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三大梗阻”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10-19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党和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湖北省在推行以“放开经营性、强化公益性”为主要内容的兽医体制改革后,实行了“以钱养事”新机制,从政策、资金、宣传、组织等多方面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职能,推动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全面开展。但从基层动物防疫的实际情况看,防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动物防疫存在的“三大梗阻”

资金拨付梗阻资金是推动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2006年以来,湖北省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问题。按理说,这可以大大减轻县、乡两级政府的经济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多年的“无钱办事、无人做事”的问题,对开创防疫工作新局面极为有利。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防疫资金拨付过程中出现种种障碍,流动不畅,截流防疫经费,拖欠、克扣防疫员劳动报酬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进行。按照“以钱养事”资金拨付方式,防疫资金必须通过省、市、县(区)、乡(镇)四级财政,最后才到乡镇畜牧服务中心,发放到防疫员手中。经过的部门多、手续多、限制多,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更为突出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是“雁过拔毛”,以种种理由截留防疫资金,少则10%,多则50%。有的地方采用“季节工”和减少村级防疫员数量等办法压低防疫开支,将大量资金挪做它用。有的地方大量拖欠村级防疫员劳动报酬,一拖就是几年!如某乡镇农业人口3.38万,按规定2007年防疫经费应为7.13万元,而实际到位仅为1.8万元,占应拨经费的25.2%,2006年则更少,仅为1万元,两年合计共2.8万元。除防疫、检疫等物化费用1.5万元外,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两年的劳动报酬仅为800元~1000元!由于防疫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使防疫员抵触情绪很大,防疫工作在矛盾中挣扎,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大打折扣!

素质提升梗阻村级防疫员的业务素质是确保防疫质量的基础。近年来,动物防疫员队伍在改革中不断调整,但仍然没有摆脱“结构老龄化”的趋势。在调查中发现,某市2010年村级动物防疫员人数143人,其中21岁~30岁13人,占9.1%,31岁~40岁22人,占15.3%,41岁~50岁41人,占28.7%,51岁以上的69人,占48.3%。除去18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多半在35岁以下),直接从事防疫工作的村级防疫员中50岁以上的高达83.2%!造成防疫员队伍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储备下降。乡村兽医是目前村级防疫队伍的主体,但兽医体制改革后,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兽医通过招考走上了乡镇防检督导员岗位,不直接从事防疫工作。一部分青壮年兽医改行从事其他产业,真正从事兽防工作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二是招聘公正性缺失。根据有关规定,村级防疫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的招聘权在基层政府,而各地在招聘工作中认识不足、步调不一、把关不严。有的乡镇出于机构“减压”等原因,将与畜牧兽医无关的人员招揽进来,担任畜牧中心主任,而真正畜牧兽医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受机制体制原因被拒之门外,形成外行管内行的局面。三是技术培训工作滞后。通过几次兽医体制改革后绝大多数乡村兽医与兽医站脱离了人事关系,受管理体制的限制,对他们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素质较差,一大批防疫员缺乏疫苗使用、注射操作和应急处理等基本常识,免疫质量难以保证。

防疫监管梗阻一是畜牧兽医部门督导“边缘化”。《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督导防疫工作是国家赋予畜牧兽医部门的神圣职责。而防疫员招聘、防疫资金安排和防疫组织管理均由乡政府控制,由于责、钱(权)、利没有很好统一,畜牧兽医部门只管事,不管人和钱,造成防疫监督管理不和谐。二是抗体监测存在“盲点”。由于监测经费和多种条件限制,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监测均处在初级阶段,只是对春秋两季防疫进行例行监测,监测的种类和覆盖面都不大,对防疫工作难以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当前我国畜牧生产以中小型养殖场(户)为主体,环境条件和疫病控制水平差,特别需要开展疫病监测工作。三是防疫检查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动物防疫检查已经形成惯例,检查方法、形式十分雷同,各乡镇在应付检查方面方法繁多,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检查的结果与真实性不合,没有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审视防疫工作的潜在机遇

规模化水平日益提高现在,我国畜禽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既给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一是规模化养殖场相对于分散养殖来讲,硬件建设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防疫意识较强,只要改进防疫手段,提高防疫效能,是完全可以取得防疫工作的突破。二是养殖规模化有利于推广程序化免疫,通过血清学监测,不断调整免疫程序,提高疫病防控水平。三是规模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减少了动物防疫对象主体,也减少了动物防疫协调的工作量,降低了防疫工作的行政成本。四是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户)的免疫工作有利于锻炼防疫队伍,提高防疫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为防疫工作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专业人才日益增多近年来,在国家大办教育的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型人才不断产生,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人才资源。一是国家农业高等院校一再扩招,大批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走出校门,逐步成为畜牧兽医行业的主力。二是农业高校的函授、自修和“农广校”等成人继续教育步伐加快,为社会在职人员学习、交流、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践型人才的成长。三是行业技术培训工作逐渐为有关方面所重视,投入将不断加大,培训将逐步制度化。只要在观念、机制、体制上不断创新,不久的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兽医技术人员进入动物防疫队伍,从事消毒、免疫、监测等工作。随着这些知识型人才的加入,动物防疫队伍将得到优化,防疫效能将有大幅度提升。

安全意识日益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安全保健意识显著提高。禽流感疫情和“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均掀起了轩然大波,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做好防疫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多次明确表示,要加大防疫经费的投入力度,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国人大已出台了《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宣传上、组织上也不断加大防疫工作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防疫工作的社会氛围,这些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

重拳出击催生三项变革

我国国情决定了分散养殖将长期存在,动物防疫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必须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新的突破。

改变资金拨付方式“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是动物防疫工作遵循的根本原则,无论资金到位与否,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实施,重点是解决防疫这件公益性工作的资金问题,是养这件事。而现行的“以钱养事”资金拨付方式很难达到上述目的,因此,必须迅速改变防疫资金的拨付渠道,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瓶颈”制约,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具体方法是:省财政将“以钱养事”资金拨到市(县)财政,再由市(县)财政直接拨到市(县)级畜牧兽医局,由市(县)畜牧局按照防疫工作实际将经费直接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村级防疫员手中,各级政府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督。这有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减少资金流通环节,防止资金大量被截留。二是能充分调动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畜牧服务中心的发展和壮大。三是有利于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强化监测,提高防疫质量。四是有利于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素质,实现队伍结构的优化升级。

改变防疫管理模式防疫工作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防疫工作的成败。当前要着重解决管理不顺、结构不优、落实不够、后劲不足等问题,充分调动、激发防疫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机制。一是划清防疫工作职责界限。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市(县)、乡镇政府应当负责做好防疫工作的领导、宣传、组织、协调和物化资金的筹备,并对防疫资金的运行情况实施监督。市(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本地区动物防疫的管理工作,包括防疫资金分配、防疫物资组织、防疫方案制订和防疫合同管理工作等方面。乡镇兽医站对动物防疫工作实施监管,在政府受权的情况下可代理乡(镇)政府同畜牧服务中心签订防疫合同,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防疫工作。市(县)畜牧兽医局享有对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聘用、考核、培训、监督、管理的权力。二是落实村级防疫员工作待遇。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专一性的工作,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切实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养老、医疗、意外伤害保险,使他们安心工作。三是加强防疫员队伍建设。要打破地域界线、行业界限,逐步吸收社会上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防疫员队伍;积极探索在职防检人员继续再教育的新途径,鼓励50岁以下的在职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农广校学习、在职畜牧兽医大专班的学习,用3年~5年时间使之达到大专以上水平;要实行合同聘用、定期考核、持证上岗、异地交流的工作机制,逐步打造精简、效能的防疫专业组织。四是实行官方兽医官制度。要在全省范围内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选拔一批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担任官方兽医,具体负责各地区的技术问题,对动物防疫工作实行监督。

改变防疫监督手段一是建立防疫观察员制度。从官方兽医官和乡村干部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防疫观察员,这些观察员到各地调查研究,摸清防疫实情,及时向畜牧兽医局汇报,畜牧兽医局根据观察员提供的情况及时进行核实、处置,通过防疫观察员制度的建立形成自下而上的动物防疫信息的“绿色通道”。二是实行动态检查方式。动物防疫是四季防疫,必须打破夏、冬检查的固定模式。采取异地交叉检查的办法组织专班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严防弄虚作假,做到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有效果。三是建立动物防疫科学评价体系。今后要根据畜牧业的规模化水平,不断调整考核项目,拉开分值比例,公正、客观反映防疫状况,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标。四是加强疫情监测工作。重点做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密集区的监测。要开展以养殖档案建立为中心,以不定期进场监督为手段,以抽血化验为主体的监督工作,促进防疫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