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建立长效机制 让农产品不再暴涨暴跌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6-09
一边是大蒜、绿豆价格的一时疯涨,一边是深跌的猪肉价格迟迟未见反弹。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再次击中了我国农业的痛处:多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未能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为此,除了在暴涨时打击炒作、在暴跌时给予扶持之外,更应该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保证农产品价格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上升,引导其远离暴涨暴跌的循环。

“过山车”行情背后的逻辑不复杂:价贱伤农,必然会导致下一年该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孕育了下一轮暴涨行情;价格暴涨之后吸引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又埋下了暴跌的祸根。

时下广受关注的“蒜你狠”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2006年大蒜价格暴涨之后,经历了2007年和2008年的连续暴跌,最低的时候每斤不到一毛钱。物极必反,许多蒜农改种其他农作物,2009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250万亩缩减到900万亩,再加之单产普遍减产20%以上,使2009年全国大蒜总产量从2008年的1026万吨减少到590万吨左右。

游资炒作固然是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供给的剧烈波动,这给了游资以可乘之机。如果每年供应量保持基本稳定,游资也就失去了可以炒作的“题材”。因此治疗暴涨暴跌症,应把重心落在稳定供给量上。

目前,农产品供应量之所以难以保持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及时、充分地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无法对未来价格趋势作出合理预判,只能根据上一轮行情的表面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但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其生产周期较长,完全依据上一周期的供需关系和价格信息作出决策,风险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农产品供给。

首先,基层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应当在种植前后各个环节,注意收集田间地头、流通环节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然后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让农户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走势,引导其规避“追涨杀跌”,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生产,并按照供需关系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其次,鼓励农民“抱团”建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一方面,专业合作社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较为充分的收集和处理,从而为种植决策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便于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采集信息。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其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终端销售渠道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国家收储体系。目前我国只有针对稻谷、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制度,尚没有将绿豆、大蒜等小宗农产品纳入其中。虽然这些小宗农产品所占权重不大,但农产品的价格联动性比较强,小品种的涨跌也可能带动农产品整体变化。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将收储制度扩大到小宗农产品领域。事实上,由于小宗农产品总量并不大,稍作储备,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