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水产饲料巨头今年揽才3000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1-28
 “去年粤海来得比较晚,在华农几乎都招不到人了。今年他们一早就过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彭金富介绍,从今年10月份开始,已经有企业陆续来学校招人,特别是水产企业,动辄一个职位就招成百上千人。“这么多的企业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招聘,多年来还属于首次。经过一轮圈扫,现在几乎每个水产专业的学生手头上都有不止一个的offer。”

谁都没有想到,过去一直冷门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一下子成了抢手的“香馍馍”。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一边抢人,一边却要面对着人员流失的严峻考验。

“人海战术”正酣 企业忙抢人

在11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畜牧行业校企合作论坛之联合招聘会”上,南方农村报记者了解到,仅通威饲料股份的服务营销职位就计划招聘1000人,而海大、利洋等企业的招聘人数也是不在少数。

“人海战术”是近年来水产企业大量招人投放到市场而被冠以的一种企业策略。有人说,这是一种利用廉价劳动力来打市场的发展策略;也有人说,这是公司为发展而进行的人才储备。总之,自其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

但是争议归争议,公司、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却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社会向校园蔓延,原本是明年7月份才毕业的应届生们,早早地在今年的10月份就可与企业确定意向。

从招聘简章上的拟招聘人数可预见,今年大企业的“抢人”又将经历一场激战。据了解,仅通威、海大、恒兴、粤海四大水产饲料巨头拟招聘人数加起来就已达近3000人,这还没有算上利洋、渔愉鱼、渔状元等近年来快速扩张起来的技术服务企业。想必招聘会上又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然而,全国每年各高校毕业的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竟有限,企业能否按计划招到人确实也是一个问题。“一个毕业班有一半的学生愿意留在本行就不错了。”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彭金富告诉记者,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多为业务销售类职位,水产基层一线的工作确实比较辛苦,不一定每个人都吃得消,再加上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压力也会很大,“不少学生,干几个月就纷纷转行了。”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0年毕业的本科水产养殖1班为例,全班共有学生26人,仅9人从事水产行业相关工作。

高校人才稀缺,不少企业不得不将触角伸向了大中专院校,“一招就是一个班的学生,通吃。”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一个急速向上发展的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留人难

随着行业的急速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扩张。如果每年增加100万吨的产能,按人均销量1500吨/年算,就需要增加近千人的销售队伍,所以企业大量招人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大量招聘的人最后将如何安置?人才流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作为本身并不算发达的水产业来讲,人才流失更是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大量招人之后怎样保证留人率也就成了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深圳澳华农牧有限公司总裁王评川认为,企业的扩张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发展,企业自身必须发展而进行的主动扩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空间而进行的被动扩张。企业招聘的人数必须与企业的业务量相匹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业绩发展还大肆招人,实质上就是害人。”

“按照往年就业回访的情况来看,对于大量招人的企业来讲,留人率能够达到50%就不错了。”彭金富告诉记者。

涉农行业一直都会被贴上“辛苦”的标签。特别是刚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毕业生们,自诩为“天子骄子”,对社会、对工作都有极高的期望。但是,真正工作一段时间后,每天面对的是高压的工作和单调的生活,毕业生难免就会有落差。于是,这种落差也就成为水产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

而对于企业来讲,如何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间,减小人员流失率,更是众老总们要头痛的问题。“这两年公司的留人率都只有30%左右。”王评川给记者算一笔账,招聘一个应届毕业生,从管理培训、日常待遇薪酬、到差旅补贴等费用各方面加起来,一年总共要花费至少6万元。“如果该新员工工作一年后辞职,公司就相当于这一笔钱‘打水漂’了。”而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企业无计可施,只能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希望能够留下更多的人。

启用新人有风险,不少中小企业则选择了从其他企业“挖角”。顺德一饲料厂负责人就表示,招聘刚毕业的学生要从零教起,费时费力,从社会招聘有经验的人,一来就能上手,并且大多数还能带来老客户,增值又增量,何乐而不为。

但是,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史合群则认为,对于销售人员,他更愿意吸纳刚毕业的学生,从零培养,这样他们才对公司企业文化有更好的理解,对公司忠诚度更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