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丽宁: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瓶颈在哪里?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2-02-22
      苜蓿是一种优质的奶牛饲料,振兴奶业首先要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业。2012年1月29日,农业部在《2012年畜牧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加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落实苜蓿良种补贴政策,推进草畜配套,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中国种植苜蓿的时间很长,面积也不小,但是,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20多万吨。制约国产苜蓿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在哪里,如何突破?带着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房丽宁博士。

    苜蓿是全球主要农作物之一,目前全世界的苜蓿种植面积约3200万公顷,美国、俄罗斯和阿根廷约占70%,其中美国的苜蓿产值达70多亿美元,与小麦产值相当。中国虽然也是苜蓿种植大国,2009年留床面积达到了366万公顷,但单产低、商品化率低。

    房丽宁说,国内大多数苜蓿种植在旱地及盐碱低产田,产量和质量都没有保障。农户基本上只管种、收,没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主产区平均单产只有300公斤左右,粗蛋白含量普遍低于16%。大多数农户及企业都没有接受过有关苜蓿种植加工的技术培训,田间杂草多、随意施肥或不施肥、收割晚、干草叶片脱落严重等现象非常普遍。

    而美国等苜蓿产业发达的国家则从播种、田间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施肥、收割、打捆到储藏、运输都实行系统化的规划和管理,配备完善的灌溉、收割、打捆和打药设备,并与当地的气象、植保部门密切合作,制定田间作业计划。

    美国是目前全球苜蓿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20年代起通过优化种植区域、提高机械作业效率、更新灌溉技术、使用新品种、用新方法防治病虫害、提高肥料用量等一系列农业新技术,保证了苜蓿的单产数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

    新品种推广速度慢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房丽宁博士说,美国2012年有220多个经过审定的苜蓿品种提供给种植户,农户主要依据当地农业部门公布的苜蓿品种测试结果,5年左右就进行品种更新。目前我国苜蓿种植还以推广了几十年的抗逆性强的地方品种为主,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里产量低,干草品质也不高,2000年后国内外培育的苜蓿新品种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的不足20个。国外苜蓿生产以细茎多叶的品种为主,国内以茎秆粗壮的地方品种为主,已经登记的苜蓿新品种因为种子生产有限,市场上流通的非常少。农户选择品种基本靠经验,农业部门提供的品种信息非常有限。

    投入不足降低种植收益

    房丽宁说,种植苜蓿需要大面积作业,还要配备现代化的收割、打捆设备,再加上土地流转等费用,需一次投入几百万元乃至几千万元,国内的农业企业普遍难以承受。

    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苜蓿干草必须依靠高效率的机械作业,从割草压扁、搂草、打捆,每种进口设备的投入都在10万元以上,大型打捆机加上配套设备的投入在百万元以上,干草加工厂房和二次压缩加工设备的投入在千万元以上。高投入导致很多农场机械配套不足,收割、打捆不及时,影响苜蓿干草质量。草捆密度低,干草储藏由于缺少基本的储草设备,淋雨、发霉的情况很普遍,因而国产苜蓿干草价格远低于进口苜蓿价格。此外,二次打捆密度不高,增加了运输成本,也降低了种植收益。

    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房丽宁说,国内的大型奶业企业三元、光明,饲养奶牛用的苜蓿主要依靠进口,其原因在于,进口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最低都在20%左右,国产苜蓿干草平均粗蛋白含量仅为13%~16%,牧草质量是决定牛奶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仅仅扶持农户小型、分散种植是无法解决苜蓿的产能和质量问题的。

    她认为,在“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1.促进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苜蓿生产和加工。通过给予种植、加工方面的技术支持,改变目前多数农场边干边探索、发展速度缓慢的局面,同时通过政策方面的扶持,带动规模化企业尽快通过生产获得效益,进而扩大再生产,才能促进国内苜蓿产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2.引进国际苜蓿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高产示范区。苜蓿生产需要大型机械化作业,要求土地连片且地形平坦,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东北部的黑龙江、吉林等地具有种植苜蓿的土地资源优势,也是我国奶牛养殖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应首先在西北及东北地区建立苜蓿高产示范区。苜蓿生产的主要示范区应建在东部、西部退牧还草的地区。

    房丽宁强调,苜蓿不仅是“牧草之王”,还是很好的肥田作物,粮经作物与苜蓿轮作,可以明显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后作化肥农药用量,但长期以来农业政策完全偏向于粮经作物,各种补贴政策很少惠及苜蓿等饲草,导致种植苜蓿的比较效益不高。

    她认为,当前发展苜蓿产业的重点不是鼓励多少人去种,而是怎样提高它的生产能力和商品转化率,使这个产业真正成为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规模效益型的种植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