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肉价“破十”!投资者问何时见底,上市猪企:只有神仙才知道!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1-09-23

   ​中秋消费未见好转,肉价”破十“ ,灌肠、烤肠成为节日期间的伴手礼“新宠”。猪周期何时见底成谜!金新农表示:只有神仙知道。

  中秋消费旺季,猪肉价格继续走低。21日,青岛市北区辽宁路上的一处农贸市场内,特价前肘零售价,被从9元/斤改为8元/斤。老板表示,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特地降价促销。记者走访发现,不止农贸市场,在连锁商超、肉类品牌专柜等销售渠道,猪肉零售价“破十”也已经随处可见。

  而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1年第36周(9月6日-9月10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12元,环比下跌3.4%,同比下跌60.8%。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肉价已经出现“倒挂”。

  猪肉销量平平无奇,灌肠加工成节日消费“新宠”

  虽然肉价“友好”,但是节日期间的销量似乎也波澜不惊。 在桓台路上的一家农贸市场内,与一旁螃蟹摊位前客流络绎不绝的节日采购氛围相比,猪肉摊位明显冷清许多。零售商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猪肉价格走低,加之又是很多家庭的日常主要消费品,因此平日和节日的销量已经没有明显区别。“一天能卖掉200多斤,价格方面,好一点的精品肉每斤在13元到15元左右,稍次的特价肉十元以下就能买到。”市场上不少猪肉价格已经跌至“个位数”。 不过记者发现,随着肉价回落,现场加工的各类灌肠、烤肠成为节日期间的伴手礼“新宠”。记者在一处农贸市场内看到,总共7家肉摊,全部提供灌肠加工服务,消费者购买猪肉后,只需要支付每斤5-6元左右的加工费用,肉摊即可代加工为可以即食的肉肠,包括麻辣、五香、孜然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节日期间前来加工烤肠的顾客明显增多。”肉摊老板宋女士介绍,目前每天的加工量超过100斤,较节前翻番,“主要是节日期间走亲访友送人的需求量比较大,像我今天总共有140斤的灌肠订单,其中有60斤客人要求进行真空包装,方便作为伴手礼携带。”

  一头猪亏掉六七百元已是常态

  众所周知,需求端的猪肉价格与供给端的生猪产能,息息相关。生猪产能下降,则肉价高企;生猪产能恢复,则肉价下降。这也是“猪周期”的一个典型特点。 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不仅当下生猪产能基本无虞,“后备军”也很充足。数据显示,八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1.1%,连续六个月增长,尤其是每月新出生的仔猪量大幅增加,2-8月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月均增速2.5%,意味着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生猪出栏量也将持续增长。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肉价便宜了,猪价自然就贱,那么养殖场和企业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价格波动越大,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自然也就越大。 反映到生猪养殖业上,目前已经全行业亏损。莱西养殖户李总会告诉记者,从4月下旬开始,他的养猪场开始进入亏损期,近期猪价已经跌至6.5元/斤以下,而他的自养成本线是9.2元/斤,按照220斤的出栏体重计算,亏损已经从前期的三百多元扩大到目前的近700元。为了减少损失,他近几个月一直在缩减能繁母猪数量,从原先的1300头,准备缩至400头。 规模养殖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价格下跌影响,本市大北农、正大、新希望六和、新万福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也不同程度出现亏损,并且在逐步缩小养殖量。

  猪价4个月完成腰斩,“猪周期”用时缩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调查监测数据显示,自3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出厂价格可谓“跌跌不休”。具体来看,2021年3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28.81/公斤,环比-9.6%,同比-21.1%;4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24.73/公斤,环比-14.2%,同比-27.4%;5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21.33/公斤,环比-13.7%,同比-29.3%;6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16.5元/公斤,环比-22.6%,同比-48.5%;7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16.43元/公斤,环比-0.4%,同比-55.2%。可以发现,猪价从大幅下挫到同比“腰斩”,只用了四个月时间,不可谓不迅速。 另一方面,产能恢复快、价格回落快,用时短,成了本轮“猪周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专家表示,本轮猪周期的猪肉价格随着生猪价格同步上涨,2020年2月第3周攀升到每公斤59.64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涨幅达164.5%。同时,生猪生产从严重滑坡到基本恢复大约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这也是从后备母猪补栏到生猪出栏上市的最短自然生产周期。猪肉价格从最高点回归正常用了16个月时间,比前几轮“猪周期”缩短了6个月。

  何时见底只有神仙知道

  那么,缩短版的猪周期何时能“缩没”,又能否快刀斩断价格大起大落这一养猪业“毒瘤”呢?答案仍然扑朔迷离。 上市猪企是行业规模、成本、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的领先者,这也让他们具有更强的猪周期应变能力。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33742万头,其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等五家A股上市企业总计出栏3543.35万头,占比达到10.5%,堪称A股上市猪企TOP5。 不过,上市企业的优势在“猪周期”面前仍然有些力不从心。半年报显示,五大猪企中,除牧原股份外,其余猪企均呈亏损状态。对于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多数猪企在半年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猪价持续回落,饲料价格高企,同时猪企快速扩张,管理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影响猪企利润。

  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关注的猪价何时见底,上市猪企也心里没底。近日,深交所互动平台上,对于投资者“公司认为什么时候猪价会见底?公司有这样的预见性吗?”的提问,金新农回复称,“生猪行业已进入了下行猪周期,何时能见底只有神仙才知道!或许是明年中半年之后?亦或是后年上半年?” 事实上,从近些年的历次猪周期情况来看,诱因复杂,包括非洲猪瘟、地方不合理禁限养、环保等各种矛盾因素,此外,猪企的利润还受到饲料成本、管理效率等多重因素影响。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到今年2月份,猪周期处于高位运行时,期间毛猪每斤可以卖到16-20元,自繁自养一头猪净赚3000元,成本稍高的育肥猪每头净利润也可以达到一千七八百元。即便将猪周期波动的因素考虑进去,相比而言,养猪也仍然是目前国内传统畜禽养殖中最赚钱的。

  多管齐下平滑“猪周期”,市场磨底尚待时日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价格出现适度波动,这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表现,像美国、巴西等全球主要养猪国家也都有“猪周期”,但是一旦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大涨大跌,就会对养猪行业,甚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我们不希望它大涨大跌、大起大落,尽量让它波动平缓一些。 可以明确的是,国家对于生猪市场的调控已经在近几个月呈现出多管齐下的密集态势。 6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按照最新政策,猪粮比低于5:1,将全面启动收储。 7月份,我国开展了3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推高价格。在此背景下,生猪与生猪期货价格一度止跌反弹。 8月6日,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稳定生猪贷款政策,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加强猪肉储备调节,保有一定数量的政府猪肉常规储备;用5-10年时间使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快品种改良进程;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初步统计,17个省份已开展或启动收储工作,其他地方也将在四季度开展收储,各地收储总数量明显增加,力度明显加大。未来几个月,随着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叠加秋冬季和两节猪肉消费趋旺、需求增加,生猪价格可能会逐步有所回升。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密切跟踪监测能繁母猪补栏、生猪存栏出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加强分析研判;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进口调节等跨周期措施,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机构认为,后续随着国家托市信号的发出,有望缓解养殖端恐慌情绪,市场下行空间有限。业内人士直言,生猪价格难言迅速上涨,将有一段较长的磨底时间,守住现有市场格局、静待反击时刻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