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饲料霉菌毒素危害与防控论坛盛大开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31

  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和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市场对饲料原料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地域、天气等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产生霉变。使用已霉变的原料加工饲料,不仅会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产生极大浪费,更会对畜禽的健康产生危害,进而因霉菌毒素的残留问题威胁到人类的食品安全。

  2017年3月29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年饲料霉菌毒素危害与防控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盛大开幕。本次论坛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和百奥明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行业协会、饲料企业、养殖一条龙企业、大型贸易商、科研机构、媒体等,共计近4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图:会议现场

  论坛由百奥明中国区总经理安纲先生主持。

图:会议主持:安纲先生

出席本届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孔亮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所长齐广海先生、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孔平涛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EU-China Mycotoxin Forum中方主席刘阳先生、欧盟委员会健康与食品安全董事会 部门执行主任 Frans Verstraete先生、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 欧盟MyToolBox项目总协调人 Rudolf Krska。

论坛开幕式致辞:

图: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孔亮先生

  孔亮先生表示,饲料工业是联结种养的重要产业,为现代养殖业提供物质支撑,为农作物及其生产加工副产物提供转化增值渠道,与动物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息息相关。我国饲料工业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饲料加工、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饲料年产量突破2亿吨,位居世界首位,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几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率为中心,继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技术、产品生产模式创新,促进饲料养殖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成为饲料工业强国,为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健康生活的全部元素中,食品安全处在首要位置,饲料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与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随着饲料工业科技和管理水平进步,正在运用更多方法和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饲料加工是个复杂的过程,饲料产品质量容易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包括饲料原料,配方,成本,生产等多个方面影响,稍有疏忽可能酿成质量安全事件。霉菌毒素就是最受关注之一,影响严重,为消费者健康带来危险,农业部高度重视霉菌毒素污染风险防控管理,除了制定法规,要求饲料企业原料采购把关和产品出库管理,批准饲料企业使用脱霉剂,吸附剂,防霉剂等产品解决污染问题。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加强审批管理。对黄曲霉毒素检测,检测数据显示商品饲料中霉菌毒素风险总体可控,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等污染依然存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监管,加快科技创新,防控新技术的研究,并引导新技术新产品投入生产。

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所长齐广海先生

  齐广海先生讲到,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越来越普遍,据FAO数据显示全球25%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霉菌毒素因污染严重失去使用价值,饲料原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农作物霉菌毒素检出率达到70%-100%,大部分都含有2-3种霉菌毒素,部分达到7-8种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污染影响农业、养殖业、饲料工业、食品安全,如何防控霉菌毒素污染是饲料产品安全的重要问题,未来饲料工业,仍需要加强饲料原料监管、霉菌毒素危害防控、以及霉菌毒素新技术研究。

图: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孔平涛先生

  孔平涛先生首先感谢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欧盟委员会健康与食品安全董事会、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百奥明公司、北京博亚和讯有限公司对霉菌毒素会议的支持。2003年,国内猪腹泻-霉菌毒素危害受到关注,霉菌毒素危害影响较大,需要高度控制。霉菌毒素的防控,关系到饲料产量质量的稳定,受到饲料行业和行业专家的重视。

图:会议现场

图:会议现场

  a:李凤琴 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主任

  b:Frans Verstraete 部门执行主任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食品安全董事会,比利时

  c:John Gilbert先生 Food Life International,英国

  d: 关舒 博士 百奥明亚太区技术经理 中国区市场&技术总监

  e:Rudolf Krska教授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 欧盟MyToolBox项目总协调人,奥地利

图:3月29日上午演讲嘉宾缩影

  a:毕英佐 教授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研究院理事长

  b:Simone Schaumberger 博士 百奥明技术经理 ,奥地利

  c:刘阳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EU-China Mycotoxin Forum中方主席

  d: 王金全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e:计成 教授 研发经理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f:Veronika Nagl 博士 研发经理 百奥明研发中心 ,奥地利

  g:杨大进 研究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一室主任

图:3月29日下午演讲嘉宾缩影

图:现场互动

  a: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b:Gerd Schatzmayr 研发总监 百奥明研发中心,奥地利

  c:王松雪 研究员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安全研究室

  d:郭吉原 先生 新希望六和集团技术部品管总经理

  e:王金勇 博士 百奥明中国区技术经理

  f:王瑞国 助理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g:庞怀宇 先生 Romer Labs中国经理

图:3月30日上午演讲嘉宾缩影

3月30日下午,畜禽分论坛:

1.方正锋教授在畜禽论坛上作主题报告《镰刀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和作用途径》。

图: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方正锋 教授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素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毒素的代谢物。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是饲粮中最重要的污染毒素,且对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毒性大。

  2007年,在中国我们用ELISA分析了夏天使用的3个等级的64个饲料样品,不同时间贮存的133个饲料原料中6种霉菌毒素。在中国,镰刀菌毒素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对饲料成品及饲料原料的污染广泛而严重。

  ZEA和DON对母猪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的途径

  1.增加5-羟色氨酸能神经递质,降低采食量。2.氧化应激程度加剧,引起促炎细胞因子上升,激活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降低血液中IGF-1含量。

  当饲粮中ZEN>132.3ug/kg,DON>532.7ug/kg会显著降低小母猪日增重。 ZEA 和DON 可以通过增加5-羟色氨酸能神经递质,降低小母猪采食量。ZEA 和DON也可以通过影响小母猪氧化应激程度,导致促炎细胞因子上升,激活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从而降低血液中IGF-1含量,最终降低小母猪生产性能。

  镰刀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途径

  1.降低血清和卵泡液中IGF-1和雌激素浓度,扰乱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2.干扰减数分裂过程和积云细胞扩散,影响卵母细胞核成熟。3.诱导颗粒细胞凋亡和坏死,干扰卵巢发育,DON通过胞内调节因子( Bcl-2, Bax and caspase-3)抑制卵巢增殖和诱导凋亡。4.DON和ZEA引起母猪脾脏功能障碍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胎儿肝糖原升高和线粒体损伤 。5.卵母细胞表观遗传修饰改变,ZEA能够影响小鼠卵母细胞表观遗传修饰。

  妊娠期和泌乳期母猪饲喂ZEA污染饲粮显著降低后代21日龄小母猪原始卵泡比例,但显著增加初级-次级卵泡以及原始卵泡闭锁比。妊娠小鼠饲粮中添加20ppmZEA显著降低F2代阴道开口时间、妊娠率、产仔数和胚胎附植位点。

  当饲粮中ZEN>228.3ug/kg,DON>804.82ug/k会显著降低小母猪大卵泡数目。ZEN 和DON可以通过降低卵泡液中IGF-1和雌激素浓度,扰乱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卵母细胞核成熟以及诱导颗粒细胞凋亡等途径影响卵泡发育。DON和ZEA引起母猪脾脏功能障碍, 胎儿肝糖原升高和线粒体损伤。DON和ZEA可能通过干扰卵母细胞表观遗传修饰降低后代繁殖力,并且这种负面效应可以持续多代。

2.杨在宾教授在畜禽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中低风险水平霉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亚临床症状》。

图: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杨在宾 教授

一、霉菌毒素毒性及饲料污染现状

1.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目前发现400多种霉菌毒素,但只对6种危害较为严重的毒素进行深入研究。 霉菌毒素对摄食、消化、生长、繁殖和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破坏,并引发动物生病。霉菌毒素中毒症是一种疾病,降低体重、采食量和影响料重比等亚临床症状会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1)直接破坏和降低原料或饲料中的养分,影响养分的吸收和代谢,降低生产性能;2)造成动物脏器和组织损伤,特别是肝、肾、肺和上皮组织(肠道和皮肤)等;3)造成严重的繁殖障碍,导致种母猪及小母猪假发情、大猪脱肛、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弱胎和畸形胎等;4)直接破坏和降低原料或饲料中的养分,影响养分的吸收和代谢,降低生产性能。

2.霉菌毒素饲料污染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全球每年大约有25% 的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约有2% 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饲用价值,每年因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和粮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

  各类饲料原料、各类配合饲料产品、各个地区、各个季节均有霉菌毒素污染,检出率可高达70%~100%,按照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的毒素超标率可达20%~80%。

3.国内饲料受污染情况

  综合很多文献报告:无论是霉菌污染的配合饲料还是单一原料,毒素检测水平都在国家限量标准线上下。比如:ZEA都做500 μg/kg左右。

  2014-2015年:为了研究肉鸭黄曲霉毒素实验材料,本实验室从全国从搜集了100多个重度发霉的玉米、花生等原料样本,黄曲霉毒素含量都在30-50 ppb左右,只有3个是100 ppm左右。

  2012-2013年:为了研究ZEA对猪的毒性,本实验室从华北搜集了100多个无肉眼观察发霉的玉米样本(作为对照组),虽然ZEA含量都国家限量标准线下,但是,只有10个是未检出。

二、总 结

  霉菌毒素污染是普遍现象,主要受制于玉米品种和收获贮藏条件。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多数应该是在中毒素水平,国家限量标准以下,但毒性作用的研究值得重视。低剂量霉菌毒素中毒表现,临床症状不会显现,组织学变化和代谢紊乱更值得重视。饲料霉菌毒素污染一定影响养殖效益,最大的经济损失应该是霉变过程热量散失和动物养分利用率降低。在低毒素水平(国家限量)下,各种脱毒剂能发挥更好的效率,改变养分利用率应该是解毒的最大经济可行性。

3.蔡信雄教授在畜禽论坛上作主题报告《霉菌毒素对鸡消化道之危害》。

图: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院蔡信雄 教授蔡

霉菌经由兩种途径引发疾病

  1.霉菌病(Mycosis):霉菌直接侵入动物体內,破壞組織而引起的疾病,可使用防霉劑防治本病;防霉劑依胃腸道的吸收性分為兩類。a.可吸收性:適合治療全身性霉菌感染症(Ketoconazole及 Itraconazole)。 b.不可吸收性:適合治療消化道霉菌感染症(Nystatin或 Mycostatin)。

  2.霉菌毒素症(Mycotoxicosis):霉菌污染飼料原料,產生具有毒性的代謝產物而引发的中毒症;可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劑及生物性酵素解毒劑控制本病產生霉菌毒素的主要霉菌种類(一) 黃曲霉菌屬. 鐮刀菌屬. 青霉菌屬. 麥角菌屬。

霉菌毒素概論(一)

  1.在不同的飼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況亦不同

  a.能量飼料(玉米):以呕吐霉素、煙麯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為重。

  b.蛋白飼料(豆類):以嘔吐霉素、煙麯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黃麴霉毒素和T-2毒素的污染程度均較重。

  2.在霉菌毒素中,对豬危害最大的是黃麴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

  3.在家禽飼料中,自然狀況下发生率最高且致害作用最嚴重的是黃麴霉毒素和單端孢霉烯族毒素(T-2、HT-2、DAS、DON)。

  4.一种霉菌经常產生一种以上的霉菌毒素,而且在不同的霉菌毒素間,因有些具有相加或相乘的作用而增強其毒性

霉菌毒素概論(二)

  1.霉菌毒素屬於有機化合物,分子量低,故不具抗原性

  2.好发於熱帶國家的穀物,尤其是玉米、麥類及高梁;对霉菌而言,這些穀物為其高營養的受質

  3.穀物感染霉菌的時期:穀物在生長、成熟、收割、運輸或儲藏階段,均有可能遭受霉菌的感染而產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腸道健康的影響

  1.腸道健康是所有家禽產業,尤其是肉鸡生產的主要問題

  2.毒素引起的病變遍及整條消化道,從口腔內開始,隨後因不適感而降低飼料的攝入量;繼而引起腸壁細胞的氧化性損傷而降低消化能力,遂而增加病原的養分;然後,這些病原大量增殖並侵入上段腸道,因而導致壞死性腸炎或副傷寒的发生。

霉菌毒素之預防及控制

  1.預防:

  a.栽培期間: 选用栽培期短之玉米(相对產量降低);选用抗Fusarium品种

  b.收割期間:避免玉米粒角质层之破損

  c.貯存期間:相对濕度:<60% ;含水量:<12%溫度:<20℃*含氧量:0-5%+CO2(40%;添加防霉劑 ;控制蟲害及鼠害;散裝桶應放在屋簷下以避免桶壁水珠的產生,空桶時彻底清洁。

2.控制:

a.稀釋法

  b.霉菌毒素吸附劑

  c.生物性酵素解毒劑

防 治

  1.注重飼料原料及成品的品質

  2.飼料儲存在乾冷的環境下

  3.縮短飼料儲存時間

  4.需有兩個飼料筒,俾能輪替使用及清潔

  5.添加防霉菌:原料儲存時或作成飼料時添加

  6.霉菌毒素吸附劑:水合矽酸鹽類

  7.霉菌毒素解毒劑:生物性酵素解毒劑(Mycofix plus®)。

4.芦惟本先生在畜禽论坛上作主题报告《霉菌毒素中毒病的亚临床诊断》。

图:猪病现场专家芦惟本 先生

  何谓亚临床(subclinical)?英汉医学大词典:发病前的,无症状的疾病;轻微发病的;介于发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虽然没有发病,但是机体已经有功能、适应性的变化。

  霉菌毒素对猪只的组织器官不仅有主嗜性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泛嗜性,呈现肝毒性、肾毒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血液毒性、免疫毒性、类雌激素毒性等等对猪体组织器官产生广泛的损害。而各种毒素呈现毒性的机理又不尽相同,哪怕是对同一脏器,因此采食被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谷物后,在猪体内必然引起极为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

  可见,霉菌毒素对猪体的损伤是普遍的,尤其是几种毒素的协同损伤,对猪体的致病性更为严重,而实质脏器,特别是肝脏对霉毒素最为敏感。肝脏的损伤可以作为霉毒素中毒病亚临床诊断的最佳指证。肝脏酶学指标对于毒物极为敏感,早于临床症状出现,肝脏酶学指标的检测可以作为霉菌毒素中毒病亚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霉菌毒素中毒病(底色病)的广泛存在,规模化猪场以3%—5%抽检。检测费用较贵,血样不能有丝毫溶血。省一级国家检测机构都不做生化检查,霉菌毒素中毒病的亚临床诊断,有更好的现场快速诊断方法吗?

  事实上,当今霉菌毒素中毒病在猪群中表现非常明显,只是人们对它们认识不清,将其症状误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等。底色病是慢性中毒性疾病,有其强烈的个体性,有的呈现外观正常的亚临床状态,有的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鉴于饲料广为霉菌污染,所有的脱霉措施无法100%脱霉,所以霉毒素中毒病广泛存在猪群中。没有一个猪群可以避免。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的识别,便捷的剖检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不必刻意追求亚临床诊断。从深化认识的角度,应当大力开展生化指标检查。

  吴兴利博士在畜禽论坛上作主题报告饲料企业霉菌毒素风险监测及原料选择》。

图: 正邦养殖营养总监吴兴利 博士

  猪的免疫力是养猪生产获得较高生产性能的基础,决定遗传性能和饲料营养的发挥。免疫抑制是目前中国养猪业面临的最大难题,饲养环境、防疫(疾病和药物)、营养(霉菌毒素)是诱发免疫抑制的三大因素。

  大型饲料厂首先保证连续生产,所以对采购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型养殖场以其动物数量众多所以更容易发现霉变不良后果,损害也更严重。从现在已有的证据分析,受霉菌及其毒素污染最重的是来自于饲料原料以及饲养场的饲料管理,特别是后者更是触目惊心。

  液态饲喂系统能够预防饲料及原料发霉,在液体饲喂条件下使用吸附和分解法处理霉菌毒素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霉菌毒素在饲料养殖全产业链中的关键控制点总结

  1、原料入库----《品管与采购相关标准与文件》

  2、在饲料厂的仓储----《生产过程管控标准与文件》

  3、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生产过程管控标准与文件》

  4、成品储存与物流(饲料厂、经销商) ----《生产过程管控标准与文件》 《与物流公司合同》《对经销商的管理》

  5、养殖场的仓储与周转期控制----《养殖场作业标准与财务制度》

  6、自动料线与食槽的霉变污染控制----《生产过程管控标准》

3月30日下午,奶业分论坛:

  随着消费升级,乳制品行业已逐渐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未来,乳制品企业既面临国内企业间的厮杀,也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国内乳制品市场趋势、奶牛营养、疾病防控等都是行业同仁关心的问题。

  2017年饲料霉菌毒素危害与防控论坛奶牛分会坛由百奥明中国奶牛商务总监徐怀南主持

1.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国内外奶业发展与中国奶业的供给侧改革》报告:

图: 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 教授

国际奶业形势严峻

  目前国际奶业形势严峻,由于中国需求量减少,加上东南亚奶业发展加快,2017年,欧盟牛奶产量将继续收缩;荷兰奶业过剩,推出土地磷消纳量限制,计划减少牛粪产量820万公斤,减栏20万头奶牛;澳大利亚16/17年牛奶产量也将呈下降趋势,但对中国影响不大;美国牛奶产量增长趋于下降,其较低饲料成本起到支撑作用。

  2017年以后国际乳品市场价格上升和下降因素

  现阶段国际奶价形势:欧洲奶价坚挺,每升0.33-0.37欧元/kg,成本0.22-0.28欧元/kg,新西兰奶价6新元/kg乳固体,合人民币2.4元/kg,成本合1.6-1.8元/kg。2017年国际乳制品市场价格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下行影响因素有:1)库存过剩,欧盟出售存货;2)全球经济增长低于预期;3)美元走强。上涨影响因素有:1)主要出口地区的下降大于预期;2)中国产量下降较大,需求恢复较好;3)从二线买家进口量超过预期。

国内奶业形势及发展趋势

  2010年至今,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在上升,中国规模牧场乳成分指标大幅上涨,生鲜乳细菌数、体细胞数在下降。2010-2017年苜蓿、燕麦草进口量都在增加,国内奶业发展形势良好。

  1)2017-2020年奶业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规模养殖场奶牛养殖成本约2.7元/kg,奶牛养殖利润比2016年有所压缩。现阶段国内奶源形势整体好于2016年同期,养殖企业基本没有库存。

  2)现阶段乳企收奶限量特点:限定收奶量,降低价格;每月限收3天,限售量10%-15%,超过限额的增加限收天数;现阶段没有无理由拒收,奶价较低,乳企喷粉库存量较大,短期内无法消耗。

  3)现阶段剩奶去向:饲喂犊牛;由乳企低价收购,如2.4元/kg或1.5元/kg~1.7元/kg;牛场自行找地方喷粉;卖给其他食品厂等。

  4)趋势判断:季节性供需不平衡这一现象短期内较难改变;限量限价现象在夏季来临之前短期内很难缓解,夏季奶牛将产,;冷饮消费上升后有所缓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圣国博士和大家分享了王加启研究员关于《奶牛饲料中多重霉菌毒素及其对牛奶品质的影响》的研究。

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圣国 博士

  据赵博士介绍,王加启团队利用UPLC-MS/MS技术实现了牛奶中四种霉菌毒素的同步检测,检出限量1-5ng/L,并开发了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出限25fg/mL)以及黄曲霉毒素M1超灵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出限0.3pg/mL)。

  经王加启研究员实验室对1080家奶畜养殖企业调查,在奶牛饲料中,与玉米颗粒、玉米黄贮、青饲料等相比,玉米、青贮饲料发霉比例相对较高,而青贮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最高。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AFs)、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FUM)是奶牛饲料中的主要霉菌毒素,多种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共存现象普遍。

  研究表明,三种霉菌毒素叠加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叠加后毒性增强,成为新的食品潜在风险。

3.北京奶牛中心肖定汉研究员和大家分享了《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防控》报告。据肖定汉先生介绍:

图:北京奶牛中心肖定汉 研究员

  体细胞数与牛奶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常情况下,未感染的牛奶中体细胞数一般<20万个,当奶牛乳房被感染时,体细胞数随之增加,乳区感染率越高,体细胞数越多,奶牛的产奶量损失越多。

  当奶牛受到热/冷应激、设备、营养、管理以及细菌等内外部应激时,都可能引起牛奶中白细胞增高及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而苜蓿、青贮等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与青霉毒素中毒常引起奶牛真菌性乳房炎,进而导致牛奶品质种不合格,往往被乳品厂拒收。有研究表明,随着真菌感染数的增加,奶牛乳房炎阳性率呈相应增加。

酵母菌性乳房炎&曲霉菌性乳房炎

  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通常由念珠菌引起,而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耐药性感染的病牛,更有利于酵母菌的感染;奶牛曲霉菌性乳房炎主要由原囊菌引起,在环境中分布广泛。环境不良,挤奶过程和污染的乳房内灌注都可引起原囊菌乳房炎。

  奶牛真菌性乳房炎不仅会损伤奶牛乳房组织,影响泌乳功能,同时会降低生产性能,减少产奶量,直接影响养殖场的效益。因此,需要从饲料、养殖、用药等多方面加强管理,积极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

4.内蒙古农业大学徐明副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奶牛饲料组分作用的模型化技术》主题报告:

图:内蒙古农业大学徐明 副教授

  奶牛场的饲养水平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均衡更有利于奶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徐明先生在演讲中提到:

  饲料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是营养物质、营养活性和反营养物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些养殖场在配制日粮时只看其表观指标含量,往往忽略了日粮营养的消化、代谢指标。消化层次能氮平衡主要体现在瘤胃中的碳氮平衡,通过瘤胃中氨氮浓度、氨态氮浓度、微生物合成效率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平衡指标来反映。代谢层次的能氮平衡主要通过肝脏、组织和血液等体内的血浆尿素氮和尿素代价等指标来反映。多层次平衡和精准营养技术是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的根本途径。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霉素等。其中,黄曲霉毒素容易通过饲料污染,残留达1.2%,负面影响大;Whitlow等通过实验证明,每100ppb呕吐毒素可降低奶产量0.2kg。因此,预防污染、清除霉菌毒素是控制反营养物质(霉菌毒素)在安全范围和经济损失的方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