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需加大力度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10-23

  为贯彻落实《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文件的精神,交流各地在地方猪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研讨“十二五”期间加强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地方猪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思路。

  近日,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九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培训班(以下简称年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等领导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主持。

  李希荣指出,地方猪种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培育新品种、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促进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好地方猪种资源意义重大。

  他强调,与野生生物资源相比,家养的畜禽资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更大,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目前,各地虽然在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总的看,地方猪种保护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任务重,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地方猪种群数量锐减,资源状况令人堪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另外,产业化开发利用还不够。

  李希荣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和措施,特别是对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开展动态监测。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种群变动、特性变异、濒危状况、开发利用等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提高监管水平。

  二是加强场区库建设。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是实施畜禽资源保护的手段。建立健全以保种场、保护区为主,基因库为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体系,开展活体保种和遗传材料保存工作,实施“多种形式、多点保护”,提高保种效率和安全水平。按品种(类型)组建并维持一定规模的保种群,增加种公畜血统,保持合理的种群更新,不断提高种群的有效含量。有效开展种质鉴定、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等工作,确保登记品种(类型)不丢失,主要经济性状不降低。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科技是实施有效保种、科学利用的根本。开展畜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明确各品种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完善活体保种技术,研究并推广猪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超低温冷冻保存关键技术。加强对地方品种的肉质、繁殖、抗性等特征特性的研究,挖掘优异基因,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明确各品种保护与利用的方向。深入开展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从基因水平明确优良性状的评价指标和度量方法。制定每个品种的保种方案,明确保种目标,量化保种任务,不断提高畜禽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是推进产业化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是畜禽资源保护的目的。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育种场,组建育种群,开展系统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推进种猪繁育和优质猪肉生产。大力培育优质、高繁、抗性等特色鲜明的专门化品系,有计划地开展配套系和新品种培育。树立特色品牌,培育消费市场,推进产业化开发,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

  学李宁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猪遗传多样分子机制及其育种利用的情况,并对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利用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建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机制;二是开展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特色专门化品系、猪配套系和新品种;三是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评估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有利于地方猪保种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四是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动态保护名录和目标性状,进行特异性状分子遗传研究,开发猪遗传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关于我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说,要对地方猪种资源进行分类,逐步形成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制定地方猪种的专门化品系培育计划,加强本品种选育,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猪种的专门化品系,并配套利用。从长远来看,可以发展成以我国地方猪种血统为主的新品种。他认为,利用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与引入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或配套系,实现良种资源的优势互补,也是我国猪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多样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前FAO亚太地区畜牧官员DavidSteane在发言中,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进行了肯定,他指出生物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比如猪品种资源就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所以品种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没有品种能够静态生存下去,好的品种需要培育和保护。他认为,猪产业发展要尽量走可持续发展方向,尽量减少粪污排放,尽量减少与人类食品的竞争。未来的猪产业发展取决于品种的多样性,这主要依靠当地的育种者。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国兴对中国、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猪肉市场营销及食品安全方面进行了比较后,对地方猪及其产品的营销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一是肉品市场,美国的生鲜肉零售市场是无品牌的,因为卫生及食品安全有保障。

  二是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生鲜肉品牌的需要与建立,仍以食用安全为主,质感、质量为辅的诉求。

  三是地方猪市场的开发,从生产地区、供应链(冷链)及营销成本上考量,现阶段可以区域市场为主,发展其特色。

  四是可采用植入性营销,将地方猪以剧情(连续剧)、说故事的方式,拓展其保育及怀旧的诉求。

  五是建构与餐厅策略联盟,开发特色菜肴,将地方猪肉的特质,从餐厅推广到家庭。

  六是在营销渠道上,可采用专售加盟及网购宅配的多渠道销售,在商品形式上除生鲜外,半成品及成品向多样化发展。

  此次年会还对畜禽新品种培育单位授予证书,对第三批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单位进行了授牌。培训班举办期间恰逢“中国兰溪名猪文化节”举行,参加培训班的领导、专家、学员等一起参加了开幕式及相关参观考察活动。

  本次年会由全国畜牧总站、全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主办,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兰西县人民政府承办,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及有关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技术推广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负责人,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从事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单位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