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禾丰股份总裁邱嘉辉:提升饲料业务战略地位 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4-25
禾丰股份总裁邱嘉辉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公司制定了“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进一步提升饲料业务战略地位,未来将努力打造饲料业务系统能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持续提供可观的现金流,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做强做大饲料业务
  问:如何实现“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
  邱嘉辉:“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是公司基于饲料板块各大销售区域的目标规划汇总得来的。提出这一目标主要基于两点原因。饲料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销量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这是行业趋势。同时,对于公司而言,很多销售区域将进入销量增速爆发阶段。当然,这需要我们内部一系列变革措施完全落地才能实现。
  目前,上游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养殖业景气度不佳,叠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2022年公司面临很大的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培育强大的系统能力。公司正着力进行“三台”建设,要做到前中后台协同作战。
  问:饲料行业地域性强,头部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禾丰股份饲料业务拓展将以哪些区域为主攻方向?是否会大举并购?
  邱嘉辉:目前,公司饲料销量大部分在东北市场;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也是我们的重要市场。“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过多考虑并购因素,完成这一目标将更多基于自身内生性增长。如果我们继续扩大东北地区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这几个市场,应该可以实现销量三年翻倍的目标。公司进一步布局其他区域市场,为下一步发展埋下了种子。
  对于并购公司比较谨慎,但如果有好的标的会果断出手。至于标的评价标准,我们更注重资产质量与财务风险这两个因素,不会盲目激进地为了并购而并购。但也要看到,大部分世界顶级公司都充分运用了并购手段进行扩张。因此,并购要做,前提是充分论证,选择好的标的,保证并购成功率。
  强化支撑作用
  问:公司将战略重心重新转移至饲料业务,与长期规划中的“食品战略”是否矛盾?
  邱嘉辉:禾丰以饲料业务起家,饲料一直是公司第一主业。向下游延伸拓展食品业务,主要因为前端的养殖业务周期性非常强,利润空间波动很大。而终端食品业务盈利稳定,几乎不受行业周期影响。因此,我们往前进一步,和终端消费者对接,打造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品牌。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但需要一个过程。
  在“饲料—养殖—屠宰—食品”一体化链条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超过60%。如果饲料业务没有竞争力,产业链前端的成本会居高不下,链条整体利润空间会被大幅压缩。
  不同于厂房建造或设备购置,现金一次性流出,后续计提折旧就可以了。饲料的成本每天都在产生,现金持续流动。饲料业务的成本控制更加考验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
  因此,饲料板块是否强大,与整条产业链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公司并不是“重返”饲料主业,而是进一步提升饲料业务的战略地位。未来,公司即便成功转型成为食品企业,仍会重视饲料业务。
  问:如何看待农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禾丰股份会选择什么发展模式?
  邱嘉辉:农牧行业未来发展会呈现“七三开”格局,即70%的企业实行一体化运营模式,30%的企业主打商品化市场,在猪、白羽鸡、鸭三大主力养殖行业中这一趋势将尤为明显。
  从全世界范围看,美国一体化运营模式企业较多,欧洲则是专业化、商品化企业较多。这些专业化企业以一定形式连接起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关系。我国白羽鸡产业形势明朗,目前一条龙企业的销量占比达到45%至50%。尤其在行情低迷时期,独立的种鸡场、养殖场、屠宰场会面临较大压力,一条龙企业的优势愈发明显。可以看到,全世界排名前几位的白羽鸡养殖企业都采用一体化运营模式。
  禾丰股份长期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一家食品企业。因此,我们会坚持一体化运营模式发展壮大。在一体化产业链条中,饲料环节是关键。公司要坚定不移发展商品饲料业务,商品饲料业务在未来15年至20年仍会有较好的增长态势。
  兼顾速度与安全
  问:实现“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后,是否会继续挑战更高的目标?
  邱嘉辉:我们的目标是“饲料销量保底年均20%增速、冲击三年翻倍”。但鉴于市场行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2022年销量增速不会很快。随着外部环境好转和内部变革的推动,预计饲料业务在2023年、2024年会有比较高的增速。
  即使“三年翻倍”的目标实现了,相比行业内销量排名居前的企业,公司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继续挑战更高目标是必然的,但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会控制好风险。
  问: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下游终端消费不景气,公司如何应对“两头夹击”的不利局面?
  邱嘉辉:目前,国内动物蛋白整体阶段性过剩,原料价格高企,非洲猪瘟影响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抑制终端消费,农牧行业整体压力很大。这种局面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资金实力,只有提升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保持稳健的财务风格,才能度过行业“寒冬”,聚集更多市场资源。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