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种水鸟生存空间不容乐观
同步调查 记录水鸟“档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自然环境的“预报员”。栖息湿地的水鸟,直接反映这片“地球之肾”的健康状况。同步水鸟调查,是了解大范围内水鸟状况的重要手段,即在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内,按照统一方法识别水鸟种类和数量。在欧洲和美洲,大范围的鸟类同步调查已有200年历史,大部分鸟类的基本分布和迁徙规律已经摸清。我国的相关鸟类调查,正在慢慢起步。
为了摸清长江流域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状况,2004年和2005年,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在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开展了两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获得一大批重要基础资料。时隔5年,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再次合作,开展第三次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迁徙水鸟长途跋涉中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水鸟,占上海地区鸟类的三分之一,其中以春秋迁徙、冬季“留宿”上海的居多,在沪越冬的水鸟是此次被调查的主角之一。
今年1月中旬,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野鸟会等机构,集中探访崇明东滩、九段沙湿地、长兴岛、横沙岛、淀山湖等沪上十多处湿地,结果记录到水鸟60余种,共2万余只。和2005年的同类调查相比,在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的双重保护下,来沪越冬水鸟数量种类变化不大,生存状况基本稳定。
建设“鸟园” 恢复湿地乐园
查阅最新出炉的上海越冬水鸟“档案”,冬季鸟群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九段沙和浦东边滩等地。相对平衡的鸟类总数,多由零零散散的小规模鸟群相加而得,难觅激动人心的漫天飞鸟群。2006年,飞临东滩过冬的8000多只花脸鸭已不见踪影,其曾经栖息的鱼蟹塘已荒废;20多年前,尚有3000多只小天鹅齐聚长江口,但此次调查数量最多只有200余只……新近公布的上海水鸟资源监测显示,上海水鸟数量平均每年减少1万只。
“这主要是因为上海湿地的面积及湿地内部生态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马志军指出,上海是较为典型的“湿地之城”,自然湿地占上海市总面积的20%以上,约为世界平均水平和中国平均水平的10倍。对于常年“南来北往”,往返于南北半球之间的长距离迁徙水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冬季“加油站”。不过,最近20多年来,上海市的湿地资源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近海及海岸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变。
去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完成的《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估体系研究》,通过对不同年份上海市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上海市湿地分布和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受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长江径流在河口区域的输沙量不断减少;近海及海岸湿地的淤涨速度发生改变,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冲刷现象;滩涂的过度围垦导致滩涂湿地丧失,特别是高潮滩和中潮滩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横沙岛、长兴岛、崇明周缘、九段沙等国家重要湿地均既淤涨又受侵蚀,发展趋势并不稳定。
令人欣慰的是,城市发展中的湿地利用对策,正在加强以保护自然湿地为主,辅以对退化湿地的示范性生态恢复和重建,并建立了崇明东滩和九段沙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层次人工湿地。此次水鸟调查中,不少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闯入人们视野:国际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白鹤……
控制生态 呵护“四大家族”
“长跑健将”鸻鹬类鸟儿,天鹅、大雁、野鸭等雁鸭类,鸥鸟,鹭鸟,构成了上海水鸟的“四大家族”,占本地近年记录水鸟种类总数的80%。它们生态习性不同,对栖息地要求差异较大。例如,鸻鹬类或雁鸭生性敏感,怕见人影,需要人烟稀少的滩涂或水域;鸥类和鹭类水鸟,容易和人近距离接触,栖息地类型多样,滩涂、湖泊、公园水域、农田水塘都可。
马志军指出,近年来多次水鸟调查显示,对自然湿地有较强依赖性的鸟类数量明显下降,而以人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的水鸟数量有上升趋势。因此,不妨在规划湿地用地时,保留或者增加水产养殖塘、公园水体、清洁河道等人工湿地面积,并适当增加植被覆盖,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在城市里开辟一方方鸟类“度假胜地”。
更依赖自然湿地的鸟类,则盼望着“家里”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植被群落。天然湿地本该是“植物王国”,上世纪90年代的湿地开发中,或为防潮固滩、或要生物促淤,上海滩涂引入了生命力异常旺盛的互花米草。不想,这种外来生物密密麻麻地漫滩疯涨,将芦苇、海三棱藨草等土著植物挤压得几无生存空间,也掠夺了本地越冬水鸟的“口粮”,倾轧其栖息空间。
为此,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筹划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和迁徙鸟类栖息地修复工程方案,通过修筑围堤、涵闸,开挖随塘河等项目,运用水位控制、人工割烧、生物围剿、覆盖拔除等多种方法剿杀互花米草,并定植芦苇、藨草等土著植物。同时,构建潮沟及水系,大面积构建粗放养殖鱼蟹塘(季节性光滩),营建鸟类食源地,有针对性地营造沪鸟“四大家族”宜居的自然生态。
崇明东滩地区还是上海防范禽流感传播的前沿地带,鸟类栖息地恢复工程中,将沿围堤一圈构设芦苇隔离带,有效隔离人类活动区和鸟类活动区,成为阻隔禽流感传播的一道生态屏障,并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开展观鸟、湿地观光等生态旅游和科普活动。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