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猪肉何时不再有“毒”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8-01

  猪肉在中国的地位:"对中国政府来说,猪肉是一个战略问题。中国甚至有战略猪肉储备,就像美国拥有战略石油储备一样。"在中国也素有"猪粮安天下"之说,可见猪肉是关乎中国政局维稳无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撇开政治不说,猪肉也是平常老百姓菜篮子中的主角,据统计,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猪肉占肉类总购买量的60%。因此猪肉是否美味?猪肉是否充足?猪肉是否安全?都牵系着中国13亿人的幸福。

  美味可以靠烹调来提炼,供应缺口可以靠国际贸易来弥补,但安全却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2013年初,商务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国掀起了"打黑"(黑屠宰场、黑猪肉)行动,短短几个月,连萝卜带泥倒也收获颇丰。江苏、江西、上海、福建、广东、湖南……私宰黑点点点击破,病死猪肉磅磅惊心。新牧网小编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不禁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有。私宰点被捣,这是件多么大快人心的事,从此世间少了一个病死猪肉的源头,但私宰点之多也未免让人咂舌,而且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政府还没有如此大刀阔斧整治之前,我们吃的猪肉会否都是加了"香料"的?想到这,新牧网小编心里不免甚感辛酸与恐惧。

  其实,政府部门一直不断地打压生猪私宰,规范生猪屠宰市场,但问题猪肉屡禁不绝,这又为何?

定点屠宰容量并非问题所在

  会否因为国家定点生猪屠宰场屠宰容量不足而滋生生猪私宰市场呢?答案恰恰相反,商务部副部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姜增伟曾对外披露,2012年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审核清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关闭不达标定点屠宰场(点)5000多家。但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仍有1.47万家,其中小型生猪定点屠宰场有1万家,占屠宰量场总数量的近70%.由于大量小型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存在,大型屠宰企业的屠宰开工率偏低,约在20%~50%。因此我国生猪屠宰能力严重过剩,不存在屠宰容量不足的问题。

  虽然容量过剩,但定点生猪屠宰场分布不均却是现阶段我国定点生猪屠宰体系的短板。有些地区地域较大或地形复杂,部分市场距离定点屠宰场较远,鲜肉从屠宰场运送到镇一级市场中间已花费大量时间,还要再将猪肉运送到村一级,时间上的耽误会使经营户错过销售的黄金时间,猪肉也不易保鲜,因此让私宰肉有机可乘。

利益熏心才是根本

  据新牧网了解有人计算过,一头私宰猪能节省26元的屠宰费用,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往猪肉里注水增加重量,一头生猪通常能注水5~6公斤,就可多赚100~200元,一天宰杀10头就可以多上千元的利润。这还属于正常的利润范畴,更有甚者,用几十块钱收购猪场的病死猪或到垃圾堆、水沟搜寻养殖户随意丢弃的死猪回来屠宰,几乎是无本买卖,中间的利润更是可观。中国古语有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杀猪卖肉无非是追求有好的收入,在暴利面前不知有多少人能够经得起诱惑?

  当然市场的不稳定也迫使更多人铤而走险。近几年来,生猪价格走势如过山车一般,让猪农叫苦不迭。当生猪价格跌入低谷,猪农每出栏一头生猪损失100~200元时,猪肉价格仍盘旋在13~14元/斤的高位,中间的利润流向连资深行业人士都讲不清道不明。肉价走高,市场需求势必下行,经营户的运营成本增加,成本的增加不可能无限规避给消费者,唯有降低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即生猪收购及屠宰检疫环节。如此走上生猪私宰的歧途或许也是市场逼迫下的无耐吧。

无知和自私是罪恶的推手

  业界内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养鸡的在外不吃鸡肉,养猪的在外不吃猪肉。"因为他们都是事件的当事人,深知其中的黑暗,自己避之唯恐不及,但其他人的利益会否有损伤,则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样的冷默不仅出现在养殖业中,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大家也许都还记得山东"毒生姜"事件,为使生姜卖相好可抬价出售,当地农民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他们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所以当地人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生姜,自家吃的都是开小灶种的无毒生姜。"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前人的教导现在已被国人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病死猪肉是很脏,但反正自己是不吃的。"正是这样一种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无视、无知以及自私自利的劣根性助推了问题猪肉的盛行。

监管的缺失成了问题猪肉的靠山

  中国式的监管体系还是一直套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模式,一头生猪从出生到消费,至少要经历农业部、商务部、质检部、工商部、价格部、财政部6部门管理,中间环节衔接不好,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事实证明这种每个部门都管,最终却都管不好的监管模式是没有效率的,但一种体制的改变又谈何容易,因此"6部门管不好一头猪"成为了老百姓心中一声无奈的感叹。

  不管怎么样,庞大的监管体系多多少少对不法分子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监管人员的行政不作为或被动监管才是最大的悲哀。近日,江西南昌就上演了这么一出"欢喜剧":一家日宰千头的定点生猪屠宰企业待宰猪群中混入了"无耳标"猪,这些生猪未经检疫而且不乏有病猪存在,记者调查发现,屠宰场工作人员对此事心中有谱,但场长却称不知情,连在门口把关的动检站工作人员也没有发觉,理由是"有事走动一下才使得车趁机溜进来"。但这样的情况存在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难道次次都是无心之失?碰到这样的事件新牧网小编也不需评论什么,因为这已是中国体制的一种弊病,正是如此,中国问题猪肉的腰板才可以挺得这么直。

  那么猪肉安全问题真的无从解决了么?

  2002年,欧盟委员会出台了(EC)No178/2002法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功能,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禁止进口。欧盟"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提出给中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促进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中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就积极出台了一系列1号文件,也助推形成了"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按"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操作流程:小猪出生后不久会戴上一个二维耳标作为"身份证",随后养殖、屠宰等各个环节中的信息都会录入到耳标中。出厂前,二维耳标中的信息被转换成一维条码悬挂在白条猪上。白条猪到达超市后,按照分割的具体需要,通过特殊设备,复制成相同的多个条码,粘贴在猪肉的外包装上。消费者通过该条码在查询设备上查询到所购猪肉的各类信息。如果猪肉有问题,就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追溯到问题环节进行整改,及时弥补缺漏,对猪肉安全问题起到了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作用。

  但是中国"散乱小"的养殖局面从根本上就制约了该系统的推广,散养户养殖意识薄弱、运营资本低,让他们花重本去投资使用这样一套系统显得不尽科学。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部分地区还处在温饱边缘,对猪肉的需求还止于数量上,因此追溯系统的还不可能点点俱到。追溯系统在中国也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开发、推广、维护产业,部分地区早先试运行的追溯系统由于缺乏维护和推广至今已成"鸡肋"。

  尽管如此,据了解,近两年来,各地区还是不断在尝试建立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未来甚至可能实现全国联网。有开始才会有希望,虽然这套系统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猪肉流入市场,但能够解决90%以上的猪肉安全问题便已足够,但要实现这一天,还是需要一段非常漫长的探索时间。

  追溯系统只能起到一个监督管理作用,但要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生产者心存良善、消费者慧眼识真,这样才能保证舌尖上的猪肉不再是毒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