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产业价值转移与饲料企业集团扩张的战略路径选择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10-27

近年来,随着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城市化以及非公有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换与变迁,这种转换与变迁体现在国民经济每一个层面。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和微观经济组织,饲料产业和饲料企业当然也置身其中。饲料产业中,国有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从1990年的95%已下降至现在的不足10%,以民营企业为骨干的非国有企业已占据着绝对优势,一批民营饲料企业集团已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并取得了良好业绩。与此同时,如嘉吉、泰高这样的跨国巨头已由前几年的在中国内地试探性投资转向包括饲料产业在内大规模的涉农产业投资;禽流感、瘦肉精、疯牛病、猪链球菌等事件一波接一波地冲击正在发展中的中国饲料产业和企业,而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饲料企业经营风险加剧,经营效益难以保障,持续经营和发展压力突增。凡此种种,说明中国的饲料产业正在发生重大的结构转换与变迁。冷静和理性地考量这当中的挑战与机遇,是饲料业内人士和关心饲料产业人士的一项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经济结构转换和变迁往往催生出许多新产业,而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无不源于其价值,即该产业投入大于产出,产业的发展其实质就是产业价值的不断提升,而企业持续经营与扩张则是实现和提升产业价值的必由之路。然而,纵观经济发展史,产业价值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结构等而不断转移变换,那些成功的企业总是充分利用了某一产业价值提升的历史机遇,因此,全面、准确地研究和把握产业价值转移的内在规律,认清饲料产业发展的基本大势,对饲料企业尤其是饲料企业集团制定科学的扩张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价值转移的规律性

产业价值转移,是指某一产业的价值链战略环节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原来可能是高增值的环节也可能转换成为微利甚至亏损,原来是较小的增值环节可能演变为较大的增值环节。作为企业,若一味地仅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式、成本、质量、研发、营销等内部行为,将难以适速成长和发展。这种现象在许多产业和企业当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

产业价值转移在形式和现象方面可能纷繁甚至杂乱,但仍有其内在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层面上:

1. 宏观经济结构层面

宏观经济结构通常是指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构成,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可按人均GDP值将全球国家分为四大类,即人均GDP在755美元以下者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756-2995美元之间的国家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在2996-9266美元之间的国家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在9266美元以上者为发达国家。在低收入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据主要地位,经常存在严重的温饱问题,第二产业没有竞争力,第三产业十分落后;在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其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至不足15%,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上中等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至不足10%,温饱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三产业份额超过50%;在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所占份额不足5%,在劳动密集性第二产业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的同时,第三产业所占份额超过65%。可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的重心依次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所占的份额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当中也充满了波动。

当前,中国人均GDP刚刚跨过1000美元门槛,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32%,是一个典型的下中等收入国家,要将中国建设成为发达国家,仍需要数十年的艰苦努力。但这给我们如下启示:作为第二产业的一部分,饲料产业在中国仍具有较长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饲料企业尤其是饲料企业集团必须立足长远,制定稳健的发展战略,在专注于饲料产业的同时,必须与提供原料的农业以及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进行紧密良性互动合作。

2.产业内部层面

产业价值在产业内部各环节分配方面通常并不是均衡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各环节的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需求结构而不断变化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内部分工水平低,产业价值链常常很短;由于需求往往处在增长中,因而产业价值经常集中在生产环节。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环境的变化,产业内部分工不断细化,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产业价值将会向具有更多创新和竞争力的环节转移,原来占据主要产业价值的环节常常被新的环节替代。

例如,1985-1995年期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提高,肉蛋奶消费急剧增加,饲料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饲料产业价值就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这体现在许多不懂多少饲料与动物营养的个人,纷纷投资办饲料厂,而几乎个个为此发家致富。1995年后,随着大批携巨资与成熟经验进入中国的外商和许多畜牧兽医专业人士投身饲料产业,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同时也催生了饲料产业新的增长点,如一大批中国自己的饲料添加剂企业成长起来,饲料科技知识得道了更快更广的普及,饲料产业价值从生产环节开始向营销环节转移。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应用与推广,饲料产业链又得到了延伸,如围绕饲料产业的专业展览、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培训教育、投资咨询、期货贸易等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与此同时,那些还依靠单一饲料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集团纷纷感叹“赚钱难”,其实质是饲料产业价值已在更多更广的产业环节上分配了,产业价值已在内部发生了大规模转移,一些企业集团自身的发展战略却未能随之调适。

随着人口城市化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饲料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饲料产业将会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中持续增长,饲料产业价值也将向更多的产业环节分配和转移。

3.企业层面

企业是产业的微观组织基础,产业价值转移始于企业层面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随着企业经营重心改变而转移,转移的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在许多饲料企业集团发展的历程中,大概都曾经历了拉料车辆和人员排长龙的壮观景象,这突出表明产业价值在企业层面上主要存在于生产部门。随着新饲料厂的不断加入、竞争的加剧和产业分工的细化,饲料营销成为许多企业的头等大事,饲料企业对高水平营销人才需求日趋迫切,说明产业价值向营销环节转移;随着饲养户对产品饲料个性化和售后技术保障需求的增加,开发新产品和提供良好技术服务又成为市场竞争焦点,饲料产业价值又向技术创新和专业服务环节转移。近年来,随着畜禽卖难问题的出现,提供合约式收购畜禽服务承诺变成市场竞争的利器,说明产业价值向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转移。

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各地畜牧业发展水平很不相同,各地饲料市场竞争程度不同,因此,饲料产业价值转移常常表现出多层次性,即在东部已经完成的转移,在西部可能才刚刚兴起。

二、影响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因素分析

归根结底,产业价值转移是市场经济中相关产业和企业竞争的产物,它也促使产业竞争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影响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影响产业价值转移的关键因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系统提出的产业竞争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企业集团拟定竞争与扩张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发展、企业与同业竞争是构成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而机遇和政府则是重要的影响变量,这些因素与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它们的互动结果从根本上限定了产业价值及其转移的方向、强度、速度,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和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许多国家产业发展史和无数企业扩张史证明了此理论的科学性。

1.生产要素

包括原料、人力资源、资本、基础设施、知识资源及汇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企业竞争的利器,而成本则是价格的基础。在饲料产品总成本中,原料成本常常占80%以上的份额,因此,原料供给能力对饲料企业的竞争力往往具有举足轻重得影响力,饲料产业价值必然性地集中于容易取得原料的地区,如农产品主产区山东省和具有贸易优势的广东省,稳占我国饲料产量的21%以上。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东北三省基础设施迅速改善,产业投资资金不断涌入,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畜牧科技知识广泛传播,饲料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近年来东北三省饲料产量占全国的份额每年递增10%左右,说明中国饲料产业价值部分向东北转移。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在创新改革中,若未来人民币大幅升值,进口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将具有更多价格优势,那末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及长江沿线地区很有可能再次具有饲料生产优势。

尽管北京饲料总产量仅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不足3%,但携畜牧高科技技术集中优势,北京的预混料产量却占全国预混料产量的8%以上,浙江省则集聚了国内诸多先进的饲料添加剂企业,生产要素集聚的规模效应将使饲料添加剂产业价值进一步在地域上集中。

2.需求条件

包含市场总量、细分结构、消费者素质、市场成长模式、当地市场发育情况。一般来说,足够的当地市场和内行而挑剔的消费者对提升产业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从产业发展的逻辑来看,饲料产业向养殖业提供原料,服务于养殖业。因此,养殖业发达的地区,饲料需求必然很大,饲养户素质和挑剔程度相对也高,饲料产业发展水平相应也较高。由于城市规划要求,上海等大城市周边养殖业必须向外转移,当地市场急剧缩小,饲料产业也必须向外转移,如上海大江公司就不得已将大批业务迁往河南、辽宁。

3.相关产业发展

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的潜在优势可以影响相关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上游产业可以向下游产业扩散其优势,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下游产业可以倒逼上游产业提升竞争能力。

饲料产业是“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中的一环,它的价值实现和转移除了受制于养殖业外,还受到这个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发展状况的约束,尤其是畜禽、水产加工产业和餐饮、零售业的影响。产业链中的产业关联效应十分强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畜禽、水产加工产业和餐饮、零售业发展快的地区,饲料产业往往具有更大的产业价值。如山东省的潍坊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就向日本出口禽肉产品,畜禽加工业十分发达,由此也培育出诸城外贸、得利斯、新昌、六和等一大批饲料与农牧企业集团,现在山东省饲料产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潍坊地区。对饲料产业和企业来说,与相关产业和企业共赢、多赢合作发展,是提升产业价值和促使产业价值合理转移的有效途径。

4.企业与同业竞争

产业内企业的目标、管理模式、实力、企业家的使命感和业内竞争者状况,对该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由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家驾驭的具有远大目标、良好管理模式企业,往往可以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更大的市场,占有产业主要价值;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常常迸发出更大的竞争决心和意志力。

1980年代末,国有饲料企业主要因体制原因被牢牢束缚了经营活力,失去竞争力,中国饲料市场几乎被以正大为主的外资企业控制。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以振兴民族饲料产业为己任,投资数百万元,研制出高质量饲料新产品,运用民营企业灵活的扩张战略和策略,迅速向全国发展,现在已成功进入全球最大前十名饲料企业之列。再如,大北农集团以创建世界一流农业科技企业为目标,突出科技优势,完善畜牧科技普及网络,技术人员深入猪禽圈舍、鱼塘,向养殖户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实现了销量和利润大幅度增长,成为预混料这个饲料行业内价值较高环节的排头兵。这既是饲料产业内私营企业竞争的结果,更是与康地等大型外资企业激烈交锋的产物。

国有饲料企业的衰亡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说明,自由竞争和市场开放比寻求政府保护更能促进产业价值的提升,产业价值在提升的同时向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转移。

5.机会

产业内技术创新、生产成本的突然上升、汇率市场的重大变化、区域市场的突然剧烈失衡、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争等因素,都可以给产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这种机会可以使产业价值在短时期内发生重大转移。

近年来,随着酶制剂等许多生物技术进步,原来不能使用的饲料原料现在也可以运用,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如广东溢多利公司的新型饲料企业,促进了饲料产业价值的提升。

2003年春,北京突发SAR危机事件,使许多送饲料原料的车辆和拉运饲料产品的车辆无法进京,北京饲料企业产销量直线大幅度下降,该年度85%以上的饲料企业陷入亏损。2004年,禽流感在山东一些地区出现,导致出口日本等国肉鸡产品严重受阻,生产肉鸡饲料企业立即陷入一时低迷,而养猪户效益大增,猪饲料厂商也跟着受益。进入2005年,从四川资阳开始爆发的猪链球菌病,已给当地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养猪业造成了数十亿元损失,也使许多主要生产猪饲料的厂商陷入困境。可见,产业机会并不一定给产业发展带来价值提升,但一定会使产业价值发生转移,这有利于产业新企业产生和发展。

6.政府

尽管市场经济体制已被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市场并非万能,政府的必要干预主要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尽管无法代替企业去进行竞争,但政府干预对企业竞争和产业发展可以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干预对产业价值而言,既可能有利,也可能无利;既可能短期有利而长期无利,也可能短期无利而长期有利。

就畜牧与饲料产业而言,政府的干预目标主要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供给安全和环境保护,表现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强制性行业标准和一系列认证,强化流通过程监督,运用财税及金融政策扶持有关企业。从短期来看,政府对饲料产业的干预增加了企业投资,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财务压力,甚至使一些小企业关闭或转产,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饲料产业整体竞争力和价值的提升,特别有利于那些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不过,如果政府政策一味向那些大型企业倾斜,对行业进入提出过高限制条件,造成行业事实区域垄断,严重危害行业内新企业的发育和成长,使产业公平竞争环境严重恶化,那末,必将对产业价值将产生根本性的扭曲,损害产业持续性发展。

三、饲料企业集团扩张的战略路径选择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之一,也是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但人均饲料占有量现在只有为7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7%,仅是美国水平的10.6%。这说明中国饲料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也说明中国饲料产业仍大有发展价值。要加快我国饲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促进饲料企业成长,就必须促进饲料企业集团这个产业主力军适速扩张,更何况适速的扩张是企业尤其是民营饲料企业集团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产业价值不断转移的环境下,饲料企业集团进行扩张,就必须根据产业价值规律,充分考虑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作用,选择正确的战略路径。

1.选择双赢和多赢战略,走和谐发展之路

饲料产业价值的提升需要和谐的发展环境,饲料企业集团实现产业价值同样需要和谐的经营环境。饲料产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农业及第三产业相应发展;饲料加工业也必须同饲料添加剂产业、饲料技术研究服务、饲料原料贸易、管理咨询等产业内部环节共同成长;为创造良好产业竞争环境,政府颁布实行禁用某些添加原料等法规,而这些法规的强力实施,将使饲料企业集团比小饲料厂面临更大的形象压力。因此,饲料企业集团,必须选择双赢和多赢扩张战略,与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经销商、金融机构、政府、社区、员工等利益关联方共同分享产业提升的价值,树立合作运营形象,并勇于承担和积极化解产业价值转移风险,使企业在和谐的快车道上迅速发展。

2.选择不断发展战略,走持续成长之路

赢家通吃,即产业价值向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大企业集中,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演变中反复出现的绝大多数产业价值转移的规律性现象,饲料产业情形也如此。尽管现在我国已有不少较成功的饲料企业集团,但若用国际通用的评价准则即年营业额在4亿美元以下者均是小企业来评判,这些饲料集团90%以上仍只能算小企业,我国最大的饲料企业集团还不到发达国家同行优秀企业总体实力的10%,其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因此,对中国饲料企业集团来说,不断发展仍是实实在在的硬道理。

由于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我国饲料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消极扩张意识,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适速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仍然不到位,满足于在当地县、市或省做“小霸王”,经常错失提升整体实力的良机。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不但大鱼可以吃掉小鱼,而且快的小鱼也可以吃掉慢的大鱼,扩张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必需选择。面对携巨资、丰富产业链整合和品牌运作经验的跨国巨头这样真正竞争对手,我国民营饲料企业集团只有不断扩张和发展,迅速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才能增加企业在产业价值提升和转移过程中的生存几率,使企业走上持续成长的道路。

3.选择强化核心优势战略,走智慧强者之路

在与发达国家同行巨头竞争中,我国的饲料企业集团既要注意发挥规模小、经营灵活的“游击”优势,也必须有意识积蓄在知识管理、技术开发、产业链整合与合作方面的力量,以积极的心态向跨国公司学习;充分利用产业价值提升和转移的战略机遇期,依据区域生产条件、需求结构、相关产业基础不断强化核心竞争优势,以差异化竞争扩张为主,尽量避免对企业融资能力要求很高的价格战,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和壮大自己,走智慧强者发展之路。

4.选择科学治理战略,走现代企业之路

我国现有的饲料企业集团掌门人和高层管理团队,绝大多数来自乡村,大部分曾进各级农牧院校学习畜牧兽医专业,往往以血缘、地缘或同学缘相对封闭内部人脉为管理核心,应当说这样专业背景和内部网络曾对企业创业和初期发展提供了低成本和快捷的信息沟通优势,使这些企业在与由无专业技术知识领导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但由于发展的“路径依赖”,也使得这些企业现有治理结构高度封闭,过分依重老板人治而非科学制度管理,外部优秀高级人才常常难以发挥职业经营管理优势,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无法落实,各级员工的知识资源难以有效管理和利用,无法整合有利的生产条件、发展机遇、政府支持等资源,使企业集团在竞争中处于战略被动。

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相对资本而言,信息和知识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拥有信息和知识优势的企业往往可以在产业价值提升和转移中获得发展壮大机会的青睐,而传统以权力控制为主的饲料业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严重妨碍了信息交流交流和知识共享,因此,必须尽快转化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外部能干的人才不断进入企业,企业内部原有不适应发展的人员能及时分流,同时员工也可共享企业发展成功;员工的创新活动得到企业高层持续的支持;以公平竞争和坦诚合作策略取代行业内相互恶性攻击做法,共同讨论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维护饲料产业整体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