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良:尽快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预警机制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8-31
打牢农业基础,培育核心产区,保证粮食供给安全

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市场机制,创新交易形式

严格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粮食“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

强化价格监管,构建“和谐价格”,保障民生安稳

把握主流信息,掌控粮食价格主动权,严防“粮食陷井”

2007年底以来,人们猛然看到,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全的还有比民族矛盾、战争和自然灾害更为可怕的是粮食安全,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实。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全球粮食危机引起我更多更深思考。我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预警机制”。

粮食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2009年全球大米产量将增加1200万吨,比增产的2007年还增1.8%。国内外经济和金融专家一致指出全球粮食短缺都是粮食价格暴涨的结果。

全球粮价急速飞升,禁止出口更使粮食危机雪上加霜,油价暴涨,发达国家将大批粮食转化成燃料乙醇。在全球性粮食危机面前中国不可以“高枕无忧”。世界银行副行长经济学家林毅夫曾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绝不能高枕无忧”!

中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1/5的大国,相较于其他国家,粮食安全尤显重要和突出,而诸多制约因素令人担忧。人口不断增加,可土地却呈下降趋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增速虽然减慢,但增量仍然巨大,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表明,1996年到200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从19.51亿亩,降为18.27亿亩。10年净减少1.24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内蒙古自治区的耕地面积。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公开表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较小。

多种因素影响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脆弱,生产规模小,农业可持续发展难度极大。

首先,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粮食可持续发展的致命因素;其次,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素质降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粮食政策激励作用逐渐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第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第四,两亿农民农转非带来新挑战。

第五,世界粮食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粮食已成为国内与国际互动性较强的产品,当国内粮食减产时,国际粮食价格就会上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呈净进口格局,2004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725亿公斤,平均每年净进口250亿公斤,与近3年增产的粮食接近。我国每年需要4500万吨大豆,其中3000万吨依赖进口,占国内需要量的70%,占全球6000万吨大豆贸易总量的50%,我国粮食进口存在着明显的“大国效应”,这就不难看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样在经受着十分严峻的国际考验。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规模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中国人口巨增与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加剧,中国的开放环境日趋复杂,构成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所具有的独特而深刻的时代背景。特别是随着我国从国际粮食市场上进口量的增加,我国对国际粮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因此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必须从我国实际和具体国情出发。

五条建议助预警机制建立

我建议:首先是要打牢农业基础,培育核心产区,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坚定不移地把“三农”置于国家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汲取国外新鲜经验,培育粮食核心产区,增加粮食供给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要健全市场体系,强化市场机制,创新交易形式。市场配置资源是基础手段,创新交易形式是必要途径。一是要提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和区域粮食批发市场的作用,使之兼有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复合功能。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公开拍卖、竞价销售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形式。三是建立普及城乡的粮食连锁、配送、代理等现代营销网络。

第三是要严格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粮食“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采取农产品干预措施几乎是国际公认的确保粮食安全的国家手法。无论是应对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还是从长远战略考虑,我国有必要严格宏观调控手段:一是充实国家粮食储备;二是善于利用粮食外贸手段,粮食外贸坚决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为原则,摒弃单纯的贸易价值观。

第四是要强化价格监管,构建“和谐价格”,保障民生安稳。粮食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是世界各国通用的稳定社会的必要手法。粮食价格就是民生价格、和谐价格。既不可“谷贱伤农”,又不能“谷贵伤民”。强化价格监管就是要对变相涨价、串通涨价和“价格联盟”果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真正发挥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的作用。

第五是要把握主流信息,掌控粮食价格主动权,严防“粮食陷井”。正在全球流行的粮食危机,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严防跨国粮食垄断集团制造的“粮食陷井”,力戒上当受骗。我国已成为粮食进口大国,可我国粮食期货和粮食外贸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包括现货和期货的信息不对称,受制于国际粮食“大鳄”。我们的信息机构必须加强信息分析和综合研究,向国家和企业提供独立的、准确的、及时的主流信息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跌入人为的“粮食陷井”,给国家粮食安全造成损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