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河南不养牛羊猪鸡了,中国将怎样?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8-19
假如河南不养牛、羊、猪、鸡了,中国将怎样?答案是这样的——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将会有1/12的肉没了,1/7的蛋没了,1/12的奶没了。

河南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畜产品的有效供给,构建国家食物战略安全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农业,不只是种植业,还有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构建中原经济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价值需要“再发现”。

“天篷乐园”

漯河,这个仅辖三县一区的“迷你”省辖市,却贡献了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30。漯河“中国食品名城”美名的得来,主要靠几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中国第一肉类加工企业双汇无疑是顶梁柱。

红瓦、白墙、绿草地,一片如画的场院。不过,这看似别墅区的地方,却是猪的“天堂”,是河南双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日本盛万樱农场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一家大型现代化养殖企业——万东牧业的所在地。

“总投资2亿元,下设3个农场,总占地面积1500亩,年生产能力为存栏母猪6000头,出栏种猪、商品猪12万头。这是国内目前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投资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大型种猪繁育场,育种技术由日本最负盛名的育种专家中野先生负责。”公司负责人如是介绍牧场概况。

这只是双汇旗下养殖场之一。

在漯河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北徐集团,养猪的场所被起名为“天篷乐园”,这是北徐村人的幽默。

“干净、整齐的大院落,各自一个小包间,地下是钢丝床,面前还放着铁饭碗。”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北徐集团董事长徐德全幽默地说,自1998年起,集团精心打造养殖航母,重点在无公害商品猪的养殖上做文章,目前已建成含两市六县年出栏约15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基地,成为河南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企业之一,并实现了现代化管理。

异军突起:平原大地上的畜牧产业红红火火

养殖业带来的,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还有大量的副产品和随之形成的产业链。

徐德全说,以北徐的生猪养殖基地为例,2006年,他们以生猪粪便为主要原料,建起了沼气发电厂,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特色发展。2007年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三期废污治理及沼气发电、供电和有机肥生产、沼液利用工程,村民生活用电及部分企业用电,基本上自给自足。沼气发电后产生的大量沼渣、沼液是优质的生物肥料,2000亩有机蔬菜农业园又应运而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养殖—种植—产品的良性循环链条运作,让漯河树起“食品名城”的品牌大旗。

截至目前,漯河市共培育出了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其中双汇以168.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肉制品榜首。

来自漯河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在北京市民菜篮子中占近30%,香港市场的鲜冻猪肉80%来自漯河。

漯河食品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多年雄踞全省第一。年生猪屠宰能力达1600万头,占全省的25%;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占全省的11.1%;年人均蔬菜占有量是全国人均量的2.4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豫东南另一传统农业大市周口,畜牧业也在异军突起。太康、商水、西华、淮阳和沈丘五县已成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华英集团在淮阳建成了50个肉鸡养殖小区和出口备案场;大用集团在太康县建设的100万套肉种鸡场,已存栏肉种鸡60万套。

“畜牧业在发展立体农业中,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颇具活力的产业。”周口市畜牧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它对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攸关腰包: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超三成

畜牧业发展,农民收益几何?省畜牧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河南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956元,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1.4%。

以漯河和周口为例,去年两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622.3元和3907.8元。

当下,农民的收入结构中,畜牧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我的老家杭州,农民人均收入早已超过万元。与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相比,收入差距更大。”调研组的专家、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沈阿林站出来“挑刺”。

沈阿林说,在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河南,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应该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着力点”。

漯河市财政局副局长徐改全坦言,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不稳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障碍。

“龙头企业与农户还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合作经济体系,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徐改全说,目前,在企业和农户的购销关系中,大部分仍是松散的买卖关系,不少合同仍是口头约定或“君子协议”,真正签“订单”的很少。

去年,漯河农民收入增幅下降7%,主要是受农民外出从业收入增幅明显回落以及部分农牧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的畜牧业收入较为稳定呢?

曾两次赴日本考察现代农业的沈阿林,对日本农业合作社的模式颇为欣赏。他说,真正标准的农业合作社完全符合三个功能。一是“价格调节”,由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产品销售状况等信息,尽可能精准地预测产品价格。比如,猪肉预测价格为每斤一元钱。那么,养殖户就要按此价格提供给合作社。如果市场价格低于1元,由合作社将差价补偿给农户,如果市场价格高于1元,农户也要将高出的部分“让利”给合作社。这样,就可以保证农户的产品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农民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

二是技术指导。在农户种植、养殖的过程中,对农户进行专业、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保证产品质量。

三是推广市场,由合作社负责给农民的商品提供销售渠道,打开“出路”。

“企业和农民之间,真正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需要‘中介’。”沈阿林说,合作社的作用就相当于企业和农民联姻的“婚介所”。

农企联姻:黑龙江长水河农场“托牛所”的故事

再往深里探究,农民、企业究竟该是怎样一种关系?

在漯河、周口两市的调研中,随团专家推荐了本报曾报道过的一个豫企案例——“科迪奶牛饲养小区模式”。

本报曾在2008年10月21日以《河南重点乳企能否“乱中突围”?》为题详细报道了科迪集团在全国首创的“四方投资”模式,也即当地政府、科迪乳业公司、金融机构及养殖户构建一条紧密的产业利益链条,让奶农与乳企不再是“两张皮”,而是“零距离”。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养奶牛的资金问题,而且集团以市场保护价长期收购入住小区养牛户的牛奶,避免了奶牛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黑龙江省的农、企联结模式,亦可资借鉴。黑龙江长水河农场陈志峰把自己的10头牛交给附近的托牛所管理,这个托牛所就像城里的托儿所一样,周围几十里的农户都把自己的牛送到这里统一饲养统一照看。农场测算显示,平均一头牛一年的饲养成本降低了20%左右。过去的分散饲养,每家农户都投入了十分的力气却只赚到五分的收益,规模还做不大。而如今,陈志峰每年能从托牛所拿到1.6万元,闲时还能和媳妇出去打工再挣一份儿钱。

10年目标:总产值到2020冲刺4000亿元

漯河、周口的畜牧业,只是河南畜牧业的侧影。

以2009年为例,不妨晒一下河南畜牧业的“家底”——

肉类产量625万吨,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12,居全国第三位;

禽蛋产量382.9万吨,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7,居全国第一位;

奶类产量301.3万吨,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12,居全国第四位;

牛存栏、出栏均居全国第一;羊存栏、出栏均居全国第一;生猪存栏、出栏分居全国第二、第三;家禽存栏、出栏分居全国第一、第三;…………

河南人不光种出了中国最多的粮食,还养出了数量惊人的牛、羊、禽、猪,让国人餐桌更为丰富多彩。

据了解,去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761亿元。河南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蛋类产量达到500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届时,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

在构建中原经济区过程中,河南畜牧业的价值需要“再发现”。

调研中,专家们认为,要真正把畜牧业发展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立足中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优质安全畜产品核心产区。

路途仍艰:龙头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还不够多

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作用毋庸赘言。

漯河、周口两市的新鲜实践充分印证了一个观点——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是“立体”的。种植、养殖协调发展,形成循环的良性“闭路”生产链条,节约资源,增加收益。

事实上,从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看,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效益好的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畜牧业发展还有其独特性。畜产品生产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在地区之间逐渐出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相对集中的优势生产区域和优势产业集群。如美国围绕中部玉米带形成了黄金畜牧带,欧洲形成了荷兰奶业带和丹麦生猪带,日本形成了神户牛肉带等。

据了解,未来河南将重点建设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集聚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带来的极低物流成本,让河南易于形成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集散地。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去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17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7%。河南的规划是,到2020年,这一数字刷新为50%。

然而,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

河南虽然有双汇、众品、华英、永达、大用、科迪等龙头企业,但和河南庞大的畜牧业基数相比,龙头加工企业仍然较少,名牌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不紧密,外向度低。

中原经济区这盘雄伟“棋局”中,畜牧业是一枚不可或缺的“棋子”,而对畜牧业来说,中原经济区的长远谋略,是其加速奔跑的巨大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