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饲料生产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转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8-04
    受原料高成本及养殖低迷影响,大多数饲料企业经营惨淡

    上半年,玉米、鱼粉价格一直维持高位运行,玉米从年初每吨1890元,暴涨到每吨2040元,短短5个多月时间,玉米价格每吨上涨150元;而鱼粉在上半年最高甚至达到每吨14500元,比往年正常价格翻了近2倍。同时,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禽养殖业一片低迷,猪粮比价在3月份跌破5.5∶1后,截止到目前,生猪养殖一直未有根本起色。原料成本上涨压力与养殖低迷的双重因素,导致众多中小饲料企业在上半年惨淡经营。

    省内某中型饲料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今年第一季度饲料产量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20%,达到历史新低;与2009年第四季度相比,禽料下降了30%左右,个别品种甚至达到35%,猪料更是下滑得厉害,达到了50%,企业产能有50%在闲置。

    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山东不是个例,省内众多中小企业都出现了销量下滑。但为维护现有市场,企业都难以大幅提升产品价格,只能内部消化成本压力,饲料企业经营艰难!

    饲料结构明显变化,配合饲料稳步增长,预混料、浓缩料下降

    由于国内玉米价格连续20多周处于上升通道,而玉米使用量在当前饲料配方中占到近70%,导致部分以前使用自购玉米、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养殖场户,纷纷转向直接使用配合饲料。这些情况一方面推动配合饲料产量同比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商品饲料生产结构出现调整,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销量同比下滑。

    据农业部监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为3032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配合饲料2327万吨,同比增长9.8%,环比下降24.2%;浓缩饲料585万吨,同比下降6.5%,环比下降21.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20万吨,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30.9%。

    大型企业采购优势凸现,与小企业形成“冰火两重天”局面

    上半年,大型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优势明显,与小企业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成本差异十分显著。如省内六和、中慧等在原料采购方面具备优势的大型企业,在当前相对疲弱的饲料市场中占据着明显的主动。

    其原因在于:一是大型企业内部都成立了国际贸易公司,有专业人才进行饲料原料采购业务,企业熟悉国内外市场行情,又是大宗集中采购、集团商贸原料协作,集团在原料商面前具备充足“话语权”。目前大型饲料企业采购到的饲料原料是质优价廉,尤其是玉米库存充足。二是在上半年国家临储玉米拍卖中,大集团具有资金和人脉优势,如六和在上半年以低于市场价格成功拍得中储粮的大宗玉米,而许多小企业显然不具备这个资金实力,只能到社会上进行收购,其价格不但高,加上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竞价收购,优质玉米很难买到。

    --------------------------------------------------------------------------------

    有业内人士认为,仅仅在原料成本方面,大集团与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可能达到每吨100元,而当前禽用饲料每吨利润才几十元,相比而言,可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配方技术优势在困境中凸现,成为拉开企业差距的推手

    多年来,中小型饲料公司规模小,基本没有研发力量,饲料产品质量较差,只是笼统沿用国外的“玉米+豆粕+鱼粉”配方模式,饲料配方成本高。而国内大型饲料企业越来越注重配方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及市场竞争力,如原料成本合理替代、先进产品添加等,其技术研发投入与人才引进的力度和规模,都远远把大多小企业抛在了身后,技术投入所带来的是市场上的成本与质量优势,进一步拉大了与中小企业的差距。

    据六和集团内部人士介绍,当前六和的饲料营养模型已出现很大调整,在常规畜禽饲料中,鱼粉已经基本不用,只有水产饲料在用,用其他原料替代鱼粉的饲料,成本得到下降,而质量依然非常卓越;像豆粕价格在前几年价位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其受国际影响巨大,根据国内供求关系已很难判断价格走势,在国外已得到实践证明的DDGS,也在前些年进入集团饲料配方。目前,由于玉米价格的一路走高,用小麦适量替代玉米的技术,更是保证集团市场优势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减轻饲料成本压力,还可以避免饲料中玉米霉菌毒素带给畜禽的极大危害。

    业内专家认为,饲料配方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简单,一些大企业做到的技术,小企业不是不想去做,但其中如何保证技术来源,如何合理使用替代产品,以保证产品质量优于或不低于原有产品,对小企业而言是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中小企业加大直销力度,但通路成本压力巨大

    在饲料微利大趋势下,加上目前原料成本压力和社会散养销售不畅。上半年,省内部分中小企业调整销售模式,加大直销力度。中小企业调整销售策略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面,原来以经销商网络销售为主、附带周边直销的模式在近年出现乏力,经销商对利润的要求不仅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且经销商在市场上的竞争拉低了产品价格,企业为获得利润,不得不在产品上想办法,长而久之,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占有率下降。二是近年来养殖市场波动频繁,社会散养萎缩严重,而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在逐步增加。

    据北京某饲料公司驻山东区负责人介绍,当前省内的规模猪场越来越多,主体多是50头~100头规模,占全省生猪养殖的80%左右。从长远看,猪料销售模式需要调整,进行直销,目前好多饲料企业都在搞会议营销,“抓”猪场。但现在货款压力、物流成本压力、沟通费用压力等,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个不小的包袱。该公司在市场低迷的1月份~4月份,企业盈利仅有几十万元,而仅3月份的会议营销费用就达到了10万元。

    --------------------------------------------------------------------------------

    饲料业两极分化,行业整合加快

    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信贷紧缩,市场竞争激烈,更是加剧了中小饲料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当前省内不少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和减产状态。

    大饲料集团依靠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信息等核心优势,却日益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尤其在目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和行业“微利化”的背景下,大型集团收购兼并企业的机会增加,其收购成本要大大低于自建成本。如省内六和集团在今年继续采取“自建+收购”并举的方式,实现外延式扩张,其鲁西北片区在上半年又诞生了3家~4家新企业,并且其范围不断扩展到省外。

    与此同时,小企业在近年一直呈现数量明显减少的局面,省内饲料企业2009年减少了近200家,2008年减少256家。有业内专家分析,2009年全国饲料企业为1.36万家,而前年却为1.54万家,减少了约两千家企业,今年总数可能还会继续减少,饲料生产正逐渐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转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