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传统行业的新战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16

  随着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敲响上市的钟声,新一轮的电商化浪潮也随之愈演愈烈。关于中国传统品牌如何在这轮浪潮中占得先机,在11月3日杭州举行的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上,双汇集团公关营销副总裁刘金涛讲到:“现在卖肉的行业已经走到了第三个阶段,即能否在网上卖肉。”试图把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引领至一个新的层面。

互联网思维的再造

  多年来以提供安全健康的肉类产品稳坐本土肉制品龙头宝座的双汇,频频在国际市场上祭出大动作,但其国内的业务增长却频频乏力。因此如何拓展其国内销售市场的渠道,进一步巩固其基础战线,也就成为了其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大部分企业开始做起O2O的生意,也让双汇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即打造自己的电商渠道和平台,利用其业已国际知名的品牌优质来加速转化。

  目前双汇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将近80万个,但在网络上还没有展开任何官方的销售。“一个地区经销商自己搞的网络销售一年大概在一千多万”让刘金涛暗暗感到吃惊。因为传统的销售是分区域的,而网络可以通过物流到达全国各地,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一些改变。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渠道来销售,网络等大数据的手段也可以带来惊喜。

国际化之路

  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史密斯菲尔德达成一份最终并购协议,双汇以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的代价全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所有股份。双汇国际主席、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对此事评价称,成功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次并购是实现中美最大猪肉企业的一次结合,无论对于双汇国际还是史密斯菲尔德,这都是历史性的时刻。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企业走出去,食品企业更需要走出去,学习国外食品安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也有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对双汇来说,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目的是实现优势互补,加速双汇在全球的扩张步伐。”

  事实上,早在2006年双汇就对公司国际化发展路径做出了清晰的描绘—“建立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把双汇发展(000895,股吧)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高盛集团将帮助双汇集团在产权体系、机制活力、融资能力、分配制度、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员工素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改革,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技术成果和管理营销理念,使双汇集团发展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肉类加工企业。”

  目前双汇发展的主营业务为食品加工及销售,畜牧养殖,屠宰,化工产品、包装品的生产和销售,食品行业的投资,以及技术咨询服务。集团现拥有100多家子公司、12万名员工、800多亿元资产,生产基地遍布亚欧美三大洲十几个国家。如今拿下国际标杆企业,已为双汇布局全球打下了桥头堡,业务板块更为多元化。

  而在这场局势更为复杂的市场战中,国际化也意味着对品牌形象与产品质量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这些环节双汇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前瞻性准备。“并购之后,将通过从美国进口高质量的肉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对猪肉不断攀升的需求。”刘金涛表示,“目前五星级酒店里经常使用的一些培根、切片都是双汇也已存在的高端产品。”通过国际化的品牌打造,可以帮助其更快的树立起产品特质。

以科技为导向

  世界级的肉类产品需要世界级的科研力量与之匹配。对此,双汇方面向媒体透露,公司最近几年研发费用大约维持在4亿元左右,未来这一数字预计还会在此基础上稳步增长。

  同时双汇的产品安全还及时拥抱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智能信息化的技术介入,使得双汇能对公司全球任一角落的产能进行实时追踪。双汇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所有产品全部通过信息化管理和追溯,数据化管理能提高管控效率,还实现了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全程跟踪。

  值得一提的是,为系统性的保障产品的万无一失、日臻完美,双汇方面还突破性的建立了“在线头头检验”的机制,每头生猪都要经过必检的“十八道检验”。配合其全国最大规模的冷鲜肉物流配送系统,可以充分保证产品的品质。

  而在网络销售领域,目前还缺乏肉制品配送及包装的统一标准,对于之后在电商领域如何开展,双汇公关营销副总裁刘金涛则充满了信心,“我们双汇有一句口号,就是开创中国肉类品牌。”现在他们也要把这个品牌带到网络的世界里。

  在产业链的细分上,从养殖、饲料、屠宰、分割,到下游的生物制药、冷鲜物流。只要客户有需求,就可以作出一款定制性的口味。通过快速的研发来把握市场。

  可以说,双汇对肉制品生产的严格质量把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在对原辅料批批检查方面,公司严格审查供应商资格,并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进行处理和索赔。同时,负责检测检验的技术人员和采购人员,都必须经过双汇专项培训才能上岗,以求扎扎实实把食品安全生产做到源头和实处。毕竟传统产业的壮大与发展还是要建立在产品品质的基础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