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怪状”扯了养猪业发展的后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2-02-15
    现在养猪越来越难,各种疾病层出不穷,繁殖难、成活难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影响着猪肉安全。这些问题都是怎么造成的呢?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原种猪场场长、养猪研究室主任成建国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三大怪状的存在,阻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疫苗使用过多过滥

    众多猪场不能根据本猪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几乎从猪出生到出栏,隔三差五地打疫苗,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巨大的需求,吸引着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如辉瑞、拜耳等都把中国作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并且销量都非常大;同时国内的疫苗生产厂家也日渐增多,在上世纪80年代,各省的兽药疫苗公司只有一两家,现在疫苗生产厂家一个省就有好几家,疫苗种类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这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研究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高热病,现在看来,这几种病对猪场造成的危害还是最大的。需求带动生产,生产反过来推动需求,弄得猪体内这疫苗那疫苗相互作用,体质不升反降。拿高致病性蓝耳病来说,现在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就生产了大量疫苗,从而导致有些蓝耳病疫苗做了以后不但产生不了免疫力,有时还起反作用。

    成建国认为,猪根本不用注射那么多疫苗,注射多了花钱费力效益还低。他建议,各猪场应该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对生猪来说,必须注射的疫苗除猪瘟外,还有猪细小病毒、伪狂犬、乙脑、口蹄疫这4种疫苗也必须免,其他的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技术服务渠道不畅通

    大型规模猪场有自己的技术员和专家服务团队,但中小型猪场的技术服务来自哪里?现在主要来自兽药、饲料销售人员。这些人对猪场推荐的保健方案、饲料、添加剂等都有明显的逐利性,这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养殖场的管理者、养殖人员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达到专业兽医的水平,所以众多中小猪场防疫、保健方案无奈地被某些厂家牵着鼻子走。国内有些兽药厂家给养殖场(户)提供的保健方案,今天吃这药、明天吃那药,从出生到出售,简直不是吃料长大,而是吃药长大。这是养猪技术的倒退。

    中小型养猪场之所以需要科学的养猪方法、管理方式,是因为现在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大白、长白、杜洛克等洋种猪,土猪越来越少了,养殖场(户)还使用土办法来养洋猪,所以很难养好,需要学习适合洋猪的管理办法、生产模式、先进技术。

    成建国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猪场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之外,基层兽医站也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相关培训,请科研部门的专家也好,请一线的兽医工作者也好,总而言之要给养殖场(户)提供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帮助他们养出好猪。

    管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防重于治的观念虽然一直在提倡,但猪场做到的不多。猪场管理者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假设这个养猪场养了1万头猪,其中一排猪舍100头猪有发病症状,养殖者甚至管理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这一排猪上,琢磨这是什么病?怎么才能治好?带着病猪到各处去化验……其他那99排猪舍的猪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只是正常喂食而已。

    成建国建议,发现了病猪,首先隔离,看是否有治疗的价值,如果属于以下5种情况最好直接淘汰:无法治愈的,治疗费用高的,治疗费时费工的,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传染性强的。其次,如果有治疗价值,是慢性病,就给猪提供比正常猪舍更为舒适的生存条件,譬如舍温、水温、饲料等等。最主要的一点,是保证健康猪不被传染。

    只有“以猪为本”,让猪感到舒服,你才能养出健康的猪,猪才能为你创造更大的效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