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正值“两会”期间,“两会”代表热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言论见诸各媒体,大众的目光以前所未有的热忱聚焦农牧业。在此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看待今年饲料工业的发展、北京正大的战略、人才、产品定位、竞争、经营饲料企业的重要因素”等问题采访了北京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波先生。
冷静看待2004年饲料工业
2004年我国饲料工业产量达到9300万t,80%的企业盈利,企业集团化加快,前10家饲料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9.9%。姜总对2004年饲料工业的发展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姜总谈到:“去年我国饲料业的增长率高达6.8%,虽说年初有禽流感,年后又有原料涨价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这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畜产品的行情普遍增长,毛鸡、蛋鸡以及鸡蛋出口、内销都保持了不错的行情。乳业的发展虽有些降温,但主要是受前两年发展过热和阜阳假奶粉事件的影响。虽然成长幅度不同,但整体来看,饲料企业取得了丰收。”
姜总强调,对于成功,企业要能理智看待,要分析取得成功的自身原因和客观因素各占多少。市场机遇是不常在的,关键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取得成长的企业不要盲目乐观,要居安思危,冷静分析自己的美中不足之处,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发展不太好的企业,要从自身找原因,这么好的机遇没有抓住,要好好进行反思。
北京正大战略之思考
“苍鹰的寿命有70岁左右,苍鹰40岁左右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他在悬崖上很高的山洞里储存足够的食物,用自己的喙把爪子拔掉,把翅膀啄掉,最后在岩石上再把喙磨掉,然后用大概150天的时间长出新的喙、翅膀和爪子,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经此蜕变过后苍鹰会更加矫健与敏捷,以完成后30年的生命历程。”这是姜总在北京正大20年生日的时候对员工讲的一个故事。姜总以此向记者道出了北京正大在20年成功赢利之后进行调整的原因。目前,北京正大的组织结构再造、市场策略整合,都已经全面开始,而且初见成效。
姜总简要回顾了北京正大20年的辉煌:北京正大可以看作是中国饲料工业的晴雨表,20年共赢利3.6亿,产值46亿,销售200万吨。当年与北京正大一起供应菜篮子工程的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北京正大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赢利。
姜总分析到,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养殖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饲料需求量在下降。同时,北京、天津地区的一些优秀企业发展非常快。过去正大的专销商一个月能卖5000吨猪料,今天远不如前。在环境、行业、市场和游戏规则发生很大的改变时,企业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姜总认为,北京正大20年始终赢利,可能致使员工没有很强的危机感,因此要居安思危,以避免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以及竞争对手比自己调整的更快。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正大集团是业内公认的“黄埔军校”,业内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有正大背景,姜总肯定了这一点。对于如何看待人才流失问题,他强调任何企业的人才流动都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搭设“英雄用武之地”的舞台,有没有一套人才孵化机制。姜总反问记者,“如果北京正大的优秀人才流失严重,怎么还能20年保持成功?”对于企业高层的人才流动,他先以斐声世界的大企业家艾科卡为例说,不可否认艾科卡非常优秀,但艾科卡从福特走后,福特选出的继任者比他更优秀。又以美国通用电气为例,这家企业为世界500强输出了无数的CEO,“他因此而衰落了吗?”姜总接着说,“杰克·韦尔奇在卸任的时候,有三个人的能力在伯仲之间,都能胜任CEO,可通用只需要一个CEO,另外两人必须要离开”。
对于销售团队的人员流动问题,姜总认为主要有3方面原因:第一,有些人虽然优秀,但个人价值观跟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不适应,企业就不适合他;第二,有些人在能力方面很优秀,但价值观、心态发生了变化,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加上饲料行业的创业投资相对较少,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当小老板;第三,被别的企业挖去,不仅在饲料行业,在中国的任何其他行业都会有这种情况。
姜总认为,人才有三个层面:第一,人材:这种人有学历,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谈吐得体,但企业欢迎的是有很强技能的人,所以他们只是人才的半成品;第二,人才:企业新招进来的大学生,有学历但也只是人材,招进来以后,企业为他提供舞台,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他的实战技能,成为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第三,人财:这种人不仅能为企业赚钱,还能为企业培养有用的人才,他们才是企业真正最宝贵的资产。
姜总结合自己在内蒙古正大任职期间的经历进一步谈到:“我在内蒙古正大任职期间,我们培养出了6位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级别的人才,一个企业的职位是有限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培训、招聘的机制,使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动和成长,这样,后进来的人才会有希望。另外,有些人的能力是不错的,但几年的销售做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发生了变化,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他已经没有热忱了,激情不再,这样的人留下来对企业所起的负面影响会较多,我们会把对他们主动摒除掉,我们一直有严格的末位淘汰制”。
姜总还向记者谈到了正大集团的人才战略问题,“对于人才问题,集团一直认为是个战略问题,过去正大用人基本选择有畜牧兽医背景的人,现在招收的新人很多都拥用MBA的专业背景,由于跨越了行业的障碍,邀请各种不同行业背景的新人加入,使集团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且正大集团讲究干部的年轻化,没有论资排辈,拥有运行良好的人才骞马机制,对于在骞马机制中胜出的人,每年谢董事长都会亲自听取汇报工作。和以前相比,目前正大的人才储备更强,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高档产品定位 拉动产业升级
记者提出,正大产品成本高会不会影响竞争力?姜总这样回答,“成本高是跟竞争对手横向比的。任何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必定正相关,正大的成本相对较高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品质的产品,好的原料成本一定会高;第二,正大使用的都是进口设备,费用高;第三,成本高低和销量有关,销量大成本费用自然要高了。然而,成本高不是正大的劣势,相反还是优势,因为高成本造就了正大的高品质,我们的成本比别的企业高50元,而售价高100元,客户反面认可。所以,不能单纯地比较成本的高低,而要以投入产出比作为比较系数。”
姜总认为,正大当初进入中国对整个饲料业和养殖业都是一场观念的革命,当时正大把最好的设备、技术、人才引进来,所有的要求都是高标准的,产品定位就是国际水平,走的就是中高档之路。社会在发展,不仅在中国,放眼当今世界,绿色食品是大方向,这就要求饲料企业能生产高品质的产品,这是大趋势,正大选择的是真正能带动这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产品定位。这是一方面。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大产品定位中高档,打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品牌,并且客户已经认可了。现在饲料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快,而发展越快,正大的优势就会越大。因此,随着产业升级,正大的产品将会不断的升级换代,从高档走向更高档,这样才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姜总进一步分析指出,作低档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适应市场,但是对整个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正大作高档料,只要将料肉比增加0.1,社会效益就会很可观,另外,正大最近推广的标准化饲养模式,达到的饲养效果令周边农户觉的不可思议,这将极大地拉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竞争加速成长
对于那些市场上成长起来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姜总借用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一句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后起之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于饲料企业都以挑战正大为口号,姜总说“这让我们欣慰,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人们之所以挑战你,说明你是值得大家挑战的目标,希望这些后起之秀的进步更快,逼着我们也更快进步,从而超越自己,继续保持在业内的地位。”
经营饲料企业的重要因素
姜总还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谈到了经营饲料企业的重要因素:第一,人才,事在人为是事在人才来为,正大一直致力于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人才又可分为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领导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决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谢国民董事长是非常卓越的领导者,全球25位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在他领导下正大还有一个很优秀的管理团队,有很好的执行力,领军人物制定出大的方针,下面有很好的战略实施来配套;第二,品质,品质不仅是指产品的品质,还有服务、管理品质,正大以国际的视野看市场,做事的标准都是国际化的标准;第三,创新,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正大集团有80年的历史,一个企业80年能生存下来,实际经营的是竞争力,而不是某一年赢利多少,市场份额占多少。竞争力是动态的,由于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任何企业都会有危机,根据环境的变化,企业要有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不能只看成功时的辉煌,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复原力,看他能否从低谷走出来。所谓复原力就是有危机时能快速调整,在这个行业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像IBM这样的大企业都曾有过巨额的亏损,但都能很快调整过来,中国很多企业可能风光一时,过后就灰飞烟灭了,就是缺少这种复原的能力。当一个企业作为市场领导者时,别的企业都不断模仿,这个企业就要不断创新,要有新思维、新思路,这样才能永续经营。
姜总最后告诉记者,评价正大不能只看一个环节,一个侧面,要以更大的视野来看,看战略。现在正大的定位是作人类的能源,从饲料到养殖再到人类的食品,这样一来就把城市网和农村网对接,现在正大的蛋、油都是通过易初莲花来分销,已经真正做到了城市的终端,现在正处于布局阶段,整个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当把这些产业充分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充分发挥的时候,这种优势不是单单作一个饲料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