展畜产品残留监测近千批次,对盐酸克仑特罗、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等检测,均为阴性;开展生鲜乳质量抽检、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开展生鲜乳β-内酰胺酶摸底检测,生鲜乳中动物水解蛋白、过氧化氢、甲醛、麦芽糊精等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排查监测,均未检出;协助农业部畜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完成在渝抽样540批次,抽检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均为阴性。央视7套《聚焦三农》栏目于9月9日专题报道了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四、两大体系逐步完善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规范体系逐步完善。为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制发了《重庆市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技术规范(试行)》、《重庆市动物医疗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试行)》、《重庆市动物疫病监测信息使用规范(试行)》等3个技术规范,得到了国家动物疫控中心的肯定,为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规范体系奠定了基础。

    动物疫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体系逐步完善。合理设置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在公路动物检查站、规模养殖场、动物医院、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和散养农户等环节设置动物疫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户)3028个,组建了由6人组成的流调专家组、198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流调工作队,全面深入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各定点流调点积极做好了每月1次的动物疫病定点流调工作。全年对在运输、市场、屠场、诊疗、饲养等环节调查动物所染病畜禽、染疫畜产品,均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全年开展应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21起(狂犬病13起、奶牛布鲁氏菌病1起、猪伪狂犬病1起、猪圆环病毒病1起、猪经典型流感4起),所发应急疫情均及时果断处置,未造成疫情扩散和传播。云阳、忠县等区县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取得明显效果。

    五、五项工作成绩突出

    (一)动物疫病监测取得新突破。严格按照农业部和市农委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监促防、以监定免”的工作要求,抓好病原学监测、科学评估免疫效果、抓好复核检测。南川区组建动物疫病监测专职采样队,保证了样品质量。采取五挂钩措施(监测结果与乡镇站职工工资挂钩、与村防疫员报酬挂钩、与划拨防控经费挂钩、与区局机关包乡人员奖惩挂钩、与乡镇政府目标考核挂钩),把监测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动物疫情分析评估取得新进展。组建了由200名专家组成的动物疫情分析评估专家委员会,每月定期开展动物疫情分析评估工作。完善了动物疫情分析评估方法:在巩固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年度(含季度和半年)分析评估法,增加了“同比”和“ 环比”等趋势分析评估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动物疫情分析评估方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市下发定点流调分析评估通报12期、免疫抗体分析评估通报12期,整改通知16个,上报分析评估报告21个。区县下发动物疫情分析评估情况162期(次)。通过分析评估,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供应开创新局面。按照“用苗有计划,监管有制度,保管有设施,进出有台帐,领用有记载,免疫有档案,报废有审批”的要求,抓好了以疫苗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控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为做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奠好了基础。一是按规定程序对全年所需的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进行了政府招标;二是安排专车、专人运送口蹄疫、H5N1禽流感、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等各类型疫苗;三是及时发放了机打、手写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合格证明;四是委托软件开发商开发了全市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监督管理系统,并对40个区县配备了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管理专用电脑,进行监督与管理,为防控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四)饲料兽药质量监测取得新成果。一是超额完成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国家和辖区计划。全年分四次抽检兽药生产企业34家(次)、经营单位161家(次)、使用单位49家(次),抽检产品455批次,合格率82.4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国家计划152批次,完成率101.33%,合格率82.9%;完成辖区计划303批次,完成率101%,合格率为82.0%。二是圆满完成饲料质量监督抽检国家和辖区计划。全年完成监督检验1089个批次,其中完成农业部行业监督检验539批次、2500多个项次;完成辖区监督检验550批次、2500多个项次。产品合格率98.46%,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饲料中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100%。通过有效的监督检验,提升了我市兽药和饲料产品质量。市动物疫控中心被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予“全国饲料质检体系30年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先进单位”,并有两位同志同时被评为“全国饲料质检体系30年先进个人”。

    (五)应急管理迈上新台阶。各地依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了应急预案,强化了应急准备,调整充实了应急队伍,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在节假日特别是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实行了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控制和扑灭。加强了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设备、疫苗、诊断试剂、封锁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了应急所需。

    六、培训年活动实效明显

    为提高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防控水平,结合实施中加动物健康推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年活动”。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卫生部首席科学家尚德秋、加拿大驻华使馆兽医参赞孔乐思等国内外、市内外多名著名专家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市级开展培训活动6次,培训师资8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涉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控等。我市在全国首次举办“人兽共患病防控研讨会暨反刍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会”,师资力量雄厚,规格高,效果显著,受到国内同行一致赞誉。区县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培训基层防疫人员、养殖场业主、养殖农户1.8万人次。中加项目实施县—荣昌、武隆分片区开展MTOT血样采集技术、医疗废弃物粪污动物尸体处置等专题培训20余次,培训动物及产品经营者、养殖场业主、动物检疫员、村防疫员等5000余人次。

    七、牛支原体肺炎诊断水平国内领先

    今年丰都、云阳等县从周边省市购回千头肉牛,购回后数天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死亡率极高。通过临床症状、解剖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我市首次确诊牛支原体肺炎病例。期间,技术人员刻苦攻关,建立了牛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和PCR诊断方法,得到了农业部兽医局的高度赞扬,两次应邀赴京作专题汇报和研讨,并对临近省市的类似病例进行了实验室确诊。代农业部兽医局起草了《牛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和科普宣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