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谈“十二五”畜牧业标准体系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9-29


  农业部日前印发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标准体系建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国家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记者为此采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

  记者:农业部此次专门制定了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十二五”规划,标准化对畜牧业转型有什么意义?

  王宗礼:首先,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畜产品安全事件,都与质量标准缺位监管有关。建立和完善畜产品标准体系,实施畜产品生产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全过程标准监控管理,能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其次,有利于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畜牧业标准是进行畜产品质量评定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是进行安全食品生产活动的技术规范,也是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依据。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有标准可依,可为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有利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标准贯穿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既涉及到动物品种与种质资源、饲养与管理、养殖环境,也涉及到动物产品质量、分级、加工、安全;既涉及到畜牧养殖设施,也涉及到草种、草产品、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专业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

  第四,有利于应对畜产品国际竞争。WTO各成员国政府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导权方面的争夺十分激烈,而我国在国际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畜产品国际贸易中还处于被动地位,畜产品的价格优势没有体现,国际竞争力不强。

  记者: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宗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标准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管理机构基本健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展开。2004年,农业部组织制定了《2004—2010年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规划》,对标准制修订作了全面部署,我国畜牧业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为龙头、行业标准为主导、地方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四级标准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发布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7项,其中国家标准94项,行业标准83项。目前,现行有效的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680项,基本覆盖了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标准推广应用逐步深入。“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和各省区组织举办了100多次畜牧业标准及标准化知识培训班,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10年,全国创建了1555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颁布实施了《种猪常温精液》、《牛冷冻精液》以及系列畜禽品种标准,为种畜禽质量监管、畜禽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费每年投入不足500万元,单个行业标准制定经费约7万元,而国家标准制定经费仅为2万元,与欧洲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标准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畜牧业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采标率只有40%左右,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的80%,致使畜产品出口受阻时有出现。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肉蛋奶等标准体系中,畜禽生产环境、畜产品储运、质量评定分类分级、质量安全生产等标准还较为缺乏,特色畜牧业养殖标准的制定比较滞后。标准推广应用程度低。一些标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涉及领域过窄、专业性过强,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未能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记者:“十二五”畜牧业标准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什么?

  王宗礼: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际标准为参照,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为链条,建立健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开放有序、科学统一、运行高效的畜牧业标准体系,为建设现代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按照四项原则构建畜牧业标准体系: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和畜牧业行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市场引导。畜牧业标准的制定要适应市场需求,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为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提供服务。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努力将我国优势技术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推进“国际标准本地化”向“国内标准国际化”转变。强化应用。以规模化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它们的主力军作用,提高标准使用率。

  记者: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十二五”期间将修订哪些项目?

  王宗礼:畜牧业标准体系包含肉产品、禽蛋产品、乳产品、毛绒皮产品、蜂业、草业等6个领域。前5个领域按照全程标准化的要求,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为链条,由10个类别组成。草业领域围绕满足依法行政需要、保护生态及为畜牧业提供优质安全饲草料为中心,由5个类别组成。

  “十二五”期间将制修订畜牧业标准650项:其中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现行有效的标准6项,正制修订5项,计划制定3项。养殖环境要求及其分析测试方法现行有效的标准27项,正制修订24项,计划制定14项。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种质相关的检验和评价方法现行有效的标准115项,正制修订78项,计划制修订205项。机具、器械等投入品质量要求及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现行有效的标准49项,正制修订2项,计划制修订3项。饲养管理过程规范现行有效的标准43项,正制修订14项,计划制修订37项。产品加工环境、工艺、技术条件现行有效的标准30项,正制修订8项,计划制定9项。产品质量要求、等级规格及分析测试方法现行有效的标准228项,正制修订39项,计划制修订34项。安全限量及分析测试方法现行有效的标准84项,正制修订19项,计划制修订11项。包装标识现行有效的标准5项,计划制定4项。贮运规程或规范现行有效的标准4项,正制修订2项,计划制定4项。草业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正制修订1项,计划制定1项。草业环境与基础设施现行有效的标准2项,计划制定1项。草业资源管理现行有效的标准20项,正制修订28项,计划制修订26项。草业生产与加工现行有效的标准18项,正制修订1项,计划制定20项。草业质量与控制现行有效的标准49项,正制修订28项,计划制定29项。

  记者: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

  王宗礼:有三项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投入。推动畜牧业标准制修订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在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出资。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启动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复审工作。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把立项关,以《规划》为基础,充分论证,认真审核承担单位的技术储备、研究基础及首席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广泛征求意见,每个标准形成送审稿前,要征求并采纳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检测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及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的合理意见。严把审查关,重点论证标准文本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宣传普及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促进畜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