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频频涨价 粮价上涨难以刺激农民种粮意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01-10
      位处高成本时代,任何事关未来市场走势的研判都必须研究和考证每一环节的付出与收获,2011年的粮食市场也是这样。

    如果说2010年,来自消息面的泛滥使得粮价进入快速上涨通道的话,那么,当下,疯涨的种子价格、仍处高位的农资报价以及不断被削弱的种粮意愿等诸多因素叠加正在向我们宣告:2010年粮食生产的完美收官并不意味着粮价高企的日子就此终结。在杨焕林等农户看来,尽管粮价依旧呈现上涨态势,但在经济洪流中,种植带来的收益根本无法与他们的打工收益相抗衡。于是,在此背景下,对于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开始选择了“阶段性”遗忘。

    疯狂的种子价格

    这是一个农闲的季节,但对于王凤莲来说,却分外繁忙。

    作为淄川罗村一家农资站的站长,在她看来,眼下,每一天的忙碌都影响着未来半年甚至一年的收成。尽管十分忙碌,但一波又一波涨价信息的到来,还是让王觉得,她的利润正在不断被摊薄。

    当这样的感觉一旦形成,剩下的似乎只有愤怒。即便是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1月8日上午,站在自家店中的王凤莲依旧是一脸的不满,“你别问我都有什么涨,你要问我还有什么不涨!”她这样毫不客气地纠正本报的提问。

    “种子价格简直是疯狂。”采访中,她不断念叨,而以其常卖的郑单958玉米品种为例,去年此时尚不到4.5元/斤,到了去年11月,上涨至6.5—7元/斤,而过了元旦之后,上述涨势还在继续,“目前到我们这里的报价一斤就到了7.5元左右。”王凤莲告诉本报。

    事实上,郑单958不是唯一的涨价个例。“没有一个不涨的。”指着四周堆积如山的种子,她这样抱怨。

    上述观点也在淄博一孟姓玉米种子批发商那里得到证实,根据孟提供的数据,本报看到:莱农14,去年为5元/斤,而如今却高达7元/斤;登海超试系列去年每4400粒为35元,而如今这样的报价却高达50元。

    此外,俊单20、中科11、先玉335等型号的种子均全线上涨。其中,俊单20目前的报价高达7元/斤,中科11甚至飙至9.5元/斤。

    上一级经销商不约而同地上调种子价格的行动注定了王凤莲种子零售报价的高企,“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种子价格高1—3元不等。”

    如此高位的种子价格让王凤莲不胜唏嘘,“干了这么多年,种子从来没这样疯涨过。”这是她最为直观的感受。

    农资成本时代

    疯狂的不仅仅是种子价格,还有化肥等农资报价。“农药、化肥,没有不涨价的”,前来购买化肥的村民杨焕林称。

    尽管种了长达25年的地,至今杨本人也弄不清到底是哪个环节涨得最为厉害,但作为种粮的“最终端”——他最为直接的感受是:农资涨价时代已经来临。

    实际上,这样上涨的势头早在去年11月就有所反映。王凤莲说,以杨焕林他们常用的欧亚美复合肥为例,仅去年11月一月期间,就先后两次上调出厂价,其中后一次发生在11月25日前后,当时,该品牌的化肥出厂价飙至2080元/吨,途中加上各种运费和周转,到达王凤莲这里,将报2200元/吨左右。

    元旦过后,这样的涨势还在继续,“如果当时我不提前进货,到现在我的买价就高达2300元/吨左右。”王称。

    而在去年10月种麦时,杨焕林他们计算,购买这一品牌的化肥一吨也只需2000元。

    对于这样的上涨,王凤莲的解释是,都是粮价上涨惹的祸。“粮价都涨了,农资能不涨?”她反问道。

    王关于涨价之因的阐述在卓创资讯分析师孙海霞看来,仅是农资涨价众多推手中的一个。

    孙海霞说,进入去年下半年以来,化肥价格就开始走暖,特别是进入去年10月份之后,价格上涨一直加速进行。

    如今,尽管各项化肥价格在关税调整、下游市场观望情绪的影响下,价格有所下滑,“但仍是处于10年的高位。”孙说。

    而据卓创资讯编辑王庆飞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月9日,尿素山东地区出厂均价为1930元/吨,相对于去年最低1520元/吨的最低价涨幅为21.2%;磷酸二铵出厂价格在3200元/吨左右,较去年最低点2750元/吨上涨16.36%;氯化钾(60%,晶体)2850元/吨,较去年年度最低点2400元/吨上涨18.75%;复合肥(45%,硫基)山东地区出厂均价2700元/吨,较去年最低点2200元/吨上涨22.7%。

    在孙、王二人看来,这样的高位似乎还将继续保持,而作为上述态势或将继续“保持”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国际原油持续高位盘整,大宗商品走势依旧被看好。以主要用作磷、氮高效复合肥料的磷酸一铵为例,元旦过后,价格依旧保持上涨势头,其中,有部分企业的出厂价又提高了50元/吨。

    除了化肥涨价外,本报调查发现,在农资“家族”上演价格飘红的当下,农药、除草剂,甚至连农用塑料薄膜价格等也先后实现了“上涨”。而这样上涨反映在王凤莲所在的农资站层面上就是,报价牌的补丁越来越多。

    王凤莲所在农资站报价补丁不断增加的同时,呈现亢奋的种子、农资涨价态势也意味着杨焕林他们未来种植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事实上,且不说今年的秋粮,单论如今的北方夏粮小麦。之前,身为淄博种粮大户的王华民曾给本报算了一投入账,一亩小麦生产

    被削弱的种粮意愿

    资料投入达500元左右:农机收种花费110元;一季小麦浇三遍水约70元;化肥约230元;农药约65元;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和目前粮价计算,农资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60%左右,而如果加上人力成本,毛收入70%就会被吃掉。

    小麦尚且如此,更何况被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刚性涨价”助推下的玉米?

    这样的观点早在去年玉米涨价时就得到论证,当时,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的郑风田等专家表示,从长期看,农资价格上涨等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

    于是,当杨焕林等农户们坐下来,重新梳理其面临各项实实在在的成本,那么,“上涨”趋势未变的当前,按照“今年的账,明年的粮”的理论,我们关于“2011年抑或又是一个‘粮价高企年’”的研判似乎在不经意间成形。不过,2011年粮价高企年的判断并不能让杨焕林的儿子杨成光为之亢奋,“粮价涨了,成本也涨了一大块。”

    在杨看来,尽管小麦和玉米的价格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并未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现在我们在厂子打工,一天就能拿120元,能买100斤小麦,谁还愿意种田?”

    种地与打工收益的对比使得杨成光他们对土地的热情渐渐降低。

    降低的热情也在现实中显现。自9月23号至今,山东全省已经一百多天没有有效降雨,据水文部门分析,目前山东全省干旱程度已达到50年一遇概率标准;虽然上述干旱标准使得杨成光自家麦田里的麦子早就到了“喊渴”的地步,但杨家浇地用的水泵却始终没有工作。

    当如今对土地的“慢待”取代曾经对土地的“渴望”,改革开放30年中,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杨成光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达出对赖以生存的农业的一种讽刺。

    而随着这种讽刺的加深,杨成光并非一个个例。按照其父杨焕林的说法,面对基本无钱可赚的种地现状,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杨成光的行列,“看,那块地也没浇。”指着村西头那片麦地,杨焕林无奈地说,尽管在那块麦地的尽头,就是一口机井;尽管据权威消息透露,未来的中央“1号文件”依旧锁定“三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