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江西作为我国畜牧业主产省之一,近年来致力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了从数量增长阶段到以提升质量为主,结构优化、效益增加同步推进的历史性跨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73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3.3%,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382.5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畜牧业从业人员(包括专业和兼业)约250万人,其中专业养殖人员每年总收入约60亿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回顾畜牧业发展历程,我省在积极探索、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积累了一些独特的优势,也形成了许多鲜明的特点,在当前全国上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潮中,江西畜牧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产业发展战略由注重养殖向饲料、养殖、加工多产协调发展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过去那种只注重养殖单环节发展、以增量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环境。江西作为全国典型的畜牧业大省,近年来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转变产业发展策略,着眼于整个畜牧大产业,畜牧业产业链条向纵深拓展,形成了以畜禽养殖为中心,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饲料为保障,连接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大产业。
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生猪产业优势得以巩固,生猪出栏量突破3000万头,进入全国前10位,成为全国十大生猪主产省份之一。水禽、蜜蜂产业发展迅速,在全国的排位不断前移,水禽饲养量位列全国第5位,水禽蛋产量位列全国第3位,蜂蜜产量位列全国第7位。
饲料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成为畜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调整结构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动力。2011年,全省饲料产量550万吨,位列全国第11位。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饲料企业总数36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企业3家,并涌现了2家上市公司,占全省农业上市公司的50%。
畜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双汇、雨润、宝迪等国内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赣鄱大地,正邦、煌上煌、国鸿、洪门等省内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企业集群发展效应日益凸显,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600余家,加工业产值达到280亿元,建有7条百万头生猪、4条千万羽家禽和1条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线,以及1条万吨蛋品、1条10万吨鲜奶加工线,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生猪1200万头、家禽1.1亿羽、禽蛋20万吨、肉牛30万头、鲜奶30万吨。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快速转变。
近年来,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关要求,在转变生产方式过程中,既注重扩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的融合度,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方式。
规模化成为当前畜禽养殖的主导。“家家户户养畜禽,每户饲养三五只”的传统分散粗放饲养逐步退出畜禽养殖业,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商品化、工厂化的现代畜禽生产方式,过去十年是我省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最快的时期,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其中,规模养猪比重达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科学发展潮流的日益升温和城乡统筹的纵深推进,传统以数字看成效的规模化发展面临着用地、环保、畜产品安全等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制约。新形势下,我省开始考虑“畜牧业规模化道路如何走?如何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在继续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同时,充分考虑规模养殖迅猛发展与环境承载力是否匹配的问题,并着手探索农牧结合、资源利用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创新了“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并拓展到蔬菜、粮食、珍珠等,形成了赣南、赣东以牧沼果为主,赣中牧沼菜、牧沼粮为主,赣北以牧沼鱼、牧珠共养为主的生态养殖新格局。经过多年的有益探索,在全省上下掀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下,我省率先谋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对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实施粪污治理改造,大力推广综合利用、达标排放和生物发酵床等多种粪污治理模式,自2009年以来,全省完成粪污治理改造的规模养猪场达3000多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72%,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畜禽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喜人局面。
(三)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农民就业增收需求产生新变化,畜牧业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
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务危机等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省外出务工的农户就业增收,相当数量的外出务工农民在良好的畜牧业扶持政策和畜禽养殖效益的吸引下,纷纷选择返乡从事畜牧业,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10万民工返乡从事畜牧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418.2元,与2008年外出务工月均收入相比,人均增加511元。畜牧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我省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着力转变畜牧业经营模式和组织,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内容,按照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多方推进的思路,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力量全力推进,初步构筑起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江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省拥有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105家,其中,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达到12个,占全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30%。上市企业有2家,占全省农业上市企业总数的50%。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0万户,其中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直接带动农户达到68.2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31.1亿元,户均增收3894元。通过宣传引导、政策帮扶、跟踪服务三项有力举措,大力引导和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户参与组织化生产的积极性高涨,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传统经营模式,走上“抱团作战”的新型经营模式。全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230个,入社农户达到6.8万户。
(四)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畜牧业发展环境,逐步构建产业发展保护机制。
畜禽个体健康水平和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2006年爆发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等等,给畜牧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影响了居民畜产品消费信心,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度。一时之间,畜产品安全问题既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成为了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中亟待攻克的“顽症”。在此严峻形势下,我省致力于构建产业发展保护机制,确立安全健康增长理念,沿着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品监管、品牌建设三线协同推进,确保畜产品安全,以质量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春秋两防为重点,强制免疫与日常免疫相结合,狠抓免疫、消毒、监测、检疫、扑杀等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并在全国率先开展猪瘟、猪伪狂犬以及奶牛布病、结核病“四病”净化工作,从源头提升畜禽个体健康水平,多年来,我省动物疫情保持稳定,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畜禽养殖效益明显提升,初步统计,仅动物疫病净化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近10亿元。
以推进畜牧业综合执法为抓手,充分整合畜牧、兽医、饲料等执法资源,始终保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建立了与公安、食安办、工商等有关部门执法协调机制,以及跨区域部门间、省际间协作和联动机制,狠抓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监管,养殖、防疫、饲养、流通实行全程监控,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经农业部抽检,江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
同时,充分发挥我省品种资源、地理区位、生态环境等优势,引导企业开发绿色、安全、优质的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良好的品质和响亮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目前,我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生猪产品数量达200多个,打造了国鸿冷鲜肉、“格林米特”牌绿色生猪等一批绿色、生态、安全的省内外知名品牌。依托良好的品质和品牌,江西生猪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香港及东南沿海城市生猪产品主要供应基地。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