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合格率为何难换公众满意率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1-15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有12万多家的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而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整体水平持续稳定提高。

连续几年了,食品合格率都维持在九成以上,这样的数据的确很华丽,按理说,广大消费者应该心满意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舆论对这一数据的态度不是欣喜,而是一脸的不屑和质疑。官方公布的食品合格率难以换来公众的满意率,舆论并不买账,为何?原因大抵有四:

一是抽检食品的范围狭隘。质检部门只着重抽检了证照齐全的正规企业生产的食品,而忽视了对一些缺证少照的欠正规食品生产企业或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抽检。平心而论,后面这些食品生产单位不仅存在,而且数量相当庞大,消费者每天消耗的食品中有相当比例来自这些生产单位,而这些欠规范单位生产的食品合格率要明显低于正规企业生产的食品,食品安全风险很高,质检部门公布的食品合格率中一旦忽略了这一部分,显然就缺少足够的说服力。

二是质检部门只负责监管食品生产环节,而食品安全还要涉及餐饮、流通、农产品(14.85,0.21,1.43%)生产(由农业、畜牧等部门负责监管)等环节,从目前的形势看,餐饮以及农产品生产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广为诟病,这些环节的食品合格率又是多少呢?能达到九成吗?食品的合格率应该是一个涵盖整个食品环节的合格率,公众需要的也是这样的食品综合合格率。

三是食品抽检标准陈旧。《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有关部门还没有完成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一揽子整合规范,有不少食品安全标准实际上已经过时了、落伍了,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譬如,我们可以感官判断地沟油或潲水油是不合格食品,但是依据现在的检测标准并不能有效地甄别地沟油、潲水油,卫生部门还在征集检测方法;还有一些或可存在的有害物质,并不在当前的食品检测范围之内,即便食品中含有这些物质,如果没有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也不会被检测出来,实质有害的食品当然就被列为了合格的食品。建立在落伍的食品检验标准基础之上的食品合格率也必然是一个落伍的合格率。

四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民众对食品安全有了一种整体的、被放大的不信任感。这种情绪,也或多或少地拉开了食品合格率与民众满意度之间的差距。

官方公布的食品合格率和民众的满意度之间还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监管部门必须要正视差距,找准原因,对症下药,积极应对,进一步扩大食品抽检范围,建立健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食品检测标准,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引导经营者自律,让食品安全成为常态。如此,食品合格率与民众的满意度才会逐渐缩小差距,直至吻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