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饲料将成我国饲料工业主要增长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7-01

据《广东饲料》消息,我国饲料工业伴随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而崛起,在促进养殖业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基础产业,成为衡量现代农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饲料总产量持续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快速调整。从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全国饲料总产量由7806万吨增长至1.81亿吨,年均增长1026万吨。2011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6348亿元,是2001年的3.9倍,年均增长470亿。

  表1:1990年-2011年不同阶段产值产量增长率及年均增长

 

   

1990~2000

2001~2011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22.5

14.5

年均增长(亿元)

138

470

总产量年均增长率(%)

9.5

8.8

年均增长(万吨)

443

1026

配合饲料增长率(%)

6.6

9.4

年均增长(万吨)

279

883

浓缩饲料增长率(%)

37.7

6.0

年均增长(万吨)

120

112.

预混合饲料增长率(%)

28.3

7.2

年均增长(万吨)

23

30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在饲料产品结构方面,据统计,配合饲料的比重由2001年的78%提高到2011年的83%,而浓缩饲料由18%降至14%,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由4%降至3%。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发展,饲料原料供应约束趋紧、市场波动频繁加剧,配合饲料将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的主要增长点。

  (二)我国饲料行业发展集中度逐年提高,饲料产业区域带分布特点明显。预计2012年将有7个省产量超过千万吨,分别是广东、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湖南和四川。这7省产量预计达1052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55.0%。从饲料主产区分布情况看,我国饲料产业已形成了以沿海区域为主要走向,以华南(广东、广西、湖南为主要省份)和华北(河南、山东、河北、辽宁为主要省份)为中心区域的饲料产业带。南以广东为核心,北以山东为核心。其中有6个产量千万吨以上的省份集中在华南、华北两个中心区域,并且中心的每个区域省区饲料产量均为各自相邻区域省区饲料产量的2倍以上。

1.jpg

  图12012年饲料产量分布图

  (三)我国饲料企业实现了由作坊式生产到现代企业的历史性跨越。全球饲料业正向现代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也不例外。据统计,1997年我国时产10吨以上的机械设备仅有62台套。2011年达到869台套,是1997年的14倍。2010年以来,有饲料机械企业已经研发出时产50万吨、100万吨机器设备。1991年全国饲料企业年平均产量规模仅0.29万吨,2011年为1.65万吨,提升了469%。截至2011年,全国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为360家,平均产量规模近17万吨,产量6171万吨,占全国三分之一。

 

 排名

公司

总部所在地

1000~2500万吨

1

卜蜂(正大集团)

泰国

2

嘉吉

美国

3

新希望

中国

4

蓝多湖-普瑞纳

美国

5

巴西食品

巴西

6

泰森食品

美国

500~1000万吨

7

广东温氏集团

中国

8

中粮集团

中国

9

东方希望

中国

10

全农

日本

11

泰高

荷兰

12

ForFarmers

荷兰

 

  表2  2011年全球配合饲料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饲料公司

   数据来源:《全球饲料企业2011年排行榜》

  注:原文共列出了排名前63位的饲料公司,但由于本刊版面有限,因此仅列出了年饲料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饲料公司。

  (四)饲料工业快速发展与原料供应趋紧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我国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不断壮大,对饲料原料的需求也呈现刚性增长。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5800万吨,豆粕对进口的依存度超过75%;饲料工业的鱼粉需求超过140万吨,但国产鱼粉仅有30多万吨;玉米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2年玉米的饲料消费达到12000万吨,玉米进口量约521万吨,但2005年以前我国玉米进口量几乎为零。饲料原料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给饲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制约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食品安全与饲料质量安全关联度日益紧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政府、生产企业、消费者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比利时“二?英”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河南“健美猪”以及“速成鸡”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先后发生,社会在呼吁食品安全的同时,有时也将矛头指向饲料业,认为饲料养出来的畜禽就是不安全的,引起饲料消费和畜禽养殖的大幅度波动,这给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冲击饲料市场的正常运作。随着社会关注度和媒体聚焦度不断加大,消费者越发重视食品安全,关心动物所吃的饲料,并在出现安全事故时会主动对饲料企业进行问责。这将促使饲料企业积极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降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六)饲料行业法制化管理日臻完善。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再次通过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修订,有效完善和补充了对饲料行业管理的法律框架。配合新修订《条例》的颁布,农业部先后出台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制定发布了《饲料原料目录》、《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虽未正式发布,但已选择部分企业试点运行,将成为饲料行业管理体系上的重大调整和新规,使饲料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各地方饲料管理部门以此为基础,相应制定了管理规章和制度审查办法等,对国家及农业部出台的相关法规等文件进行补充。与此同时,继1986年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开始起步,国家相继制定和修订了包括《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饲料工业术语》等基础性标准和饲料产品、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的质量技术和饲料检测方法标准等共520项。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为核心,相关管理规定和规范性文件为辅助,地方性管理规定为补充三位一体的较为完善的饲料行政法规体系。这也意味着,我国饲料行业法制化管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将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