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 智能养殖,有来头,非噱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22

中国有七亿头猪,全世界有二分之一的猪养在中国。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10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占比不足1%。养殖效率较低,平均成本约是发达国家2倍。而2018年暴发非洲猪瘟几个月内,国家屠宰了近100万头生猪。2019年2月份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减少了16.6%、19.1%。中国的养猪业和养猪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今年的2月,我国生猪市场已经“结结实实”的感受到了超强/超长盈利周期背后急速扩张所带来的供求失衡压力。从目前来看,今年我国生猪规模化企业的生猪供应还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供求关系将从偏激向偏松状态过度,散户以及专业育肥场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规模化企业将走上拼成本、拼技术、拼产能的残酷之路。

随着高科技产业不断进驻农牧业,养猪这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产业,已经迎来变革的风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将最新智能科技成果应用于养猪变得尤为重要。

高科技与养猪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下,中国养猪业正面临养殖效率低、成本高,食品安全、猪肉质量、猪肉价格把控等问题,亟需产业智能化来解决。智能科技正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实现猪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自主智能化决策。AI智能猪场必然是绿色、健康、零污染,智能、高效、更安全。




2017年,小龙潜行科技首先迈出了向智能领域探索的第一步,布局智能养殖,开辟了生猪养殖的智能科技道路。并集结优秀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才俊,将最尖端的军工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上。当阿里、京东还只是电商平台时,小龙潜行科技已经整合农牧基因,引进农牧行业精英团队,构思出新时代的养猪新模式,运用新的理论和原则,结合新的方法及算法,打破了畜牧养殖的传统思维定式,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虽然我国已有对于养殖环境的监测设备,但是对于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仍是空白,而小龙的智能技术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利器。

直击行业痛点,科技改变养猪!

智能养殖时代,继丁磊提出“福利”养猪后,阿里也将注意力投向了养殖业,欲以AI来改变养猪业;京东、影子科技以“猪脸识别”技术正式踏入了养猪界,在养猪业掀起了一阵智能科技旋风。

猪脸识别究竟如何实现?存在哪些技术应用困境?

1)猪的生长周期短,外貌变化快,识别难度高。(2)猪总是运动,很少正对镜头,数据采集难度高。(3)面临智能耳标等成熟技术的竞争。(4)用声音分辨产房中被压小猪尖叫声,防止母猪压死小猪。小猪被压超过一分钟,就很有可能窒息死亡。因此,从识别信号到人工干预,必须在不超过三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一应用场景中,上行声音数据的识别,必须和下行干预结合,才能来得及解救被压小猪。当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自动化干预设备,很难通过人工智能来拯救小猪。

由此可见,在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时,猪场很难直接套用其他场景。想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必须同时理解养殖和算法,通过综合性多种技术方法,创造出低成本而实用的工具。而小龙研发的智能养殖手持设备“AIbox”和“守望者”智能滑轨机器人,真正实现智能养猪产品化落地。基于图像视频技术对猪只进行非接触、零应激的体重及背膘测量。其研发的生物资产盘点功能也极大地解决了猪场科学管理的难题,又免除了养殖企业在盘点和转圈过程中常见的人工错漏。简单说就是,一头猪,从它出生的那天起就被“记录在案”,而在养殖过程中不需要接触就能获取实时、精准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一技术即提升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同时系统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也为国家制定科学的生猪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挑战也是机遇,智能养猪是变革的先锋

2018,是智能养猪的元年。

2019,是智慧养殖高速发展的一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智慧农业,正是养殖业良好的发展机遇,打造智慧养殖新模式,加快研发养殖业智能装备制造,推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养殖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实现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必经之路。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小龙潜行科技正联合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和行业巨头,以智能养殖生态系统为依托,全力积极筹建全球首个智能养殖无人猪场,2019年将完成1-2个高标示范猪场,届时几千年来的生猪养殖模式将得到重大的进化升级,我国农业也将拥有类似工业和服务业“无人超市”“无人驾驶”这样的实践抓手。经历了机械化、信息化两个阶段,解放人力的“智能猪场”将在智能化采集数据的同时,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结语

随着产品的进化与迭代,小龙潜行科技将引领生猪养殖健康、持续、智慧地发展,助力畜牧业蓬勃向上!为建设农牧强国、发展农业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奉献出时代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