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制“十年磨一剑”——记上海市科技精英、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2-09
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史中,疫苗的出现是一座里程碑。如果说让天花绝迹的牛痘的发现缘于偶然和经验,那么今天,凭借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更主动地开发新一代更高效、安全的疫苗。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研究员正是国内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代表人物。

最近10年,童光志主持研制了多种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相关成果于2006年和2010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告诉记者,许多科学家穷其一生也未能成就一种疫苗,因此,虽然这些基因工程疫苗都几乎历时10年开发,但有机会数度完成“十年磨一剑”,他觉得非常幸运。

常规疫苗 限制多多

要说清童光志的工作,须从免疫和疫苗说起。在很多传染病面前,人或动物先天免疫力几乎无效;只有病原侵入体内,免疫系统才能识别并记住它,继而产生特异性的抗体等免疫分子消灭病原。但很多情况下动物等不到这个时候就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何况许多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而且规模化养殖的猪和禽一旦发病,治疗往往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因此,畜禽疫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免疫接种是主要手段。

传统疫苗研发方法无非两种:将病原体在体外大量培养,灭活,辅以佐剂,俗称灭活疫苗;或将病原体在体外反复传代,使其不再致病,但保留可激活免疫系统的免疫原性,俗称减毒活疫苗。

但传统疫苗在开发和使用时面临诸多问题。有的病原无法体外培养(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有的病原一旦灭活就会丧失免疫原性(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一些病原变化无常(如流感病毒,寄生虫等),这使得很多传染病无法通过传统方法研制出疫苗。此外,仔猪和小鸡亟需通过一针接种来预防多种疫病,但传统疫苗无法实现。因此,开发新型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并辅以鉴别诊断技术就是必然趋势。

基因工程 闯出新路

童光志领衔开发成功了多个这样的动物用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包括一系列以鸡痘病毒和伪狂犬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为养殖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以鸡痘病毒弱毒为载体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蛋白的疫苗是我国批准的首个禽用基因工程疫苗,也是国际上首个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他研制的两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系列新型疫苗,一种已于去年获国家新兽药证书,在全国推广;另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重组标记疫苗可通过检测抗体区分疫苗和野毒,即将完成临床试验。配合他主持研制的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部分禽畜传染病不但可防,而且有望根除。

从事兽医 纯属偶然

童光志1962年生于普通农家,祖籍恰好是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考生,从事兽医完全是偶然。当时他不满16岁,完全是由老师“包办”才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业。

本科毕业后,他相继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坚守研究至今。多年来,童光志主持了几十项“973”计划(作为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重点课题,发表了近400篇研究论文(其中近百篇发表于国际杂志)。

童光志在哈尔滨工作了25年,曾任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和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上级一纸调令让他举家迁到上海。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养殖模式参差不齐,传染性疾病依然是养殖业的主要威胁,因此基因工程疫苗前景广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