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集团:从“衣”到“食”华丽转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4-06
打开中国中纺集团(以下简称中纺集团)的网站,首页上醒目的图标清晰地表明此集团的两大业务板块--纺织和粮油。从中纺集团得名自然不难理解棉花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是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传统业务,而“中纺粮油”近年来突然发力,用短短一年就并购了6家大豆压榨和精炼企业,迅速跻身国内粮油加工行业前三强。这让当时尚不了解中纺集团的业界人士纷纷惊呼“隐形大鳄”横空出世。

其实中纺集团作为中央直属的四家粮食企业之一,在“粮油”这块土地上已经默默耕耘了十年时间。

从“衣”到“食”

一家纺织企业为什么会涉足粮油?这个问题大概是很多业内人士心中的疑问。

“中纺集团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惟一的棉花进出口渠道,一直以来也是全国最大的棉花进出口商,在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纺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初步研究,认为完全有可能利用集团在棉花业务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在纺织原料经营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家大宗农产品的经营和供应商。事实上,国际上实力较强的棉商同时也是重要的重量级大粮商,比如嘉吉、路易达孚等,它们的定位实际上是大宗农产品的供应商。”中纺集团总裁赵博雅对记者说到。

经过对宏观环境和自身实力等的分析和论证,中纺集团认为在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原料进口贸易上的业务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大豆进口贸易上,使集团不断丰富大宗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品类和经验,并创造相对竞争优势。同时,作为中央国有企业,争取市场话语权,为国家粮油产业的安全与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开展了粮油经营,从2000年起至今已超过10年。”

供应链管理商作为一家以作风稳健著称的央企,中纺试水粮油业务也是先从其最擅长的贸易开始。

中纺集团2002年成立了中纺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最初只是经营大豆和棕榈油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2003年,中纺集团打破外资垄断,进入巴西直接收购大豆,此后又逐步扩大经营品种,开展了油菜籽、玉米、棉籽、豌豆等产品经营。在此期间,中纺集团陆续建立并完善了以美国公司、巴西公司和香港公司为主体的海外  网络,发挥原产地采购、贸易结算、国际融资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其粮油业务经营规模和效益均大幅增长,作为国际供货商的能力初步显现。

2006年,中纺集团开始制定第二个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向大宗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商转型的商业模式,并开始积极探索向上下游延伸产业价值链之路。

同一年,中纺集团并购了江苏新沂油脂有限公司,这标志着中纺正式涉足油脂加工行业。

而当时的粮油加工行业早已形成若干大企业主导话语权的格局,中纺集团并没有找到太多机会。2008年,粮油行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状况极不稳定。此前一直等待机会出现的中纺集团终于看到了希望。中纺集团在油脂加工业的扩张也从这一年开始迅速启动。

2009年中纺集团控股收购了大连某集团旗下的部分压榨能力,该集团曾经排名国内大型民营粮油加工企业集团前三位。同年5月,中纺集团全资收购天津中盛粮油公司,布局京津地区,增加了近3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和20万吨棕榈油分提能力。

紧接着中纺集团以17100万元通过与外资竞买,收购了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有限公司70%的股权,随后又通过参与拍卖收购了湛江富虹的生产能力,又增加了225万吨的油料加工能力,36万吨的精炼能力和6万吨的分提能力。

正是这一系列让业界目瞪口呆的出击,使中纺集团迅速跃居国内粮油加工业第三名并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

未来的中纺

近10年来我国油脂油料需求处于一个大的发展阶段,中纺集团正是在这历史的机遇期内,顺势发展。目前,中纺集团油脂加工布局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完成了从单纯油脂油料贸。

易商向油脂油料产品生产供应商的转型,上游延伸到原产地采购,下游则定位于大宗原料的初加工。

目前,中纺集团拥有13家油脂油料加工企业,分布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以及沿长 江流域等沿海沿江港口,年压榨能力达到700万吨,油脂加工能力200万吨,油料油脂加工能

力位居国内粮油加工行业前三位,并成为全国最大的油籽压榨商之一。预计到2011年底,中纺集团的大豆加工能力将达到每天3万吨,年900万吨,年精炼能力近200万吨。随着益海、嘉吉、邦吉等外资对中国粮油业的影响控制力不断加强,国家支持国内企业增加市场话语权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在油脂业崛起的中纺集团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注意和重视。2009年11月,中纺集团被列为4家中央直属粮食企业之一,成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

未来5年,中纺集团将继续深化“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向产地采购和终端消费供应延伸,成为集产地采购、贸易、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运营的国际农产品供应商”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向成为国际化、专业化、全球化经营的综合性油脂油料生产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