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饲料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探讨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03-23

内容摘要:本文从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两方面介绍了饲料生产企业引入ISO9000的重要性,对已取证企业如何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也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饲料企业 ISO9000 重要性

将ISO9000标准植入饲料生产企业中,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对许多饲料生产企业而言,ISO9000标准已经不陌生,但其在全世界已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质量革命浪潮,毫无疑问将冲击我们旧有的生产管理模式,赋予它崭新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在饲料管理工作中引入ISO9000标准将使我们的饲料管理更科学化、系统化、文件化、制度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引入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饲料企业引入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

就目前看,我国饲料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实力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虽然饲料企业的数量众多,但大多数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饲料厂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相差悬殊,导致经济效益不高,饲料产品质量一般。如何提升饲料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这是每一个饲料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其中饲料企业在改善工艺装备,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入ISO9000标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是我国饲料生产企业的必由之路。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饲料企业凭借机制灵活、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弱点,面临着以下困难或问题:

1、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落后:一些中小型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落后,没有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差甚远,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人员素质较低:由于一些企业技术含量较低,企业招聘的员工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质量管理的技能和经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资源短缺:由于资金缺乏,不能配置充分的资源,人才短缺,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场地简陋,难以达到控制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要求;

4、习惯于落后的传统做法:企业管理者常常以言代“法”,现场指挥随意性大,习惯于落后的传统做法,难以形成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的机制;

5、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企业运行效率低,消耗较大,产品缺乏竞争力。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的落后,极大地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成本的下降,如果不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不引进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不引进人才,势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二)贯彻ISO9000标准的迫切性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伴随着经济繁荣呈快速发展趋势,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饲料产业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未来经济的热点。企业管理者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尽快转变观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具有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管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应确定本企业的产品结构,对风险大的产品要认真分析是保留还是放弃,该淘汰的产品要下决心淘汰,不要让其成为企业的包袱。入世后低价竞销已成为落后的竞争方式,且往往招来众多反倾销。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本企业产品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优势,找出企业产品存在的差距。首先,以产品价值链评估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本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分析本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检查影响竞争力的原因。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服务的所有过程中找出影响价值形成的环节,用ISO9000标准规范企业自身,用新的管理理念武器头脑,更新观念,培养和提高竞争力。实行规范的现代化管理,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所以贯彻ISO9000标准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必由之路。

二、贯彻ISO9000标准的现实意义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制定和发布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标准是以标准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全面质量管理的优点,并且具有标准独有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以及具有统一评价尺度、内外监督机制和便于贯彻实施等优点。又由于ISO9000标准的世界通用性,有利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与国际经济接轨,创造外向型经济环境。因此,ISO9000标准在加强企业质量工作中显得更加有效和实用。

针对当前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贯彻ISO9000标准并以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适宜有效的质量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的好处:

(一)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向高科技、多功能、精细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但是,消费者在采购或使用这些产品时,一般都很难在技术上对产品加以鉴别。即使产品是按照技术规范、标准生产的,担当技术规范和标准本身不完善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时,就无法保证持续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组织持续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的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为提高企业的持续改进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ISO9000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和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因此,ISO9000标准为提高企业的持续改进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利于企业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中表述。因为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促使企业持续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组织改进其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步骤

1、质量体系建立的组织策划。在管理者或受益者的推动下,企业有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想法,质量体系建立前期的工作包括:(1)领导决策,统一思想,形成共识;(2)组织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和精干的工作班子;(3)拟定贯标工作计划;(4)进行质量意识和标准培训。

以上工作中,企业管理层的认识与投入是质量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关键,组织和计划是保证,教育和培训是基础。确定推行组织。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需要大面积开展的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推行5S也绝不例外。

2、质量体系的总体设计。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1)质量体系现状的调查与评价;(2)质量保证模式选择;(3)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确定管理者代表;(5)确定组织结构,明确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6)配备资源;(7)确定质量体系结构和选择质量体系要素。

质量体系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和确定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体系要素,制定适合本身特点的方针和目标,构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系结构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质量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是本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很多企业在认证后仍然出现权责不清、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皆同企业组织结构维持原状,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有关。组织结构的设置应坚持精简、效率原则,职能完备且各部门之间无重叠、重复或抵触现象存在。

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编制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中心任务。这项工作包括:(1)质量体系文件结构的策划;(2)体系文件编写培训;(3)体系文件的编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的编制);(4)文件审核、批准和发放。

质量手册是描述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其编写要求可参照ISO10013《质量手册编制指南》;程序文件是描述为实施质量体系要素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依据。程序文件应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可行性以及协调性;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产品或项目所规定的措施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属详细的作业文件,企业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顺序可依企业情况而定。文件发放前,要由授权人审批,发放时应做好记录,以便修改、收回。

4、质量体系的实施、运行和保持。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可行有效,要在运行中检查,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1)质量体系实施的教育培训;(2)质量体系的实施运行;(3)内审计划的编制与审批;(4)内部质量体系审核;(5)纠正措施跟踪;(6)管理评审。

评价质量体系,首先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是否建立,然后看是否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并且在提供预期的结果方面是否有效,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质量体系的评价结果。内审与管理评审是企业内部对质量体系评审、检查、评价的方法,在体系文件中,对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时间间隔等均应有所规定。在质量体系实施、运行过程中,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建立起一种自我改进和完善的机制。

5、质量体系的合格评定。在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企业可根据需要申请第三方认证,这项工作包括:(1)选择认证机构;(2)提出认证申请;(3)认证日程表确定;(4)认证时的准备;(5)认证后纠正措施的跟踪。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对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信誉非常重要。很多企业过于迷信国外的认证机构,他们不了解认证机构无等级之分,只有信誉之别。认证机构的选择同样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四、企业在获得质量认证后的质量管理方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ISO9000标准质量认证热潮中来,质量认证有效性日益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一)营造企业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在长期的质量管理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同时也是企业员工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自觉遵循的一条共同价值观和信念。营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质量文化对推动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更有利于领导发挥作用,使企业更有效地贯彻质量管理原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二)塑造企业质量形象。在社会和公众中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企业应通过与社会公众和客户沟通对自身企业形象调查、评估、定位、宣传,从领导到员工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的努力塑造好企业形象。

(三)实施质量意识与质量第一的策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的灵魂。建立质量经营管理要从思想上以顾客的需求为目标,动员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在全过程中实施质量、成本、交付、服务等系统的管理,从降低质量成本、优化成本控制入手,提高质量效益。

(四)内部顾客满意方法。重视集体的作用,开展全员质量经营活动,提倡上道工序把下道工序视为客户、中层管理人员把基层员工视为客户、企业领导把全体员工视为客户的思想,加强各工序间、部门间、领导与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做到尊重员工、体贴和关怀员工,与员工利益共享,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改善内部管理,做到让外部顾客满意的同时使“内部顾客”也满意。质量经营战略是一种集各种质量理论与实践精华的全新的管理方式,将带动和促进整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五)大力开展以质量价值观为主的质量文化培训工作,保证三个标准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开展好质量文化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开展认同培训,使员工形成共同的质量价值观。一是针对ISO9000、ISO14000和OHSMS18000标准知识的培训枯燥、乏味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如放幻灯讲大课,小范围讨论式、专题答疑、多媒体放映等方法引人入胜,激发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加深了对标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按照各类人员在综合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不同而设计不同的课程分批培训,分别设定内审员、推进员、处级以上人员、最高管理层培训和全员培训课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效果好;三是除课堂教授认识集团价值观外,还应对员工进行岗位行为规范培训使他们明白自己应当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使其具有初步的规范;四是精心进行管理体系策划,运用IS09000的管理原理控制综合管理体系的设计质量,从而保证管理体系建立和维护的质量。五是科学设计体系框架并严格控制体系文件质量。设计体系框架采取从企业的职能定位,分解过程和流程,确定主控程序和支持程序文件,分解程序的控制范围,按流程的思路进行文件编写;六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对所有部门和所有过程的统一控制,实现企业运行的连续性,提高效率,从而带动效益的增加。七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使用计算机管理,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作综合管理体系。八是加强质量管理的评审工作,给体系的改进注入动力。

(六)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预防不合格使客户满意。2000版ISO9000坚持和突出了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的思想,强调“质量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建立这种体系,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及预防不合格来满足顾客要求,从而使顾客满意。提出“过程改进”,借用PDCA循环模式提出“从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入手直至更改纳入文件”共7个步骤。该标准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上质量界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体现了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体现了从“符合要求”、发展到“追求成效”、从“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向“主动进攻的质量经营”的“质”的飞跃。这是一个质量管理的创举,质量标准的创新,也是质量文化的创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