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补原料供应短板 中粮集团一年发起三起海外收购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0-12
10月12日消息,日前,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化宣布将收购位于泰国的一家木薯加工厂,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动作加上此前两次收购澳大利亚糖厂,这是中粮集团这个农产品加工巨头加强原料供应环节掌控力的系列举动之一。

中粮生化此次欲收购的木薯加工企业是Worldbest Biochemicals (Thailand) Co., Ltd,卓创资讯分析师卢猛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粮收购位于泰国的木薯加工厂颇含深意。

木薯是一种工业用途与玉米极其类似的农产品,泰国、越南是木薯的主要产区,中国每年生产的木薯淀粉仅有70余万吨,每年进口约100万吨。

由于玉米产量难以跟上深加工业的需求,2010年,中国进口了100万吨以上的玉米,预计今年的玉米数量也将达到100万吨左右,国内玉米价格在短时间内几乎翻倍,目前仍停留在每斤1.2-1.3元的历史高位。

为了平抑玉米供应紧张的态势,中国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产能的扩张,而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之一,一度被勒令停止玉米收购,而且原来获得的政府补贴也大幅缩水,以中粮生化为例,其所获得的以玉米加工燃料乙醇补贴标准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下调,从2009年的每吨2055.57元下调至2010年每吨1659元,由于政府补贴占利润大头,该公司收益因此大受影响。

而中粮集团赖以立足的食用油加工领域,同样存在原料供应受制于人的情形。中粮集团目前年大豆加工能力已经达到约1000万吨,全部需要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口,对于原料供应数量、价格等关键问题,中粮集团影响力有限。令中粮集团压力更大的是近期由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政府部门频频对食用油、面粉等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抑制上述农产品加工产出物的价格涨幅,让农产品加工企业叫苦不迭。

本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中粮集团农产品板块的利润率从2008年的5.95%一路下滑至2009年的4.25%和2010年的2.96%。

走向海外,尽可能控制原料的供应,减少成本,是中粮集团提高农产品板块收益率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此前,随着玉米深加工成长空间的日趋逼仄,中粮集团数年前已投资7.5亿元在广西北海建设以木薯取代玉米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中粮生化此次欲收购的Worldbest Biochemicals可帮助中粮集团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减少对玉米的依赖,逐步实现原料多样化。

在食糖领域,中粮集团也是中国食糖贸易和生产的主要角色之一。2010年以来,白糖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超过50%,但中粮集团的食糖以甜菜糖为主,产量不足100万吨,对于全国每年1300余万吨的市场需求量来说如同杯水车薪。

今年7月,中粮集团以约1.4亿澳元的代价击败跨国巨头邦吉公司成功收购澳大利亚Tully糖厂,随后又马不停蹄宣布出价1.2亿澳元与老对手丰益国际竞购澳大利亚糖厂Proserpine Sugar,如果收购成功,上述两家糖厂将为中粮集团贡献每年总和达到40万~50万吨的粗糖,上述两家糖厂的甘蔗种植园也将一并收入中粮集团囊中。

业内人士认为,中粮集团短时间内在海外频频出手,原因在于加工环节,中粮集团并不缺乏竞争力,但是在农产品原料领域,与丰益国际相比,中粮集团掌控力相对欠缺。以食糖为例,丰益国际控制了澳大利亚食糖产能的一半左右,中粮出海可以弥补自己的上述短板,在政策上也符合了有关部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