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企业及贸易商看淡油脂后市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11-23

  近期,国内豆油、棕榈油等油脂品种期价跌幅较大。受美国农业部上调2012年大豆产量且超过早前市场预估的拖累,CBOT大豆期价一度触及四个半月以来的低位。CBOT大豆自9月初创下年内价格新高之后,豆类油脂受库存压力、需求不旺等诸多因素影响,期价一路下跌。

  前期“第七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广州举行,笔者借参会的契机调研和了解了广东部分油脂企业的现状,加工企业以及贸易商纷纷看淡油脂后期走势,观望情绪浓厚,基本没有抄底采购意愿。

国内压榨产能过剩、开工率低

  国内棕榈油加工(精炼、分提、调和)企业主要分布在进口量较大的省份。天津周边地区进口、加工的棕榈油主要销往京、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等地区;上海周边地区进口、加工的棕榈油主要销往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广州周边地区进口、加工的棕榈油则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总体来看,天津、上海、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棕榈油进口、加工、销售的主要区域,也是棕榈油期货的主要交割地点。其中,广东还是棕榈油期货的基准交割地,全省交割总量约占交易所总交割量的80%以上。

  最近两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快速发展,新增压榨能力3000多万吨。目前日压榨大豆能力超过1000吨的油厂已超过170家,合计年压榨能力达到1.25亿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0/2011年度国产大豆压榨量为500万吨,进口大豆压榨量为5000万吨;2011/2012年度分别为400万吨和5600万吨;2012/2013年度分别将增加至600万吨和5700万吨。

  我国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东北内陆地区,由于最近几年国产大豆产量不断下降,其与进口大豆相比没有价格优势,国产大豆压榨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加之国内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油厂加工收益下降较快,处于2009年以来低位。以即期到货的大豆成本测算的压榨亏损超过500元/吨,以近月船期大豆成本为基础测算加工亏损超过300元/吨,油厂平均开工率不足50%。

广东油脂企业现状不容乐观

  广东大豆压榨能力、压榨量和进口量大致位居全国第三位。目前广东全省日压榨大豆能力超过1000吨的油厂有15家,总的日压榨能力为4.65万吨,年压榨能力为1395万吨。2011年广东大豆进口量在72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3.7%;预计今年2011年广东大豆压榨量在650万吨左右。

  广东大豆压榨企业主要分布于东莞和湛江两地,东莞油厂数量最多,目前共有6家,日压榨能力为1.6万吨。广州东凌粮油是国内A股市场首家大豆加工企业,业务包括油脂压榨、粮食贸易、基础物流等。东凌集团旗下的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公司是广东最大的大豆压榨油厂,日压榨大豆能力在1万吨,加上其增城工厂,集团年压榨能力超过350万吨。另外,广东还是豆粕的消费大省,主要大豆压榨集团在该省都拥有多家压榨厂。

  由于大豆压榨行业竞争激烈,广东可以说是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兼并重组力度最大的省份。2005年以前建成的10家油厂中就有8家被重组,2006—2009年该省没有新建油厂投产。

后市建议

  市场需求疲软,油厂库存趋增,中间环节亏损,油厂采购订货意愿很弱,随用随购并保持较低库存仍是近期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期货、现货油脂市场逢低做多的信心不足,看跌心理依旧较强。部分贸易商对棕榈油明年1月份的价格甚至看低至5600元/吨。后期国内油脂行情或将维持弱势格局,甚至有继续向下寻求支撑的可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