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化工项目落户重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4-07
针对三峡库区的这一大型化工项目,中国监管部门曾经就光气安全等问题与巴斯夫发生过激烈争论。而更重要的,不是如何说,而是将来如何做

经过三年多的争论,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的重庆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最终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核准。2011年3月25日,巴斯夫对外表示,该项目“将在最近几周就开工”。

2007年6月12日,重庆直辖十周年期间,重庆方面与巴斯夫签订了该市最大的外资项目。根据合作备忘录,巴斯夫将投资80亿元人民币,在位于三峡库区库尾的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建设世界最大MDI单体项目。

随之而来的,是几经周折的审批历程和仍未结束的环保争议。MDI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或用到硝基苯、光气等剧毒物质。一些环保组织和公众担心,在人口密集的库区实施大规模、高风险的重化工项目,是否会对三峡水库和周边人群带来污染和安全隐患,是否会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和南水北调受水区。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曾就该项目的生产过程防护措施、有毒有害物质回收利用等问题与巴斯夫反复探讨,甚至发生过激烈争论。

“我非常理解中国政府对安全的考虑。”巴斯夫负责亚太业务的董事薄睦乐(Martin Brudermueller)说。

选址三峡库区

MDI是聚氨酯的主要原料,而聚氨酯在建筑、家电、交通、鞋类等行业有广泛应用。薄睦乐说:“中国未来对MDI的需求增长率将每年至少为9%。”

此前,巴斯夫已在上海建立MDI装置,2006年初,该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再建一个MDI装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需求。同年3月,时任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即率团拜访德国巴斯夫总部。

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下称重庆化医集团)董事长安启洪在多次会议中提到,巴斯夫早已考察五年,但选址地始终不定,根本原因是副产物处理有困难。最终,重庆表示将提供配套项目,既为巴斯夫提供原料,也帮助其消化副产物。而其中一些配套项目,如有助于处理废气的年产25万吨天然气制乙炔项目,在其他地区很难实现。

巴斯夫重庆MDI运行管理副总裁汤国泰则解释说,决定该项目建在重庆,至少有如下几个因素:靠近原材料货源地、市场发展潜力大、本地化工业发达、专业技术人员多、物流系统便利和环保考虑等。

以巴斯夫项目为纽带,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计划建设包括17套装置、13个项目在内的MDI一体化基地。其中,MDI项目是巴斯夫独资,其余均由重庆化医集团作为合资方,且多为中方控股,据称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了解内情的政府人士透露说,若成功实施,重庆化医集团年销售额将至少增长10倍,同时催生出中国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结合度最高的化工产业链,所以重庆很想做成这单生意。

签约不到半年,该项目即进行环评公示。然而,一些环保组织和公众先是对公示范围提出质疑,继而将矛头直指三峡库区到底该不该建这样的项目。

2008年,环保部多次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论证。2009年1月,在环保部公布的拟批准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中,已经列出重庆MDI项目。但直到2010年3月,环保部才批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姜振邦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在各方审视下,环保部门提高了对重庆MDI项目的环保要求。例如,根据环保部的回函,该项目在化学需氧量(COD,反映水体污染物的一个指标)排放方面将比同类项目再低40%。“此项目的COD年排放,仅相当于3000名居民生活中的年排放量”。

汤国泰说,企业事故池防护分为三级水保护。第一级为雨水收集池、围堰和事故性废水收集池;第二级为排洪沟和应急截断阀门装置;第三级是预处理池,可用于收集事故性废水。

据长江委一位官员提供的材料,如果发生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导致企业的事故性废水收集能力不够,可依托该园区北部的公用事故水池作为缓冲。一旦公用事故水池收集能力也不够用,还可依托应急闸门拦蓄废水。

MDI项目离长江直线距离7公里,水系距离15公里,共设有三道闸门,可拦蓄80万立方米污水。“拦蓄闸并不是专为MDI所设,而是园区配套项目,即便整个园区都发生爆炸,仍能拦蓄处理。”姜振邦说。

前述长江委官员表示,按照重庆提供的数据,即便发生连环爆炸,而且连续三四天中雨的概率极端条件下,仍然可以保证污水不流入长江三峡。

光气安全之争

2009年10月,国家安监总局批复该项目安全论证报告。但到了2010年,安监总局和其他部门仍在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并与巴斯夫发生过激烈争论。

该项目占地40公顷,包括年产40万吨MDI装置、年产40万吨硝基苯装置和年产30万吨苯胺装置。其中,硝基苯、苯胺均系危险化学品,2005年吉林石化苯胺装置硝基苯精馏塔爆炸,造成8人死亡,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

而安监总局与巴斯夫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光气安全问题。在合成MDI的工艺中,需要使用光气(碳酰氯的俗名)这种剧毒气体作为原料。光气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2008年,齐齐哈尔曾出现光气泄漏,造成3人死亡。

接近安监总局的人士透露,2010年7月,巴斯夫在安监总局、环保部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上表示,该项目在线光气量(即生产过程中在管道内停留的光气数量)约为13吨,还将使用包括光气室隔离在内的五重保护措施。然而,安监总局和多位评审专家计算出来的数据,远远超过这个量。在线光气量的多少,与安全措施设定息息相关。

该人士说,2010年中国批准了三套MDI装置,所需在线光气量都远远高于巴斯夫,其中天津一家企业的在线光气量为78吨,山东一家企业为88吨,上海一家外企为95吨,而巴斯夫这套装置是全球最大的单体MDI项目,按常理推论在线光气量应更高。

在沟通过程中,巴斯夫公司强调自己采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所以在线光气量大幅下降,但这涉及商业机密和专利技术,不便具体解释。而安监总局表示,必须知道个中缘由,否则难以取信。

2010年7月17日,德国企业界部分高管随总理默克尔在西安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面时,巴斯夫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斌杰(Jü?rgen Hambrecht)向温家宝抱怨说,目前中国的创新政策存在不足,外企要在中国做生意,竟然要“被迫公开技术”。国内外业界人士多认为,贺斌杰应有所指。

汤国泰表示,巴斯夫公司先前担心,安监总局评审专家团队包括巴斯夫竞争对手公司的专家,这样不利于专利保护。“最终,我们将具体做法解释给了安监总局(人士),他不是我们竞争对手派出来的专家。但是,在专家评审的时候,专家队伍当中有人自己说来自什么什么公司,我们也知道他们是竞争对手。这都可以理解。”

据姜振邦介绍,按照中国的规范,在线光气量3吨以下,安全防护距离为1公里,5吨以上为两公里。也就是说,巴斯夫MDI项目防护距离达到两公里即可满足要求,中国去年批准的另三套装置安全距离也都是两公里。专家最终结论为该项目设定安全距离2.8公里。“重庆市政府为了更保险、更安全、更可靠,再次提高标准,提出设定安全防护半径距离为3公里。”在安全半径内,必须做到没有居民,以及医院、学校、大型商场等设施。

巴斯夫在提交安监总局等中国政府部门的材料中称,就某些方面而言,中国标准已高于国外。例如,德国对光气和氯气安全防护的标准相同,在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安全距离为1.5公里,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则没有安全距离的规定。

财新《新世纪》记者注意到,巴斯夫还应重庆方面的要求写下书面文件,承诺采用高等级防护设备、员工事先要到同类工厂培训两年等。

姜振邦认为,就全世界而言,通常大型炼化集团的事故率比中小企业要低得多。一位业内人士也称,江苏、浙江等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同样大量使用光气,但无论是与巴斯夫这样的跨国企业,还是与中国国内MDI生产企业相比,其安全环保设备和管理水平都要差得多,这两年就曾发生过事故。

敏感水域的化工难题

2011年2月24日,德国路德维希港。财新《新世纪》记者问及,像重庆MDI这样的大型化工项目是否能在大型水库区域布局。

薄睦乐指着窗外的一个巴斯夫工厂说,在路德维希港,巴斯夫也做同样的MDI项目,而这里靠近欧洲的主要水源莱茵河。“我们知道该怎样做,也还有其他生产基地有着同样的安全生产经验。”此外,在韩国丽水、美国密西西比河等水域附近,也都有类似项目。

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产业转移,长江上游化工企业越来越多,四川泸州、重庆万州等地都在发展化工园区。姜振邦表示,可通过园区的集聚和大型化工厂的整合,来推动安全生产。而长江委水保局原局长翁立达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三峡库区尽量不建、少建化工厂,确保三峡水库的安全。

翁立达表示,巴斯夫项目对重庆肯定很有吸引力,因为它能推动产业链发展,解决25万人的就业。然而,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河道水面平均扩宽1.5倍,平均流速减少约八成,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削弱,在库区建设这样的项目,一旦发生事故,必将带来严峻挑战。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一位专家介绍说,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区域行业较多,工业污染呈现类型多样化。据他和同事调查,仅在主城区的嘉陵江和长江中,非挥发性有机物就有上百种。在重庆的沿江工业带,废水排放实际达标率只有60%左右。目前长江污染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和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不足。“解决不了这类问题,三峡水库治理永远是个难题。”

这位专家认为,让长江上游的化工厂消失,并不现实,只能通过整合尽可能减少污染。“巴斯夫公司重庆MDI项目,没有环保组织说的那么坏,整体而言大公司的安全生产比中小公司要好得多,同时也没有巴斯夫公司说的那么好,排泄肯定会有。”

汤国泰表示,比起说得好,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得好,通过事实证明给当地居民看。“在未来,我们将定期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跟他们交流安全是怎么做、环保是怎么做、运行情况如何。我们在韩国丽水的那个厂,在当地被选为环保和安全最佳的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