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鉴证规模化进程,探索猪企成长性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8-08

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通过对近十年来的三次猪周期的回顾,我们发现中长期内疫病和猪周期仍是生猪养殖行业最大的扰动因素,年出栏500~2999头的养殖场可能是主流养殖规模。高速城镇化带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70年代之后农村人口的断层可能在未来十年造成显著影响,散养户在未来十年有望加速退出。

  第二,根据我们的测算,大规模企业的扩张带来行业产能过剩的概率较小。根据对各种规模的养殖户市场份额历史变化速度的测算,2015年500头以下的养殖主体仍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100头以下的养殖主体市场份额将下降20%左右,足以保证大规模企业所需的扩张空间。

  第三,通过大规模企业的三种模式对比,我们发现在行业较差的时候“公司+农户”模式的雏鹰农牧的扩张速度更快,在行业较好的时候全自养模式的牧原食品可以扩张速度更快,且享有较高的单位利润。另外,在产能不会出现过剩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几种大规模养殖模式仍可以以各自的优势并行,优势的关键词是技术管理以及模式。牧原食品尽管承担较高的扩张成本,但是由于较强的技术管理保障了较高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单位盈利可以覆盖其扩张成本,并保证其规模大于一般行业主体但是小于行业龙头;温氏集团和雏鹰农牧以适宜自身的模式仍可以实现持续扩张。

  第四,当前中国生猪行业与1980s美国生猪行业较为类似,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主要受益于合同生产模式的推广,可类比国内的“公司+农户”模式。通过SmithfieldFoods例证,部分优质生猪养殖企业的高成长性可以独立于猪周期,具有显著的长期投资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