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潜行做研究、用户价值最大化--------青岛根源生物集团感恩回馈5周年技术巡回研讨会纪实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4-11-13

  青岛根源生物集团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包含7月29日济南站“能量原料应用技术专题研讨会”、10月15日郑州站“能量原料应用技术专题研讨会”、10月21日沈阳站“生物原料应用技术专题研讨会”、10月24日井冈山站“饲料原料应用技术专题研讨会”以及10月28-30日倾情赞助“消化道分子微生物”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本次活动是乌鸦反哺、是感恩回馈,是根源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影响最强烈的一次展示。根源针对能量、蛋白饲料的利用效率、生物发酵的社会效益、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关注用户关注的热点、分析用户分析的价值,投入最强大的企业力量,结合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回馈我们最真诚的用户,技术进步一小步、行业进步一大步,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受益于技术的发展,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感恩致辞-----张宗国 总裁

  根源集团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生物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的综合性生物集团公司经过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微生态和酶制剂为核心的生物产品体系,并向动保、植保、食品、环保等领域延伸。

  过去5年,根源以47%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2014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根源的标志是一个“手捧的嫩芽”,寓意生物的起始阶段,及生物产业呵护自然和生命的愿望,同时也是对自己企业的定位。我们坚持每年投入10%的销售额作为研发经费,并把技术人才和研发团队的投入作为根源人才战略的重点。“让生命更自然”,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根源集团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景。

  精彩报告:

  张述兴 总监:

  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任亚太中慧集团品控总监,先后服务于台湾大成集团、APC等国内外大型饲料企业,精通饲料原料及成品的品质控制,20多年行业经验,在小麦、DDGS等应用上有独特的见解。

  报告题目:饲料价格高企之---小麦实用技术及品质控制

  在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不断攀高的这几年,小麦、大麦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张述兴总监对小麦日粮中呕吐毒素超标、可溶性木聚糖含量、不同氨基酸比例、生产过程中液体原料的预混合等影响不同动物小麦消化吸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通过中慧集团多年的品控经验,对新旧小麦的鉴定对比方法、品质控制、粉碎粒度、配方常量设定等进行了无私分享,使所有与会听众收益匪浅!

  陈友慷教授:

  现任深圳比利美英伟集团三启研究院院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华南生产指导中心主任。曾就读于英国诺威特营养所和爱伯丁大学,先后任教于西南民大畜牧专业,佛山科技学院。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康地(北京)公司等公司从事动物营养方面的工作,善长猪饲料产品的研发。

  报告题目:大麦、高粱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寻找高淀粉含量的替代性原料,利用一些组合技术,使替代性原料的使用效果达到使用玉米时的同等效果是饲料企业面对玉米价格昂贵时通常使用的办法。大麦和高粱是今年受关注仅次于小麦的饲料原料,高梁和裸大麦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玉米的95%和90%。陈教授针对限制大麦、高粱在饲料中使用的最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解读:大麦中含有较高的非淀粉多糖和纤维素容易导致大麦日粮在动物肠道中食糜黏度增加,从而影响大麦的消化率和吸收率,需要重点添加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来解决此类抗营养素问题;而高粱的限制因素则是蛋白质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不均衡、含有抗营养因子——单宁以及适口性不好等问题,陈友慷教授提出可以通过粉碎或者压片、高温处理、微生物等处理处理、以及提高蛋白质、硫酸亚铁、胆碱、甜菜碱和蛋氨酸的用量来解决此类问题,同时控制合理的添加比例以降低使用风险。

  沈延法博士:

  亚太中慧集团总营养师,曾任巴斯夫以及安迪苏中国区技术总监、根源集团技术服务总监,具有二十多年饲料 、饲料添加剂、肉鸡养殖经验,是一名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农场主。博士期间接受中德(德国汉诺威兽医学院)合作培养,曾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动物科学系从事肉牛的营养、营养调控、饲养管理的博士后研究,并发表论文18篇;曾多次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报告题目:如何利用饲料资源提高肉鸡生产性能

  受H7N9禽流感影响,国内肉鸡养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饲料成本的升高,养殖效益的下降,环境保护的压力促使肉鸡养殖举步维艰,但作为规模化肉鸡养殖如何能消除不良因素影响,最大化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沈延法博士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办法。此次报告,沈博士通过养殖过程中环境、饮水、温度、密度等的控制促进肉鸡对能量、蛋白、氨基酸的有效吸收利用,同时通过调整饲料营养素水平、益生菌应用、酶制剂添加、免疫程序控制、配方设置、霉菌控制等降低肉鸡料比、提高欧洲指数、降低环氨、粪氮排放,从而保证动物健康、环境健康,最终使得养殖户收益增加。

  张铁鹰博士:

  根源集团特聘专家,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一直致力于酶制剂产品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植酸酶和复合酶的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是集科研及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复合型专家。

  报告题目:发酵豆粕与评估方法

  张铁鹰博士就最先进的豆粕发酵工艺以及检测方法给出了鲜明的可借鉴的指导。张博士指出豆粕发酵的目的是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抗原、寡糖、提供优质消化率用率高的蛋白质(高小肽)、提供乳仔猪需要的有机酸(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以及提供乳仔猪需要的微生态制剂及其有益代谢副产物(具有活性的乳酸菌、酪酸菌和维生素等),如何达到理想的品质则需通过专业的微生物、酶制剂相结合,专菌专用,多菌联合,通过净化车间、恒温发酵、自动控制来实现,鉴定发酵豆粕的品质不仅要从蛋白含量、小肽含量、酸溶蛋白、VBN、pH、乳酸、寡糖等指标衡量,更应该注意大豆抗原的检测、张博士提出使用0.6%KOH-SDS-PAGE法检测抗原蛋白,可排除高温处理导致抗原无法溶出而检测结果为0的现象发生。

  周莉芬博士:

  根源集团生物制剂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市场部总监,酶制剂研发带头人。南京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酶制剂的应用研究、畜禽消化道微生物研究,主持多项饲用酶制剂产品的研发,其中一产品经湖南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并申请专利,另一产品获得湖南省岳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题目:饲料酶制剂再认识---能量原料、蛋白原料与酶制剂

  饲料原料的紧缺已经是目前畜牧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的供应不足更导致了饲料价格奇高,养殖成本加大。现阶段一些非常规原料的应用部分缓解了这个矛盾,但是其应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周莉芬博士指出,针对不同原料使用酶制剂需遵循“专酶专用“的规则:第一“专”---单酶的选择需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理特点,筛选适合该动物生理特点的单酶;第二“专”---酶谱的组成需根据动物生理特点及饲料配方中的原料组成确定;第三“专” ---各酶种的酶活的量根据体外酶解试验和饲养试验确定。根源目前采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仪进行体外模拟,这与实际动物生产的拟合度大大提高,也降低了动物试验重复性差,影响因素多,结果不稳定等问题。

  王文博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根源生物集团生物制剂事业部高级产品专员。文章多次被SCI收录,获得两项应用发明专利。长期致力于饲用益生菌的应用和研发,并擅长病理、药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报告题目:益生菌与营养物质吸收

  自1899发现双歧杆菌参与机体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免疫及感染过程以来,人类对益生菌的认识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益生菌广泛应用于人体和动物中,用来调节机体的菌群平衡、提高抵抗力。王文博博士的报告指出:后肠发酵是肠道健康的关键,增加小肠吸收,减少后肠氮源,增加后肠微生物多样性,减少微生物总量是调整后肠发酵模式的必经途径,而常用的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均可在肠道内定植,改变肠道发酵模式。王博士提出“专菌专用、全肠分布”的理论,可通过额外添加不同的菌种,使之在不同部位进行定植,从而达到改变肠道PH值,菌群种类,有益菌数量,促进营养素分解吸收的目的,最终体现在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以及养殖效益增加等方面。

  于 锋博士:

  根源集团副总裁兼生物制剂事业部总经理。90年代留学澳洲、新西兰等国,并在英国Rowett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回国担任多家跨国公司高管,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拥有发明专利多项,为中国酶制剂、微生态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获得省市级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任兰州大学、江南大学等多家高校兼职教授。

  主持:专题研讨会论坛

  本次技术巡回论坛各分站会议均由于锋博士主持。于锋博士针对时下饲料厂技术人员应用小麦、大麦、高粱、发酵豆粕、酶制剂、益生菌等方面面临的困惑和难题,与与会技术人员及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于博士指出行业的变化、原料的变化、生物技术的进步都影响着饲料配方成份的改变,同时国家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这就要求在座的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设计配方时要充分考虑原料的特性,例如水分和硬度的控制方法、如何解决高粱单宁抗营养性;要充分考虑消化率的提升,如如何选用益生菌和酶制剂、如何检测发酵豆粕的品质;要充分考成本因素等。作为一个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源愿意无私分享自己在生物技术上的每一个成果,每一次进步,希望能与行业的先进工作者和谐、共赢。

  走进根源

  青岛根源生物集团成立于2009年7月1日,致力于打造最具用户价值的生物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立足“科技、专精”,以用户价值为核心,聚焦益生菌、酶制剂和生物原料三大生物类产品。

  集团总部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现已建成研发生产型下属公司8家,外贸公司1家,拥有液体发酵基地3个,固体发酵基地1个,整体发酵规模1000立方米。2010年,“根源集团研发中心”成立,现有“青岛益生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益生菌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潍坊市益生源应用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研国家级课题8项、省市级课题3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