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中国猪饲料发展展望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9-27

  9月26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在南昌举行。以下为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演讲实录。

  鲍洪星: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抱个歉,我们原来那个材料是1.0版的,有些东西可能改了一点,我们中国猪饲料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我们研判未来的趋势更多的一个是结合世界上各个国家,成熟发达的国家他们所走过的路,以及我们中国自身的特点,我们得出一些基本判断。因为我们这个猪饲料展望的话更多的是跟着养殖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现在的养殖结构都在趋向于规模化,养猪的效率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未来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另外,咱们中国的原材料整个人多地少,整体上仅仅靠国内平衡是有困难的,不管你是买大豆也好,买糖也好、油也好,买玉米也好,反正咱们中国人多地少,这是客观事实在这里,最终我们觉得在全球去平衡这个原料应该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另外,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到今天,行业的整合速度在加快。

  未来的养殖结构,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养殖业可能会两极化,一个是公司制,以大公司主导的一个情况,大公司有财力,像美国一样的,大公司斯密斯菲尔德他们自己大规模的养母猪,把肉猪留给农户在田间进行养殖,这个我认为未来十年可能有40%左右的占比。但是我觉得还有一部分,60%我个人觉得以家庭为单元的这种社会养殖结构是最有效率的,最认真负责的。相反来说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我估计以后它又不像大公司一样有雄厚的势力和资金,它的管理又不伦不类,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养殖应该是两极化,但是大头还是以家庭养殖为主。我觉得中国人吃肉60%还得靠咱们家庭猪场。

  中国的养猪水平现在一头母猪一年贡献13、14头,咱们现在官方的统计数据5000万头母猪,平均每头母猪贡献13-14头。我觉得现在要解决这个养殖效率的问题应该不是那么困难的问题,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对猪场进行整顿,很多的地方现在是禁养,原来是你想发展多少就发展多少,现在各个地方在城市周边、水源边上,很多的地方政府现在实行禁养,像嘉兴去年发生黄埔将死猪事件,听说嘉兴想用三年干掉80%,700万头猪,可能未来就留140万头。原来你想建猪栏想建就建,现在不允许你建,现在的门槛极大的提高了。未来中国我觉得有几年时间是比较好的养猪盈利期,因为总量应该会减少,咱们的母猪会减少,但是现在的肉猪,为什么每头母猪贡献那么少,国外是我们一倍的水平,美国每头母猪可以做到23头肉猪,丹麦可以做到26、28头,所以我们的潜力很大。

  根本的出路,我觉得一个是我们的养殖理念不是很好,因为大家现在追求数量,没有追求养殖的效率,理念方面大家是不够的。第二个,咱们的硬件设施是非常差的,其实这个母猪你只要把标准化一下,有高床、有保温,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你把硬件改一改,一个母猪一年多两三头,很简单,但是咱们更多的是追求数量,没有追求质量。还有一个是咱们的营养问题,咱们的母猪肉猪养不好,跟咱们饲料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母猪,母猪为什么四项指标非常高。四项指标,我们在美国看到0.8以下,但是我们在下面调研的是3,甚至有5,平均水平是3以上。每胎3头以上,甚至高的一胎里面6、7头死胎。我们把猪的营养稍微做好一点,因为现在大家很多人对母猪是不重视的,像霉菌毒素对母猪的危害非常大,大家对这个不重视,没有检验手段,也没有规避的方法,我觉得从我们来讲解决好硬件,解决好营养,我们中国母猪平均达到20头是很简单的事情。

  你看世界各国,我们中国在保育期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大家对营养、保健方面做的不够,特别是很多方面犯低级错误,冻死了,我们南方有的时候湿度很高,看起来温度不是太低,8度,但是非常潮湿,比北方的零下8度还难过。像北方高寒地方这些地方是非常难过的,我们主要是把营养和硬件稍微改一改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水平。未来针对像中国少养一头母猪,把每一头母猪质量控制好,产量控制好,主要把硬件、软件和营养改善一下,我觉得这个目标不会太难。

  下面我想讲一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右边这个小孩一只手抓一条鱼,他只能抓两条小鱼,如果像左边这个老外,两只手抱一条大鱼。你做饲料你懂什么,你有没有资金优势、信息优势、采购优势、调制加工的优势,人工效率,你老板在那里还好,你一转身,这个员工随便给你绊一下,你不知道他有没有给加一点添加剂。像我们大饲料厂的这些产品,同样的小猪料,一包料可以达到差价,我们大企业规范的产品一包料有的时候可以比别人多长15斤,正常的6-9斤是比比皆是,随机一抽都有6-9斤,同样80斤饲料,你们是不敢想象的,为什么会差那么远。真正我们制配料是良莠不齐,当然也有好的,但是绝大部分不是好的,因为他们太不专业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你才一百多头母猪还在那里配配配,你有什么优势?你什么优势都没有。

  当然这个一方面是猪场本身,另一方面来看我们饲料厂也要检讨,我们商品饲料厂原来大家技术也没有升级到今天这个地步,原来管理也没有到今天这个地步,原来规模也没有到,更主要原来我们心态,大家都希望赚钱,以前我们所有的饲料厂应该来说,以前反正竞争也不激烈,反正能赚钱就多赚一点,所以我们这些商品饲料厂也没有赢得养猪厂老板的信任,可能我们自己也是赚了不该赚的钱,这个是我们饲料厂本身要去检讨的。后来我到澳洲、巴西、美国,美国现在就是110块钱加工费,现在大概是17美元,猪场是猪场,饲料厂是饲料厂,饲料厂是代加工的工作。澳洲132块加工费,美国是17美元,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比较对的,各做各的事,我们饲料厂心不要那么黑,公平的价格帮助养殖场,心甘情愿的做他们的加工厂。现在发生了很可喜的变化,前几个月我到江苏嘉华,我参观了一个种猪厂,12000头母猪,理论上一年要用到6-7万吨饲料,但是这个老板说我不建饲料厂,我就到你们这些好的饲料厂代加工,6、7万吨饲料他说你们哪家好我就让哪家代加工,这个理念我认为是未来的趋势。

  刚才吕明斌博士也说了,其实霉菌毒素尤其对母猪的毒害非常大,比如说筛上物,就是玉米芯、麻绳一些东西,这个里面的呕吐毒素,和上面350、370比,下面有1%左右的杂质,这个里面的霉菌毒素非常高,所以无论如何所有做猪饲料的企业把这个1%干掉,你们宁可加10块钱,你卖一个好品质。特别是破碎的玉米,表面上看起来是好的,破碎玉米以后,往往经常发热的就是破碎玉米,在美国过来经过多次绊倒,这个份集中在一起,特别容易发霉发酸,脂肪酸很快就超过70%,它的脂肪已经变质了,所以对这个原料应该要处理,这个猪场往往是不注意的,很多原料是看不到。我们在广西买了一个玉米,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黄曲霉测一下非常吓人,超了几十倍,所以你看广西很多人得肝癌,就是黄曲霉造成的,非常可怕。

  另外猪场未来我们可能更多的规模化以后可能会散装,包括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大量的使用了散装,未来的猪场随着适度的规模化以后,散装料都是一种趋势。我们做饲料这个行业,猪场本身适度规模化,然后大家分工,我们做好饲料,他们养好猪,千万不要两只手一只手抓一条小鱼,而是两只手抱一条大鱼。我们把成本控制住,把品质做好,最终很有竞争力的帮猪场做好代加工。

  第四个问题,韩部长也指出中国的口粮,现在自给率在98%,他认为未来我们玉米的自给率在80%左右,去年我们中国2.11亿吨玉米,理论上应该有三四千万吨的进口规模。当然我们相信,最终长久来说中国玉米不得不进口,无非是早一年晚一年的问题。像咱们的大豆,去年5838万吨,今年可能过6000万吨,所以玉米我们觉得反正最终迟早还是应该几千万吨之内的规模是可以想象的。另外我们这个行业这几年整合的速度在加快,我们饲料行业本身在加快,中国前十位的饲料企业现在占到5490万吨,而且未来五年这个速度我相信会更快,因为现在整个游戏规则变了,现在很多小企业生存状况非常糟糕,它资金缺乏、人才缺乏、技术缺乏,设备现在又在转型,现在有些企业进退两难,比如说设备的生产许可有一个规范,要求达到十万吨,有些企业很矛盾,你投还是不投,你现在这个设备要投就是要投一千多万,一千多万你投下去,有些人可能没钱,有些人有钱他不太敢投,你真正做生产十吨的小饲料厂未来也未必有竞争力,现在的企业三十万吨、五十万吨规模是一个常态,你十万吨的工厂就算投了,你这个结局肯定还是不好,所以未来五年一定会大洗牌。好的大企业整合的速度还会更快,所以现在饲料本身从量的增长向质量方面转变,由粗放杂乱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由分段经营向模式饲养转变,原来资源浪费,现在高效利用成本。

  现在在产区的饲料厂和销区的饲料厂是有区别的,东北、华北咱们自己有小麦,这个运行的模式有区别,在南方销区设计的工厂规模、管理模式、采购模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像越南,外国的大企业在越南做的挺好,越南国内的小企业很少,都是几家大的外国企业在做。如果我们国内很多原料,小麦、大麦、高粱甚至进口玉米,如果一旦切换成进口模式,我们国内的饲料布局,就像当年大豆一样,当年我们成千上万家小的处理几十万吨,后来跨国企业一进来,在沿海日处理一万吨出现了,原来国内一些小的油厂基本上全部淘汰了,所以我认为饲料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这种变化,所以进口模式一定情况下也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今年全年大概在900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比增加200万吨,我们今年玉米用量大概在600万吨左右,应该来说在中国我们双胞胎的用量在中国玉米使用量上应该数一数二,所以各位的在座的供应商以后多给我们双胞胎供应一点优质的玉米。我们07年才做了18亿的收入,我们到12年做了308亿,五六年时间我们成长的速度应该还算可以的。我们现在投产的工厂大概有60家,但是我们在建还有20多家,可能两年以后有八九十家。双胞胎只做好猪饲料,我们未来心态调整好,定位做猪场的饲料加工厂,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