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物实验调查:不少动物来自个体户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09-20
    约在两周前,媒体披露东北农业大学的一次看似平常的“羊活体解剖学实验”课程让14个男生、13个女生,以及1位老师共计28人感染上了布鲁氏菌病,让一个个充满活力、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出现了“关节疼痛、全身乏力、多汗,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龄状况。实验室的小小疏忽,带来的竟是终身遗憾。

    据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透露,广东也曾查出布鲁氏菌病;而就在上半年,广东还发现了5家单位的实验鼠带菌。

    布鲁氏菌病有多恐怖?

    严重则影响生育,伤痛伴随终身

    实验告一段落,但病痛的阴霾却仍挥之不去。同学们出现了浑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到了阴雨天,腰部疼痛难忍,连平日身强力壮的高大男生也会疼得直哭。

    病情远比人们想象得严重。据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顾为望教授介绍,感染布鲁氏菌病者常发低烧,很多组织器官受到病菌侵害,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殖能力。

    “转为慢性的话是很难治愈的。”他担忧地表示,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接触以及防护措施不同,肯定会使一部分患者由急性转为慢性,这意味着这样的伤痛要伴随患者终身!

    然而,比肉体疼痛更可怕的是对前程的耽误。布鲁氏菌病与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病等20余种“大名鼎鼎”的传染病并列为乙类传染病,属于乙类职业病。根据国家卫生部出台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确诊患有职业病的人员,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将调离原工作岗位。

    在人们的一贯概念中,实验动物必须从专门的机构购买,这起码能确保来源安全,为何东北农业大学的羊却携带布鲁氏菌病毒?

    “这恐怕是管理不到位、经费限制以及防护措施缺失所引发的后果。”顾为望表示,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节省经费而购买农民所饲养的廉价动物,而这些动物并未经过合格的卫生检疫,就被搬到了手术台上;另一方面,实验的操作很可能是徒手进行,没有正规的防护措施,最终酿成了悲剧。

    像东北农业大学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据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透露,尽管广东较少使用羊来做实验,但也曾在实验狗身上查出同类病菌的抗体,并因此吊销了这一家实验动物养殖场的许可证。

    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北大医学部药理学系实验课上所用的实验猫是从猫贩子手中购得的流浪猫。“野猫”未经消毒麻醉,学生们便开始实验,并且仅少数学生戴手套实验。

    人们对实验公共安全的警觉性似乎越来越低,一幕幕悲剧给动物实验人员敲响警钟。

    

    为何要做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支撑产值920亿元医药、化妆品产业

    实验室易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除了布鲁氏菌病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等。这些传染病一旦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研究风险可想而知,为何科研人员仍孜孜不倦在动物实验中探索?

    原来,人类科研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难者”。正如在第十一次中国科协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所说的:“实验动物所涉及领域广泛,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实验动物就寸步难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动物实验有助于人类探究癌症的解决方案。

    早在2007年,英国和德国就有利用动物实验,发现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中刺激癌细胞扩散的危险基因,从而为治愈癌症带来新希望。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胡福泉教授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癌症的研究,尤其在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都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制药工业对实验动物的依赖更为明显。

    特别是在广东,实验动物支撑了产值920亿元的医药和化妆品产业。据黄韧介绍,广东是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大省,2010年生产实验动物达65万只,完成动物实验近3万次。

    当然,也有人质疑毕竟人畜有别,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结果是否大相径庭?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张岩认为:以最常见的小鼠来说,由于小鼠基因组含有约28000个到30000个基因,而约80%的人类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都能找到结构相似的同源基因。

    此外,张淑珍、杨文静等人也在《上海畜牧兽医通讯》上发表论文《猪IL-8R基因SNP检测及其与人类序列的比较分析》上指出,猪的基因变异与人类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的同源性为87%,再次为动物实验为人类疾病研究所用正名!

    实验安全是小儿科?

    早年需穿两层实验防护服

    有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动物实验就是单纯在实验室里比划比划,然而,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俞守义却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战场”!

    “这是绝对马虎不得的事,比如实验中从试管里吸取溶液,所用吸管一定要垂直伸入伸出,溶液不能漏滴在桌上,就像战场上士兵拿着枪一样”,俞守义一边用手比划握枪姿势一边解释,“没经过训练的人不能进实验室,否则大家都会被感染。”而他所指的“训练”则是举着吸管长达数十分钟,练习“定力”。

    在操作严谨的基础上,实验防护装备也必不可少。俞守义表示,当年由于设备较为简陋,为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危害,实验员通常需要穿两件实验防护服,头上还要戴着专门的帽子。

    对比条件艰苦下老一辈科研人员的谨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反而淡薄了。

    

    悲剧,就不可避免了吗?

    专家表示,只要防范得当,类似东北农大的事件不会发生。顾为望提出了几点建议:动物手术教学不能采用市场上的动物,要经专门的法定机构提供,且买来的动物必须进行检验;学校要负起责任,全面开展动物实验安全、动物安全的管理、动物尸体处理的正确操作指引等课程;学生做实验时必须戴口罩、戴防护眼镜,不允许抽烟、进食;同时,在经费上,也要适当增加,切勿贪便宜买染病的动物。

    尤其在动物尸体处理方面要相当谨慎。一旦动物尸体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实验动物上了餐桌,或再次被实验室使用,不仅市民吃了不安全,而且科学的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顾为望表示,目前南方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尸体采用的是先冷存,再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统一收走焚烧的方式,已确保安全。

    对话

    ――访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

    实验动物安全警钟已敲响

    去年10月,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提供的实验动物应当出具质量合格证明。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该条例实施近一年来的情况如何?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所长黄韧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据他透露,我省仍然有不少高校的师生对实验动物的使用不够规范。该所今年上半年就发现有5家单位的实验鼠带条件致病菌。他呼吁进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购买标准化生产的实验动物。否则,东北农业大学所出现的感染事故,有可能在我省重演

    百家单位有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

    南方日报:我省获得实验动物许可的单位大概有多少?

    黄韧:我省实施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现有获得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大约有100家,实验动物科技队伍有近2万人。

    南方日报:那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还是不少的,实验动物所起的作用也很大。法规实施后,这项工作有什么进展呢?

    黄韧:我省从1995年开始,就对科技申报项目和成果奖项进行实验动物许可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但对于不评奖的项目就难以监管。

    法规实施后,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成为全国第一个法规授权开展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我们就可以主动和规范地开展工作。一方面,是对相关单位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强调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要求,比如当某人患有肺结核、真菌皮肤病等,就不适宜参与动物实验;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如果其因以上情况要调整工作时,雇主是不能解雇的。

    一些高校教授存在大意观念

    南方日报:我们了解到,我省东西两翼及山区实验动物的规范生产和使用都很落后,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在珠三角,也有个体户或一些单位,在不合格条件下无证生产或使用实验动物。

    黄韧:是的,现在仍然有这种情况,这存在着重大的生物安全隐患。我们在检查和培训中发现,即使是一些高校也同样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包括一些教授也存在模糊和大意的观念。

    比如,有教授提出,做猪的实验用一般的猪就可以了,研究大白猪就用大白猪,而实验猪的品种没那么齐全,这是不够科学的说法。用实验动物来做实验,就是以此为“基准物”,利于实验条件的控制,令实验数据和结果符合可比可重复和标准化。而且,如果是用于兽药的实验,药物还没投产前,在实验室制造的份量比较少。一头普通大白猪100多斤如果要用100克新药,可是作为实验动物的小型猪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份量或更少,所以比较经济。更重要的是,这一说法没有顾及实验的公共安全。

    南方日报:使用不合格实验动物的安全性有哪几方面问题?

    黄韧:首先有公共安全隐患。这些无许可证的动物本底不清,如果感染了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干扰实验数据,还会危及试验者和实验环境的安全,后果非常严重。所以,进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购买标准化生产的实验动物。

    南方日报:有一位高校领导谈到科研和教堂经费紧缺时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用不起实验的猪、牛等大动物,连实验鼠、兔和鸡都是在市场或者个体户那里买来的。”这种想法是否很危险?

    黄韧:校领导和老师尚且如此想和做,研究生做实验可能更加疏忽大意。这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几所著名高校的生物、医学和畜牧专业都多少存在这种情况。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重点到高校开展宣传工作,促进改变这些想法。

    违规实验机构要整改

    南方日报:怎么防治人畜共患病?还有哪些比较危险的病症?

    黄韧:人畜共患病是最危险的,会在动物与人中互相传染的。这些病原即使感染了的动物没有临床表现,也可能因为实验中与人的接触,或者尿液中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而传染给人。

    若动物出现这种病状或检出此类病原,一定要按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进行捕杀。此外还有相应善后的工作,包括有关人员的体检、动物尸体处理和实验环境的无害化处理,否则会闹出人命。

    按危险性排列,还有第二类的动物传染病病原和第三类的条件致病病原,它们比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危险性要低。但动物传染病病原会导致实验动物群体性致病,危害性也很大的;条件致病菌是动物体的正常菌群,当环境改变就会大量地繁殖,也可致病。即使没有传染给人,实验数据也会有偏离。

    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查出5家机构的实验鼠身上携带条件致病菌。我们把结果上报到省科技厅,并根据《条例》第38条,勒令其制定整改方案以及接受复检。

    南方日报:那如果买正规的实验动物是否就安全了呢?

    黄韧:我们发现,有单位买的是标准的实验动物,但由于实验室的设施条件不好,没有相对的隔离措施,野生动物可能会使实验动物感染病原。刚才说的那次出血热传染事故,就是因为实验鼠放在走廊饲养,与野鼠接触过染病。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在湛江一家单位拿来一批饲养了一年的实验鼠进行检测,就发现全部感染了病原体。

    南方日报:据省科技厅介绍,我省这些年发生过5起由实验鼠引发的流行性出血热事件导致多名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而这几个单位均没有申领实验动物许可证。其中一名博士后因感染鼠源性人兽共患疾病导致流行性出血热,后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不得不换肾。前两年,南海一地区突然出现大量小白鼠,引起当地居民恐慌。原来这是一名农民私自饲养小白鼠,因找不到销路,放生了数千只小白鼠。这些小白鼠如果染病,那也是很可怕的。你们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呢?

    黄韧:我们所自从《条例》出台后,一直在抓紧检查工作,专业人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有关单位跑。但由于经费紧张、人员紧张,对粤东西北地区还顾不来。这需要省市及有关部门提高认识,更加支持这项工作,把好实验动物的安全关。

    曝光

    惊心

    携带大量人兽共患病病原

    不少学生实验动物来自个体户

    该所通过学生购入的这一批大小鼠各有30只。检测二室主任张钰向本报提供其检测报告可谓触目惊心。腹泻病毒、肺炎病毒、多瘤病毒、脑胞内原虫、鞭毛虫、绦虫等等,应有尽有。

    报告显示,小鼠携带16种病原,大鼠携带13种病原。其中,大鼠对沙门菌和出血热病毒这两种人兽共患病产生抗体反应。另外,这60只大小鼠身上均发现绦虫,同样是人兽共患病病原。

    这批实验鼠的组织器官还存在病变。记者看到当时记录的图片,小鼠肝组织出现两类寄生虫感染病变,寄生在肝内的一条绦虫竟长达30厘米。脓肿病变在小鼠的肺组织,以及大鼠腹腔上均有出现。

    缺钱和大意是冒险主因

    这里面的问题,既有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校方也有责任。据一位校领导私下对笔者说,学校经费紧缺,实验动物不仅用不起猪牛等大动物,而以兔子、大小鼠和鸡代替,而且购买的多是较便宜、无生产许可证的动物。还有的教师为了省经费,干脆自己买实验鼠回学校交配繁殖,也是没有经过检疫的。

    大小鼠均出现人兽共患病

    有师生向本报反映,我省一些著名高校的实验动物竟是从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个体户处买回来。

    18日,笔者从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了解到,该所今年年初对两家个体户出售的实验鼠进行检测,发现大小鼠分别携带13种和16种病原,其中包括人兽共患病病原。(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曹斯 实习生 何瑞琪 周冯灿 统筹 戎明昌 通讯员 邹莹 张淼)

    为何要做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支撑产值920亿元医药、化妆品产业

    实验室易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除了布鲁氏菌病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疫等。这些传染病一旦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研究风险可想而知,为何科研人员仍孜孜不倦在动物实验中探索?

    原来,人类科研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难者”。正如在第十一次中国科协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所说的:“实验动物所涉及领域广泛,许多课题的研究离开了实验动物就寸步难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动物实验有助于人类探究癌症的解决方案。

    早在2007年,英国和德国就有利用动物实验,发现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中刺激癌细胞扩散的危险基因,从而为治愈癌症带来新希望。

    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胡福泉教授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癌症的研究,尤其在化学致癌物质、病毒致癌、肿瘤的病毒、免疫、治疗等方面,都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制药工业对实验动物的依赖更为明显。

    特别是在广东,实验动物支撑了产值920亿元的医药和化妆品产业。据黄韧介绍,广东是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大省,2010年生产实验动物达65万只,完成动物实验近3万次。

    当然,也有人质疑毕竟人畜有别,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结果是否大相径庭?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张岩认为:以最常见的小鼠来说,由于小鼠基因组含有约28000个到30000个基因,而约80%的人类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都能找到结构相似的同源基因。

    此外,张淑珍、杨文静等人也在《上海畜牧兽医通讯》上发表论文《猪IL-8R基因SNP检测及其与人类序列的比较分析》上指出,猪的基因变异与人类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的同源性为87%,再次为动物实验为人类疾病研究所用正名!

    实验安全是小儿科?

    早年需穿两层实验防护服

    有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动物实验就是单纯在实验室里比划比划,然而,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俞守义却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战场”!

    “这是绝对马虎不得的事,比如实验中从试管里吸取溶液,所用吸管一定要垂直伸入伸出,溶液不能漏滴在桌上,就像战场上士兵拿着枪一样”,俞守义一边用手比划握枪姿势一边解释,“没经过训练的人不能进实验室,否则大家都会被感染。”而他所指的“训练”则是举着吸管长达数十分钟,练习“定力”。

    在操作严谨的基础上,实验防护装备也必不可少。俞守义表示,当年由于设备较为简陋,为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危害,实验员通常需要穿两件实验防护服,头上还要戴着专门的帽子。

    对比条件艰苦下老一辈科研人员的谨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反而淡薄了。

    悲剧,就不可避免了吗?

    专家表示,只要防范得当,类似东北农大的事件不会发生。顾为望提出了几点建议:动物手术教学不能采用市场上的动物,要经专门的法定机构提供,且买来的动物必须进行检验;学校要负起责任,全面开展动物实验安全、动物安全的管理、动物尸体处理的正确操作指引等课程;学生做实验时必须戴口罩、戴防护眼镜,不允许抽烟、进食;同时,在经费上,也要适当增加,切勿贪便宜买染病的动物。

    尤其在动物尸体处理方面要相当谨慎。一旦动物尸体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实验动物上了餐桌,或再次被实验室使用,不仅市民吃了不安全,而且科学的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顾为望表示,目前南方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尸体采用的是先冷存,再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统一收走焚烧的方式,已确保安全。

    对话

    ――访广东省实验动物检测所所长黄韧

    实验动物安全警钟已敲响

    去年10月,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提供的实验动物应当出具质量合格证明。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该条例实施近一年来的情况如何?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所长黄韧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据他透露,我省仍然有不少高校的师生对实验动物的使用不够规范。该所今年上半年就发现有5家单位的实验鼠带条件致病菌。他呼吁进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购买标准化生产的实验动物。否则,东北农业大学所出现的感染事故,有可能在我省重演

    百家单位有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

    南方日报:我省获得实验动物许可的单位大概有多少?

    黄韧:我省实施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现有获得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大约有100家,实验动物科技队伍有近2万人。

    南方日报:那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还是不少的,实验动物所起的作用也很大。法规实施后,这项工作有什么进展呢?

    黄韧:我省从1995年开始,就对科技申报项目和成果奖项进行实验动物许可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但对于不评奖的项目就难以监管。

    法规实施后,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成为全国第一个法规授权开展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我们就可以主动和规范地开展工作。一方面,是对相关单位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方面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强调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要求,比如当某人患有肺结核、真菌皮肤病等,就不适宜参与动物实验;同时,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如果其因以上情况要调整工作时,雇主是不能解雇的。

    一些高校教授存在大意观念

    南方日报:我们了解到,我省东西两翼及山区实验动物的规范生产和使用都很落后,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即使在珠三角,也有个体户或一些单位,在不合格条件下无证生产或使用实验动物。

    黄韧:是的,现在仍然有这种情况,这存在着重大的生物安全隐患。我们在检查和培训中发现,即使是一些高校也同样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包括一些教授也存在模糊和大意的观念。

    比如,有教授提出,做猪的实验用一般的猪就可以了,研究大白猪就用大白猪,而实验猪的品种没那么齐全,这是不够科学的说法。用实验动物来做实验,就是以此为“基准物”,利于实验条件的控制,令实验数据和结果符合可比可重复和标准化。而且,如果是用于兽药的实验,药物还没投产前,在实验室制造的份量比较少。一头普通大白猪100多斤如果要用100克新药,可是作为实验动物的小型猪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份量或更少,所以比较经济。更重要的是,这一说法没有顾及实验的公共安全。

    南方日报:使用不合格实验动物的安全性有哪几方面问题?

    黄韧:首先有公共安全隐患。这些无许可证的动物本底不清,如果感染了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干扰实验数据,还会危及试验者和实验环境的安全,后果非常严重。所以,进行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购买标准化生产的实验动物。

    南方日报:有一位高校领导谈到科研和教堂经费紧缺时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用不起实验的猪、牛等大动物,连实验鼠、兔和鸡都是在市场或者个体户那里买来的。”这种想法是否很危险?

    黄韧:校领导和老师尚且如此想和做,研究生做实验可能更加疏忽大意。这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几所著名高校的生物、医学和畜牧专业都多少存在这种情况。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重点到高校开展宣传工作,促进改变这些想法。

    违规实验机构要整改

    南方日报:怎么防治人畜共患病?还有哪些比较危险的病症?

    黄韧:人畜共患病是最危险的,会在动物与人中互相传染的。这些病原即使感染了的动物没有临床表现,也可能因为实验中与人的接触,或者尿液中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而传染给人。

    若动物出现这种病状或检出此类病原,一定要按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进行捕杀。此外还有相应善后的工作,包括有关人员的体检、动物尸体处理和实验环境的无害化处理,否则会闹出人命。

    按危险性排列,还有第二类的动物传染病病原和第三类的条件致病病原,它们比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危险性要低。但动物传染病病原会导致实验动物群体性致病,危害性也很大的;条件致病菌是动物体的正常菌群,当环境改变就会大量地繁殖,也可致病。即使没有传染给人,实验数据也会有偏离。

    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查出5家机构的实验鼠身上携带条件致病菌。我们把结果上报到省科技厅,并根据《条例》第38条,勒令其制定整改方案以及接受复检。

    南方日报:那如果买正规的实验动物是否就安全了呢?

    黄韧:我们发现,有单位买的是标准的实验动物,但由于实验室的设施条件不好,没有相对的隔离措施,野生动物可能会使实验动物感染病原。刚才说的那次出血热传染事故,就是因为实验鼠放在走廊饲养,与野鼠接触过染病。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在湛江一家单位拿来一批饲养了一年的实验鼠进行检测,就发现全部感染了病原体。

    南方日报:据省科技厅介绍,我省这些年发生过5起由实验鼠引发的流行性出血热事件导致多名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而这几个单位均没有申领实验动物许可证。其中一名博士后因感染鼠源性人兽共患疾病导致流行性出血热,后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不得不换肾。前两年,南海一地区突然出现大量小白鼠,引起当地居民恐慌。原来这是一名农民私自饲养小白鼠,因找不到销路,放生了数千只小白鼠。这些小白鼠如果染病,那也是很可怕的。你们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呢?

    黄韧:我们所自从《条例》出台后,一直在抓紧检查工作,专业人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有关单位跑。但由于经费紧张、人员紧张,对粤东西北地区还顾不来。这需要省市及有关部门提高认识,更加支持这项工作,把好实验动物的安全关。来源人民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