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浅谈我国奶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工作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3-05

  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到201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经连续9年把一号文件锁定在指导农业农村工作上,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决心。2月1日,中央出台了今年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一号文件。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

  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要求

  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农业成本快速上升、稳定物价任务艰巨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奋发进取,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2011年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农业农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水利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快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取得新进展,是本世纪以来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最好的一年。

  但是,中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科技水平都很薄弱,要继续稳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继续持续提高农民收入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当前最担心三大问题,一是在连续8年粮食增长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在当前各类价格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明显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有足够的利益动力来增加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三是在已经连续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缩小的态势下,在新的情况出现时如何继续保持下去。

  一方面需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基于此,中央研究制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继续稳定增产、农民保持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继续实现和谐稳定大局而展开,围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提出四大举措: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农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直接补贴,改善农村民生;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支撑;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

  一号文件共六大部分,特别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其中有三大部分都在讲科技。从文件的结构和内容来看,为了保证实现今年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不论是文件的体例上还是文字的摆布上,科技都是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农业科技创新是转变生产方式的要求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对农业增加水土资源投入的余地越来越小,同时靠增加化肥、农药等的投入,不仅提高农业成本,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可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在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二连快”的基础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将农业发展建立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农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二)奶业行动计划体现农业科技创新

  在奶业发展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苜蓿是“饲草之王”,是发挥奶牛遗传潜力和提高牛奶质量的优质牧草。从2012年开始,国家将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在奶牛主产省和苜蓿主产省,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2012年全国先启动建设50万亩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累计建设200万亩基地。今年将重点抓好优质苜蓿高产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重点支持田间灌溉设施设备、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加大苜蓿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苜蓿收割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大苜蓿种子补贴支持力度,支持苜蓿良种发展。把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振兴奶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

  通过创新组织方式,鼓励草业企业、奶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苜蓿生产组织化程度。实行专家包片,将专家与苜蓿生产示范片挂钩,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草畜配套,鼓励草业企业和草业合作社与奶牛场签订优质苜蓿购销合同,开展订单种植。国家扶持苜蓿政策的出台,将为苜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找到新的抓手,以振兴奶业发展。

  二、奶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面临机遇与挑战

  由于我国牛奶品质信誉缺失、奶牛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奶业生产方式参差不齐、科技入户资金投入不足,奶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工作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提高牛奶品质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牛奶品质与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含量普遍偏低,2008年《中国奶业年鉴》报道,我国奶牛养殖效益持续下滑,生鲜乳的平均蛋白含量,对规模化奶牛场、养殖小区和农户养殖分别为2.94%、2.95%和2.89%,低于奶业发达国家10%以上,不仅达不到奶牛的遗传潜力,部分甚至低于国家标准,导致生鲜乳拒收和诱发掺假等安全隐患。我国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普遍低下的状况,一方面严重削弱了乳制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抵御进口冲击;另一方面又导致国内奶农生鲜乳卖不出去,经常发生乳品加工企业拒收、奶农倒奶和诱发生鲜乳中掺杂使假等现象。经过10年的快速数量扩张后,牛奶营养品质低下已经成为我国奶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提高牛奶品质。

  (二)促进奶牛健康养殖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奶牛养殖基础设施差、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等奶牛健康养殖的理念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以及世界技术贸易壁垒等原因,导致我国奶制品的市场竞争力低;与此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消费意识的提高,类似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的信心。因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促进我国奶牛健康养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优质生鲜乳生产,降低奶牛饲养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奶业的需求。

  (三)规范奶业生产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近年来我国牛奶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奶业造成严重冲击,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危及消费者安全的负面影响。追溯这些问题的成因,与奶业生产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如产地环境污染、滥用农兽药、不规范储运存在直接关系。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实施标准化则是建设现代奶业的重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集成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和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是规范奶业生产、从源头保障牛奶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生鲜乳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技术保障和检测体系仍不健全,存在制度不完善、检测机构建设滞后、运行压力大等问题,给目前的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研究以良好农业规范为基础的生鲜乳安全提升技术,才能带动奶业升级,促进国家实现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只有做好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才能显现科技入户的落地效应

  奶牛科技入户工程由于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和技术推广深入到户,使得推广的难度随之加大,而入户活动经费较少,不便于科研的开展和技术的深入;并且养殖业的科技入户与种植业的科技入户有所不同,养殖业需要全年开展科技入户,时间较长,需要资金量较大,因此增加奶牛科技入户资金投入,切实加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繁育改良、草料生产等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分层次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能,实行规范化养殖,以保证科技入户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三、推动奶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的主要措施

  针对奶业转型时期在产业提升、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紧紧围绕适度规模养殖技术创新与示范、奶牛养殖专业化服务组织创建与发展、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广应用、优势主产区农牧业一体化推动等重大难题,按照支撑产业发展-研究示范推广一体化的新思路,实施“奶牛提质增效科技示范工程”,对实现“十二五”期间畜产品的“保供给、保安全”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势产区奶牛主推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对新技术的需求,对提高奶牛TMR饲喂技术、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疫病防制技术、粪污综合利用技术、低碳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和示范,形成有机配套衔接的主推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实现入县、入村、入场和入户,做到增加硬件投入与推动技术升级同步,显着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专业化养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大力扶持发展奶牛养殖业中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以一个或数个专业村为单元,扶持青贮饲料加工专业化合作社、TMR生产配送中心、疫病防控中心、粪污处理利用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专业化服务中心的发展,能够使农村劳动强度得到极大缓解,劳动效率提高50%以上。

(三)农牧一体化生产方式示范

  养殖业是农业发展转化的高级阶段,无论从原料供应、副产物利用等各方面分析,发达国家农业中最关键、最成功的生产方式就是实现农牧业无缝链接的一体化。要按照养殖业需求规划配置饲料地,按照土地拥有量适度规划发展畜牧业,形成一种生产方式,重点扶持饲料种植技术及设备、粪污还田技术及设施,实现农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可持续的农牧业一体化生产方式。

(四)低碳畜牧业养殖模式示范

  要围绕秸秆、糟渣等农副产品的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集成,扶持节粮型、低碳型畜牧业的发展。奶牛提质增效科技示范工程选择重点养殖区域(镇或村)、重点牧场和重点专业户,开展低碳畜牧业养殖模式示范,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