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互联网农业“加减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6-08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渗透、京津冀一体化的强力推进,农业正逐步朝着包容、开放、融合发展。以河北省为例,经过努力,河北的品牌菜稳坐京津市场的半壁江山,还打入了多家大型超市;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迅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示范带动作用提升。

  然而,应当看到,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生产成本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国际价格倒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农业品牌所带来的红利释放趋于疲软,而现代化农业品牌欠发达、集群优势较弱,适应能力较弱,如何在粮食生产连年丰产增收后稳住农业持续向好的局势,如何在品牌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时跳出藩篱闯出一条新路子?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互联网+的业态改革浪潮已经掀起,互联网+集市=淘宝,互联网+交通=快的滴滴,互联网+银行=支付宝,那么互联网+农业+品牌等于什么?互联网的便捷、快速、可追溯等种种特性,不仅可以作用于农产品营销、流通环节,也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机械化,还可以运用到农业品牌的整合塑造提升上来。另一方面,区域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农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形成新品牌战略,高效生态特色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建设都是有效的尝试。

  打造互联网品牌农业,应做好品牌的“加法”。新业态品牌的打造,应当是更新换代,不是全部扬弃,是传承利用,不是另立门户,依托互联网平台,做大蛋糕,打造出品牌农业的升级版是当前阶段的可行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农业品牌进行资源整合,以产地、保鲜时间、投放市场等框架进行分类梳理,打包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尤其注意的是,在农业土壤监测、水文大气等资源条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环境近似度评价,为农业品牌的运营扩大提供参考。

  打造互联网品牌农业,应做好农业的“减法”。近年国家一系列新的土地政策和农业扶持政策的出台,无疑释放出了农业改革的利好信号。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应当是农业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率,是农业传统产销主体的高素质,是农业信息服务的高智能,这里主要突出精简。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原有农民转型升级、集聚成团,为互联网品牌农业的打造提供了初步的主体,同时,农业融资政策正吸引更多互联网精英人士创办农业公司,正促使更多互联网企业投资农业发展,正推动更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向互联网进军,从而最终优化农业发展链条。

  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一段时期互联网农业品牌大量涌现,互联网品牌农业的发展必将极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三农”工作稳步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