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希杰氨基酸项目先后落子东北 引发新世纪“辽沈战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6-07
      希杰大成先后落户东北大型氨基酸生产项目

    6月2日上午,松原市政府与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在长春松苑宾馆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年产20万吨蛋氨酸项目正式落户松原。2004年大成集团进入松原,在收购松原市柠檬酸厂后,利用柠檬酸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并部分引进了法国的先进设备,建成一条生产饲料级苏氨酸的生产线。几年来,松原市委、市政府与大成集团密切合作,先后有1万吨苏氨酸项目、1000吨色氨酸项目落户松原,目前苏氨酸产能1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300万元。1000吨色氨酸项目也已经建成投产。

    就在上个月末,5月26日,韩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希杰集团与沈北新区签约,投资3亿美元建设玉米生产基地,年加工处理玉米50万吨,生产10万吨赖氨酸和5万吨苏氨酸。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春明参加签约仪式并会见了希杰集团副社长金喆河。

    大成蛋氨酸项目有望打破中国蛋氨酸市场格局

    大成生化对我国乃至全球赖氨酸行业的贡献有目共睹。2004年以前,中国饲料用赖氨酸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而随着大成赖氨酸的投产及中国厂家大举投产进入,2005年,中国成为赖氨酸出口大国,与此同时,赖氨酸价格一路下滑,从而为之在饲料中大批量常规使用奠定经济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赖氨酸产量为67.9万吨(含65%赖氨酸),同比增长16.1%;出口10.1万吨,同比增长9.4%。

    近年来,赖氨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韩国希杰、日本味之素、中国大成生化三分天下,但大成生化仍然凭借60万吨的产能、超过30%的市场份额牢牢掌握着赖氨酸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近年来,大成生化在加大赖氨酸研发和生产的同时,也逐渐在其它氨基酸产品方面加紧了研发的步伐。

    大成生化副总工程师王德辉在今年5月份接受《中国畜牧杂志》和《博亚和讯网》采访时表示:“发酵法合成蛋氨酸工艺路线收率较低,目前还没有具备工业化生产价值,但是大成生化正尝试发酵法工艺的改进,希望未来3年内大成生化的发酵法生产蛋氨酸工艺可以研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话音未落,年产20万吨蛋氨酸项目落户松原。

    中国蛋氨酸长期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中国2009年累计进口固体蛋氨酸10万吨,同比增长10.3%,而每年进口的液体蛋氨酸也有5~6万吨。

    国外公司诺伟司,安迪苏,住友,德固赛长期占领中国市场,价格一直受制于人。而近两年国内蛋氨酸项目风起云涌,从蓝星收购安迪苏,到住友大连液蛋项目,四川和邦蛋氨酸项目,及近期重庆紫光蛋氨酸的试产,无不昭示蛋氨酸格局之变。如果大成发酵法蛋氨酸可从生产和成本上有较好突破,未来随着中国蛋氨酸产能扩张,价格有望重现赖氨酸的历史。另一个好消息是,大成生化副总工程师王德辉在“2010年氨基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未来3年,色氨酸价格有望下降一半!

    希杰誓做饲用赖氨酸全球第一

    反观韩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希杰集团,在今年年初,希杰聊城工厂举行的核苷酸二期工程奠基仪式上,希杰第一制糖生化本部的金喆河本部长宣布希杰集团发展战略:“希杰如今在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剂领域位居全球第一,今后我们在饲料用赖氨酸领域加大投资,也要做到全球第一。”金喆河本部长在接受《中国畜牧杂志》及《博亚和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杰集团将在2013年实现赖氨酸年生产能力55万吨,销售收入12亿美元,占有全球30%以上的市场份额,确立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未来几年实现年生产苏氨酸10万吨、色氨酸3000吨的生产能力,同时用发酵法生产蛋氨酸的项目也在筹建过程中。而在这些宏伟规划中,中国将是重中之重。”时隔不到半年,10万吨赖氨酸和5万吨苏氨酸项目落户沈阳。

    苏氨酸用量在快速增长,据统计,2009年国内产量为5.7万t,同比增长62.9%。而国内消耗大约在3.5万t左右。市场份额较大的是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一些公司公开发表的扩张计划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苏氨酸的产能已经达到了12.7万吨/年。处于快速扩张期。色氨酸用量较小,中国2009年产量为794吨,同比增长297%。目前,苏氨酸和色氨酸的龙头仍然是日本味之素公司。国内色氨酸起步较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饲料级氨基酸,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厂家包括山东鲁抗、浙江升华拜克,丰原生化,长春大成等。但是,国内色氨酸项目也是风风火火,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投入或计划投入的企业达到十几家。与赖氨酸相比,当前色氨酸市场容量较小,全世界市场需求量仅为约4000吨。同时色氨酸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其高价格,如价格降低一半,其市场需求可能达到万吨级以上。

    从局部较量转向集团军对垒

    如果说当年大成赖氨酸的投产,和肇庆星湖在苏氨酸领域的突破,及重庆紫光,安迪苏等蛋氨酸项目近来的建设是发生在局部地区和部分品种之间的较量,那么今年以来,大成和希杰在氨基酸领域的动作,加上中国企业在苏氨酸,蛋氨酸及色氨酸市场的扩张,则将饲用氨基酸市场演变为集团军之间的对垒,一方面是大成和希杰在发展前景上的比拼,另一方面是中国在各个氨基酸品种上的布局同全球巨头的对抗。

    全球主要氨基酸生产企业的发展沿着“一体化建设”、“品种多元化”和“规模扩张”三条主线进行,而赢得竞争的基础在于企业的发酵技术水平及包括原料、能耗在内的成本控制能力。快速成长的大成和希杰在这些方面显示出惊人的一致。

    一体化方面,两家企业走得都是“玉米深加工——氨基酸生产”与能源动力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相结合。

    品种多元化方面,一是体现在氨基酸品种上:目前大成具有赖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的产品生产,发酵法生产蛋氨酸也已初步落成,有望成为继德国化工巨头德固赛之后第二个可以生产目前全部4种饲用氨基酸的企业;希杰目前具有赖氨酸、苏氨酸的生产能力,色氨酸项目开始建设,在2010年氨基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希杰第一制糖生化本部部长金喆河先生表示希杰公司蛋氨酸生产已进入具体规划阶段。

     二是体现在某种氨基酸的产品系列上,如大成和希杰在赖氨酸上都有Lys.98、Lys.70、Lys.65等多系列产品,希杰的液体赖氨酸在国际市场也很受欢迎。

    规模扩张方面,2003年~2009年,大成的赖氨酸从无到有,再到全球产能第一,借助于中国市场的成长走了快速扩张之路;而具有58年历史的希杰公司,直到2003年才在山东聊城投资建厂,未来4年将是其跨越期,跃跃欲试的希杰将争夺赖氨酸第一的宝座。

    从目前两家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大成已有或拟在建产品及产能将达到赖氨酸80万吨,蛋氨酸20万吨,苏氨酸4万吨,色氨酸1000吨;分别占全球产能的35%,13%,7%和13%;而相应希杰已有或拟在建产品及产能将达到赖氨酸55万吨,苏氨酸10万吨,色氨酸3000吨,分别占全球产能的24%,16%和39%,如果其发酵法生产蛋氨酸同样可以研发投产,则产品系列达到一致。相应中国的需求是赖氨酸35万吨,蛋氨酸15万吨,苏氨酸3.5万吨~4万吨,色氨酸300~400吨。加之其他企业的产能产量,未来做好出口才是企业良好运转的根本。

    对两个厂家来说,都是发酵法生产,可随时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运营特点调整产品系列,在调整自身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通过不同产品策略打压竞争对手市场,这是其它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谁的功底更深,谁将走得更远。

    占领优势地理位置,放眼全球布局

    两个厂家都在选择东北作为发展的重点基地也有其缘由,首先,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欧美发酵类,化工类产品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如巴西、印尼、中国已经成为氨基酸生产商建设基地的首选,包括味之素,希杰等公司在巴西,印尼均有基地,这也是中国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快速扩张并有效抢占国际市场的大背景。

    对于发酵企业来说,东北具备玉米原料价格优势,具备国家政策优势,不足是化工原料相对短缺,距离市场较远,物流费用高;山东是玉米原料主产区,所需化工产品供应充足,具备一定的能源优势,物流优势明显,本身市场容量较大,不足是玉米原料价格较高,在玉米主产区是价格最高的区域之一;宁夏具备玉米原料价格优势,具备能源价格优势,不足是距主要市场较远,距出海口较远,物流费用高。

    当前中国大规模的氨基酸发酵企业(除肇庆星湖)均处于北方的玉米主产地,同时北方也具备南方企业所没有的能源优势,对于氨基酸这种价值较高的产品,由于物流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例较低,产业向北方转移特别是具备原料、能源优势的地域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大成立足于吉林,恰是中国玉米带,并经营多年,具备先天的地理优势;而希杰在山东聊城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此番落户沈阳也具有争夺地理资源之意。

    目前中国赖氨酸,苏氨酸产能过剩,出口比例较高,未来3,5年内随着大成,希杰等厂家蛋氨酸及色氨酸的大规模投产,中国氨基酸产业有望同维生素一样,成为全球氨基酸生产中心。而在产品系列,生产规模,及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不足的企业则有可能沦为希杰大成两大集团军对垒的看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