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十二五”将培育五十大国有粮企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1-19
近年来,外资正悄无声息地进入国内农产品市场,其所占比例在一些行业迅速扩大,其中,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70%以上。

基于此,相关部门正着手在“十二五”期间形成更有利的粮食调控线路图。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积极培育50家左右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地方大型粮食企业,增强区域粮食市场调控能力。

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有粮企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可以制约外资品牌在国内的扩张,在形成较大竞争力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并稳定我国的粮食安全。

小包装油市场调控力不从心

在经历2011年CPI冲击所产生的阵痛后,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粮油市场开始备受重视。在明确“十二五”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已被视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将逐步培育以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为骨干、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为基础,优势互补的粮食市场主体,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09年底,全国国有粮企总数为18163个,比2004年底减少16469个,减幅达47.6%。

事实上,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整合,国内相继筹建的四大中央级粮油集团(即中储粮、中粮、华粮、中纺),已成为我国对抗跨国粮商在国内肆意扩张的重要屏障。

与此同时,涉足国内粮油市场的企业却在不断增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中华粮网粮油加工数据获悉,国内粮油加工企业总数量,由2006年的12070家,增长至2010年底的16951家。

另一方面,外资在国内农产品市场所占比例也正迅速扩大,其中以食用油加工为甚。中投顾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食用油市场有超过50%的份额被外资企业和品牌控制着,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70%以上。

中纺集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国内油脂油料加工行业,外资企业油脂油料压榨产能占到国内市场份额47.2%;以中粮、中纺为代表的中央企业油脂油料压榨能力占总压榨产能的42.9%;其余近10%的市场份额则由民营企业分得。由于中国规模以上的油脂压榨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外资购买,或有外资背景,这也造成发改委对小包装油市场的调控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粮食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反映我国粮食产业链逐步完善,但外资及民营粮企的增加,对国家通过国有粮企稳定市场形成了制约。

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在政策方面正在加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培育50家左右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地方大型粮食企业,扶持150家以上龙头企业,粮油加工关键设备自主化率提高到60%以上。

“国有粮企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如粮油深加工等方面,可对益海嘉里等外资在国内的扩张形成较大竞争力,进一步保障并稳定我国的粮食安全。”张智先表示。

据记者了解,继中粮和中储粮之后,国内排名第三的粮食央企——中纺粮油也有意发展其小包装品牌。“个别企业市场份额占有过大,尤其是外资占有比例过大,对市场来讲并不安全,增进市场竞争是必要的。”中储粮油脂公司总经理刘建民表示。

对于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规划纲要》预设的目标是,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年均增12%以上。粮油加工关键设备自主化率提高到60%以上;鼓励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产业升级。

据国家粮食局负责人透露,今后要加大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力度,以优势骨干粮库为主体,整合资源,实施跨区域兼并重组,组建公司制、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区域性粮食购销网络。

《规划纲要》同时提出,将加快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以粮食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粮食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指出要着力培育若干个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区域性地方大型粮食企业,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此张智先认为,产业化集中将更有利于增强政府在粮食产业的调控能力,这并不意味着中小粮油企业会因产业集中而倒闭。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王瑞元也认为,中国粮油加工业总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大型化,但并不是大厂挤小厂,所有的中小油厂都不能生存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