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猪肉察经济之变:中国猪肉成全球经济风向标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1-16
外电说,中国的猪肉已成全球关注的对象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变成肉后,甭管它曾经是不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想来它已不在乎自己的出名与肥壮与否了,反正横竖已经死了。

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中国的猪肉价格或很快与美国就业率一样,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内需很关心,将其视为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而关注内需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追踪主要食品的价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的40%是由消费贡献,而主要食品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可支配消费支出。

为何中国猪肉受到“举世瞩目”呢?报道认为,猪肉价格的走势对中国通胀水平有重要影响。因为它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其价格对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有重大影响。在这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反应下,中国的猪肉就成了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和灯塔。

在感叹中国的猪肉进入“国际视野”之际,也感叹如今有些人为了出名,或公开艳照,或故意走光,或大曝隐私,哗众取宠,出位出格,旁门左道,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形而下之的手法手段粉墨登场——所谓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种龌龊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猪倒没有争名夺利的“策划自己”,反惹全球关注,这让某些成天用无聊手段炒作自己盼望出名、求关注的人情何以堪啊。

一叶能知秋,窥一斑能知全豹,从一块猪肉知天下经济兴衰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经济学家曼昆说,“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我喜欢曼昆的原因就是他总把高深莫测的理论化繁为简通俗易懂地说出来,不像很多人说话写文章,动不动就一堆吓人的概念、名词侃侃而谈,浅入深出、低浅莫测让人找不着北。如此看来,中国的猪肉涨跌成全球经济的风向标也就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类似这样见微知著的还有货币兑换中“著名”的巨无霸指数,它可比敝国的猪肉“出道”还要早了。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986年9月推出巨无霸指数,比较麦当劳餐厅中的巨无霸在世界各地的价格,用于估计市场上一种货币的价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究竟偏离多少。巨无霸指数的基本原理是,假设相似的食品无论在哪里销售,其价格应当是相同的,价格有差别意味着币值出现异常情况。去年7月28日,《经济学人》公布的巨无霸指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被认为“接近合理”。

当年第一次听到这个巨无霸指数时,既新鲜又好奇,觉得汇率这么严肃的经济话题、金融议题,一个汉堡包就给“铁口直断”了,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作为一种预测性的手段,巨无霸指数还真有自己的作用。1995年,这一指数显示,日元的市值几乎是其正价值的两倍。1997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飞升,日元的价格才得到正确的估计。1997年的《经济学人》杂志骄傲的宣称:在去年一年中,8种主要货币的价格上涨或下调10个百分点,巨无霸指数对其中7种货币的评估是正确的。《经济学人》说,这“比那些高薪聘请的货币预测家要好得多。”(1997年4月13日《纽约时报》)有时,在一些问题上,多如过江之鲫的学者专家不敌一个巨无霸,尤其是专家里大言谵谵言不及义的一些“南郭先生”,更是难望巨无霸的项背了。也难怪《经济学人》要用巨无霸来奚落那些专家学者了。

这样的范例还有不少,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仍会有强烈消费欲望,会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作用,因之,口红热销除了女性爱美的原因外,也可能是经济不景气的指标。1920年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乔治泰勒提出裙摆理论,即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女性的裙摆长度成反比例关系(经济不佳裙摆长,经济好的时候裙摆短)……像这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衡量、评估经济的例子所在多有。

“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无论是猪肉还是巨无霸,还是女性的口红、裙摆,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经济某些层面的状况,举一反三,知一晓万,窥一斑不仅可知全豹,有时连整个动物园是什么样子都知道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