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饲料大亨逐鹿火爆新能源产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1-29
 一直忙着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刘汉元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2009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相关官员表示,国内多晶硅市场50%的产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的多晶硅领域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是中国官员首次站出来为此前的“多晶硅过剩论”松绑。

“水泥过剩、钢铁过剩,假如还有一些合理性,把多晶硅简单地归结到过剩,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多次表达自己对“多晶硅过剩论”的不认同。

作为国内三大饲料生产企业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集团在2006年选择切入多晶硅领域,一度让局外人有些不解,一个是传统的农业板块,一个是火爆的新能源板块,这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是否是通威集团在暴利面前的一场豪赌?

进军多晶硅领域之前,一直以饲料为主业的通威近30年的发展始终顺风顺水,而刚刚介入多晶硅生产,整个行业就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剧烈起伏,通威的预期收入减少,“受2008年地震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二期3000吨项目建设我们一直在等待市场时机。”刘汉元告诉《英才》记者。

但刘汉元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动摇进军多晶硅行业的信心:“如果以做饲料的方式来做多晶硅,十年之内,通威就有望进入全球多晶硅生产企业前三甲。”通威的水产饲料生产能力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在多晶硅领域,过去几十年,其生产技术一直被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究竟饲料和多晶硅,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刘汉元眼中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参战多晶硅

“未来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一定是世界上70%以上的多晶硅提供者。”

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子产品的刘汉元,对化工产业非常熟悉。他早就观察到,从最早的半导体到集成电路,再到计算机的CPU,无一例外都是用高纯硅作为核心材料来生产的。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最近几年,在主流的多晶硅、高纯硅的市场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随着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都有了提高。然而,过去几十年,全人类每年只生产了5万吨左右的多晶硅。刘汉元认为,这种技术条件的变革从量上来讲,可以产生原来多晶硅消耗量十万吨、百万吨、千万吨三个数量级以上的需求。

刘汉元认准了新能源必将是未来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06年,正值多晶硅在国内发展的“黄金期”。在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上市后的财富光芒照耀下,硅料紧张,多晶硅价格暴涨,国内很多企业意识到了“得硅者得天下”的机会。而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上游原料多晶硅的毛利率又是最高的。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刘汉元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值得倾注精力好好做的行业。2007年5月24日,通威集团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通威集团将斥资50亿元与四川巨星集团联合在乐山建立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万吨。

工程奠基后,刘汉元依然有些担忧,“多晶硅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投资这么大的规模去做一个中国几十年没有掌握的技术,通威能不能有效地掌握,能不能在一两年内攻破?”

让刘汉元无比欣慰的是,通威从进军多晶硅领域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仅用了1年的时间,并创下了行业调试时间最短纪录,也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原材料的多晶硅,其生产技术被美、德、日等国8家公司垄断的格局。

“两年前,中国人的多晶硅产量世界上没有计算,现在不得不计算。未来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一定是世界上70%以上的多晶硅提供者。”刘汉元说。

适度多元化

刘汉元的这个选择,其实是一次火线救市的动作。

6年前,刘汉元告诉《英才》记者,民营企业必须走“专业化”道路才能真正做精、做强、做大;这一次,刘汉元对自己的“专业化”理论做了一些修正:“通威一直坚信‘业精于勤而专’,不轻易做自身不熟悉、没有把握的事情。通威永远不会做简单的多元化,认准的产业,我们只会抓一抓二,并且专注地做强、做大。”

刘汉元曾经明确表态,对于上市公司通威股份(11.09,0.23,2.12%)(600438.SH)来说一定会坚持饲料主业,而对于通威集团来说,是可以适当做些多元化的。三年前,当通威集团决心进入多晶硅产业的时候,通威集团已经拥有包括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IT等行业的90多家子公司。

让人颇为不解的是,既然刘汉元坚持上市公司要“专业化”,为什么以饲料为主业的通威股份要在2008年初以1.91亿元收购通威集团主要化工资产——四川永祥50%的股份?在永祥注入上市公司之前,刘汉元曾表示,等到通威的多晶硅板块成熟以后,将会争取在中小板独立上市。

“让永祥多晶硅注入通威股份,可以让多晶硅单独上市面临的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发展所需的时间和机会。”刘汉元的这个选择,其实是一次火线救市的动作,不仅解决了当时通威股份的融资问题,也为多晶硅产业的快速发展抢得了先机。

在通威永祥注入上市公司前,通威股份的主业是饲料,而且正准备在饲料领域继续开疆扩土。2007年5月,通威股份股东大会决议准备增发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5%的股票,拟募集资金12.31亿元,用于连云港(7.18,0.06,0.84%)年产20万吨饲料项目等16个饲料和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但因为种种原因,通威的增发计划在证监会触了礁。此后,2008年1月25日,通威在停牌一天之后,公布了其将收购四川永祥50%股份的公告。

花1.91亿就将净资产为3.87亿、当年净利8000多万的永祥公司一半股权收购到手,通威股份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而对于永祥来说,在多晶硅领域快者为王的时期,其后续的庞大工程,也需要资金的投入,上市之后,也将为永祥增加一个合理的融资渠道。但在分析师们看来,更大的兴奋点还在于:如果没有永祥,通威股份只能在竞争激烈的饲料行业内慢慢成长;有了永祥,通威便以双主业的形式脱颖而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