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行情低迷 饲料经销商面生存困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8-06

  面对不利形势,不少人改变以往的单一养殖模式试图改善局面,但是困难重重,而随着病害蔓延,养殖户亏损、经销商风险增加,整个产业链裂痕不断扩大。

  病害已经成为对虾业挥之不去的梦魇,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阳西沿海一带,看到疫情依然严重。面对不利形势,不少人改变以往的单一养殖模式试图改善局面,但是困难重重,而随着病害蔓延,养殖户亏损、经销商风险增加,整个产业链裂痕不断扩大。

  转变养殖模式不容易

  “我们这早造虾成功率大概只有2-3成。”7月13日,溪头镇养殖户邓老板告诉记者,但他并不大愿意记者造访,因为“养得不好”。

  阳西县沙扒镇绿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绿康合作社)理事长陈增前则说,沙扒的成功率比溪头还要低,好多人投几次苗都失败,“整个沙扒目前可能都有7成虾塘空着。”记者走访沙扒期间看到,很多原本应在生产旺季的虾塘都是空的。有养殖户说,很多人要等到农历7、8月份,天气慢慢凉下来再投苗,在养殖户的经验里,天气凉下来之后,白对虾成活率相对会高一些。

  “合作社成立之后的第一年(2009年),37个社员一共赚了1000多万元,但谁也想不到,随后就一年比一年差,建设中的加工厂也被迫停工了。”陈增前介绍,鉴于目前这种情况,绿康合作社正引导养殖户采取轮养模式,养殖户可以半年养鱼苗,半年养白对虾,希望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还有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是混养,这来自于社员陈玉开的尝试。陈玉开既有高位池,又有土塘,2011年,他的虾大量发病死亡,他试着将所有塘剩下的虾过到一个5亩大小的土塘中,与大约5000条丁公鱼混养,竟然收获8600斤虾以及500斤鱼。

  不过,丁公鱼鱼苗只能依靠捕捞,而且每年只有7-8月份才有,丁公鱼与白对虾混养很受限制。而阳西主要养虾区,沙扒与儒洞,包括上洋、溪头等镇水源大部分是盐水,无法混养淡水鱼。此外,近几年海水鱼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转养或者混养也是困境重重。

  “有的经销商已经倒闭”

  养殖户赚不到钱,必然会影响到经销商。“合作社60多个社员中,目前还有30-40个社员欠了合作社饲料款,多的都有60来万元。”陈增前介绍,合作社成立前几年,一直都对饲料、渔药实行统购统销。因为饲料、渔药款欠账太多,合作社又很难贷款,今年不得不停止统购统销,社员可以自行到其他饲料、渔药经销商处购买。

  江门澳华特种水产饲料有限公司阳西区域业务员邹世波介绍,有的经销商因为资金链过于紧张,已经倒闭或者处于倒闭的边缘。“就我知道的,就有两个浙江经销商已经不做了。”

  压力之下,大部分经销商都加强了资金控制。“我建议我们的经销商能够收到2000元/亩的预付款。”湛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阳茂区经理何永机认为,现在不少经销商收1000元/亩的额度,风险还是过高,2000元/亩可使经销商风险降到比较合理的位置。不过因为养殖户普遍缺乏资金,很多经销商最后也只能收到500-800元/亩,真正收到2000元/亩的人非常少。

  何永机透露,当地有的浙江经销商以前销量很大,他们认为,如果资金控制太严,掉量太多会觉得养殖户认为自己实力不足、没面子,所以有些经销商今年赊销力度还比较大。“但是因为合伙人之间对资金控制的思路与力度分歧太大,我还知道两个经销商团队为此而分家”。

  少数饲企尝试直销

  随着经销商压力不断增加,投入品厂家受的影响也很大,饲料企业首当其冲。

  “今年很多厂家的销量都掉了20%,有个别企业还掉了40%.”邹世波说,他平常会跟同行交流,这个比例能够代表阳西市场大部分饲料企业的情况。

  据了解,阳西市场的饲料品牌有20多个,厂家大约10来家。珠三角某虾料企业阳西区域经理苏坚(化名)介绍,根据往年经验,高位池用料量大约为2.5吨/亩,土塘为0.6-0.7吨/亩,市场容量大约为2.2-2.3万吨。“但这两年我们都已经不大关心这个了,养殖户用料量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销售压力大,有少数厂家向养殖户直销。”苏坚认为,大部分厂家还是会选择跟经销商合作。因为厂家一旦迈出这一步,当地经销商将不再与之合作。另外,大部分养殖户缺乏资金,需要外界支持,厂家直销价格虽然低一些,但资金控制比较严,大部分养殖户不可能直接从厂家购买饲料。如果厂家加大对养殖户的支持力度,一旦养虾失败,厂家问题就非常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