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玉米现货你将卖给谁
2010年底,从中储粮以1800元/吨的价格在东北入市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市场第一反应即为价格底部已经确认。我们联想从2010年底到目前国家一系列的布局,不免发现端倪。从2010年10月份,就有部分中储粮粮库以轮库的形式进行收购。1月中旬,中储粮正式进入市场收购。虽然价格定位低,要求严,但却加速中粮、中储粮、华粮、中纺等央企收购进度。春节后,中储粮提价入市收购抢粮。由于对玉米未来市场的强烈看好,央企也不甘示弱,大量收购玉米,粗略统计,中粮、华粮、中纺等几家大型企业库存超过700万吨。玉米贸易库存非常充裕。如果央企的库存后期全部或部分转为国储,对国家库存安全是极大的保障。所以从表面看,中储粮收购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储备玉米量通过拍卖持续下降,但是实质上国家已经有所准备,目前多收购一吨粮,未来调控市场多加了一个砝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储粮不止是在东北进行的补库。同时启动的还有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中储粮同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库。且补库的过程不像在东北诸多要求。如果一旦市场有需求,中储粮全面开花,大大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假如商储转国储,再加上同期自己入库补充的库存,那国家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来调控市场。目前中储粮收购玉米一吨,国家给予100-200左右的补贴空间。是不是就意味着,相应的中储粮在抛售玉米的时候,价格的定位要低于目前同等空间?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而在今年百家争粮的市场,最终冲击市场的可能还不是中储粮出来的玉米,未来中储粮定向给饲料和深加工企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这些消费企业一定是价格上涨的催化剂,如果这些企业等到政府的低价粮,那么谁还愿意去买市场的高价粮呢?如果受到价格下跌浪潮冲击下,贸易商也只能低价销售,那时候市场的价格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
“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就是要抑制通货膨胀,而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必须确保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和粮食跟主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这是一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对记者发问时所作的回应。不难看出,中央政府在力保连续八年丰收的决心和信心。中储粮力保后期粮食供应,一边叫停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一面加大力度收购,等到中储粮砝码越来越大时,国家将低于市场价格定向给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而农户已经在这场残酷的价格战中受益。对于目前叫停深加工企业的做法,国家可谓是寓意深刻。在这场持久的停收战役中,谁挺到最后,谁就是胜者。按照国家目前的调控思路,东北的限购令延伸到华北黄淮也很有可能。没有资金和库存实力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使得加工行业整体集中程度提高,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受到的干扰越少,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的越多,风险也随之下降。因此叫停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不是最终目的,这对于深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是长期利好的。同时,市场这种质低价廉的竞争逐渐退出,有利于规模型企业长期发展。
中储粮站在国家的立场,即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平抑了市场价格,即肃清了市场收购秩序,又保证国家的安全库存,即保证了贸易的流通性,又稳定了玉米下游产品市场价格。而贸易商手中的库存没有流向,最后可能要赔钱出局。
要想平抑玉米价格,就要保证玉米供应,而增加玉米供应无外乎两个思路:其一,增加玉米绝对和相对供应量;其二,减少下游需求,变相增加供应量。处于对国家“两会”上犀利的舆论导向,我们不妨对政府对玉米市场的调控方式和手段进行大胆的预测。
猜测一:保证粮食安全,要“上下其手”
这里的上下其手并不是贬义词。因为出口玉米下游产品实际上就是变相出口玉米。因此保证国内粮食安全,不但要限制原料产品的出口,还要注意玉米下游制品的外流量。通过提高出口关税,或者停止出口达到控制外流的目的。我国于去年年底已经开始限制了化肥等农资产品出口。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今年国家可能将继续加大力度限制粮食原料到下游制品的出口数量。
猜测二:燃料乙醇补贴能否取消,甚至叫停用玉米生产
去年年底,有关专家已就东北生产燃料乙醇因添加比例问题造成排水量增加,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提出质疑。近期市场屡屡传出消息称国家很有可能通过调整补贴比例进行改革。但毕竟治标不治本,收效也不明显。如今国家调控市场雄心正当时,很有可能,国家直接就取消东北燃料乙醇补贴或者类似这种清洁能源的项目的投入量。而保守估计燃料乙醇补贴的取消将再次释放东北约400万吨库存。政府每年要拿出十几亿补贴生产,在粮食日趋紧张的今天,如果把这部分补贴放在粮食进口上,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稳定国内市场。
猜测三:严查污染企业,“节能减排”,抑制产能扩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因此我们在今年一定能看到,国家在重点地区,将从排污不达标入手,严格监控,对那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小作坊和小企业进行严格的关停处理。
猜测四:短期玉米供应充足,长期供应能力增强
近期相继有媒体和部分市场人士出面,表达出对目前国内市场供应能力的担忧。但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目前我国还未出生明显的供应矛盾。中央特别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的安排,刚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数据还在整理中。很多人担心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不是已经突破了,但可以“说一个放心”,目前耕地数量还在18亿亩“红线”之上。同时,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投入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这些都为今年的稳定供应保驾护航。从目前国际市场来看,近期国际玉米市场价格提高。我们国内玉米供应也还没有出现紧张的局面。如果真缺,也是未来紧缺,我们可以选择进口9月份以后的进口玉米,成本不到600美分,也比较有价格优势。
猜测五: 加大玉米以及相关替代产品进口数量,缓解国内供给压力
缓解国内供应的方式可以是多角度的,喂饱饲料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加玉米替代品的出口进行调控。今年澳大利亚部分食用小麦降为饲用等级,饲料小麦供应充足。国家有可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饲料企业进口小麦需求。国家进口小麦之后,还可以通过竞价销售的方式进行市场调控。而饲用小麦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玉米。目前国内小麦库存充足,完全可以拿出部分质量较差的小麦来替代饲料消费。
“两会”再过几天就要结束,国家更为严厉的调控似乎也已经蓄势待发。政府是否已经准备好这些组合拳。深加工开工率较高,贸易商屯粮,农民惜售,还能持续多久?很有可能,3月份这种创造历史高位的行情也似乎走到了尽头。年内玉米不是供需偏紧,而是供大于求。在年内供应充足和政策严控双保险下,农户惜售情绪缓和,屯粮贸易商集中出售,后市玉米价格或难免开始回归之路。在通胀的背景下,不涨就是跌。即便后期玉米市场下跌幅度没有国家预期大,国家调控市场平抑粮价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终究会回到合理、有序、平稳的轨道。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