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案例 » 正文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1-02  

  仅仅用六年的时间,蒙牛就成长为中国三大乳企之一,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蒙牛是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再优秀的企业,也有栽跟斗的时候,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栽了,栽得还不轻,同时宣告了其道德营销战略的破产。此后中粮介入,蒙牛迎来了最好的战略转型机遇。关于蒙牛转型,中粮当时肯定是有想法的,介于种种原因,依然延续了牛根生时代的战略作风,一拖就是三年。

  直到2012年,蒙牛才真正开始了转型之路,难免晚了点。蒙牛已不再是三年前的蒙牛,市场也不再是三年前的市场,此时的蒙牛还能否顺势而为,成功实现战略转型?

  置身企业界的道德高地

  蒙牛飞速发展的十年,经济英雄盛行,公众对于财富的渴望,造成他们对经济英雄的盲目崇拜。聪明的企业应势而起,进行道德宣讲,蒙牛便是其中之一。

  牛根生基本上就是早期蒙牛企业品牌的代言人,是蒙牛企业品牌的最大推手和塑造者。作为一个高调的企业家,他在宣传演讲中一直把自己塑造成道德比较高尚的人,其企业发展理念,“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等,曾深得消费者及企业家认同,带领蒙牛一路狂奔,成为行业龙头。

  那时候,在许多消费者眼里,蒙牛是非常遵守伦理道德,非常负责任的企业。蒙牛的道德营销战略成就了其早期的发展。只是,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意识到牛根生把自己置于道德高地,其实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不再盲目信任经济英雄。甚至认为,蒙牛只注重营销,不注重质量。

  高成长催生运营风险

  蒙牛是不是真的只注重营销,不注重质量?并非如此,蒙牛本身是重视质量问题的,但是在其追求高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因素超出了企业的可控范围,催生了运营风险,致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的奶制品行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只要有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就不成问题,赚钱很快。所以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如何才能做到呢?企业当然可以对自己农场出产的牛奶进行加工,这样可控性很强,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但是这种模式投资大,见效慢。为了快速发展,蒙牛外购了一些奶牛加工厂,奶源不够就收购奶农的奶,成本很便宜,发展快速,又能赚钱,就是这样,蒙牛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忽视了质量,有些因素控制不了了。

  还有一点,为了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蒙牛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高盛,投资集团完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最缺乏的就是社会责任。更糟糕的是,双方采用了对赌模式,如果利润达不到,蒙牛就要把股份贱卖给投资者。在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投资者的对赌协议下,蒙牛被资本“绑架”,必须追求速度、规模和利益,忽视了对食品质量的严格控制。

  蒙牛近期发生在义乌的篡改日期事件,尽管只是它的一个经销商出现了问题,被媒体放大了。但是这个问题也反映出蒙牛内部的管理存在问题,无法百分之百保证产品安全。

  迟来三年的战略转型

  2009年,中粮入驻蒙牛,消费者都期待蒙牛能够实现转型,从注重营销的战略运营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战略运营,真正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优质企业。然而,中粮“三年不介入管理”的承诺,没有顾及蒙牛的发展。

  当然,中粮之所以承诺三年不介入蒙牛,是有原因的:一是为了保证股东转换过程中企业稳定经营,强势介入容易遭到抵制,造成核心员工的流失,这对于企业来说,影响将会很大。毕竟蒙牛原来的团队在市场运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二是中粮自身也在高速扩张,其在零售管理、食品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储备不够,不然也不会有所谓的三年不插手。

  但无论如何,机械固守“三年不介入”的承诺,延误了蒙牛的转型。蒙牛最大的问题是品牌建设,中粮无论做了什么样的承诺,也无论自身有多困难,一旦产品质量有问题,就要马上介入,不能那么机械。判断企业行为是否诚信,最根本的标准应该是:是否符合管理道德,是否履行运营责任,是否顺应市场发展,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中粮早该插手了。从这个角度讲,蒙牛的转型迟了三年。

  以消费者为导向前景可期实际上,这几年蒙牛也在不断改进、不断反省。这一点可以从市场认可看出来,它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下降,而且随着整个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说明它绝大部分产品还是得到消费者认可的。然而要真正实现品牌重建,还是需要企业从战略上转型。虽然蒙牛转型迟了三年,但中粮介入以后,转型的很多举措还是可见的。

  今年4月,孙伊萍被中粮指定出任蒙牛总裁,她上任后推出了两个举措:

  首先,以消费者为导向。事实上,蒙牛一直都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但如今消费者的导向发生了变化,早年是只要有奶喝就行了,现在不光要有奶喝,还要喝的安全和放心。企业一定要跟着发展变化,更多的从消费者利益出发,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孙伊萍在企业的基础层面上下功夫:从深耕奶源、优化质量体系、对标国际企业等最基础的方向做起,适应前端消费者新的需求,方面是对的。

  其次,引入新的价值观。在原来蒙牛“创新、高尚、责任”理念基础上,加入了“阳光”理念,实际上是价值观的重塑,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阳光、高尚、创新、责任”。

  如果蒙牛的价值观能够真正落地,我想蒙牛的前景还是光明的,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为什么?2012年,中国GDP总量达到了47万亿,这意味着,按照8%的增速,二十年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与美国不相上下。消费者需求会越来越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表现在哪?原来我们早上吃什么?吃油条,喝稀饭,现在喝牛奶,吃面包。如果13亿人口包括农村人口都喝牛奶,牛奶的市场会有多大可想而知。这么大的市场,只有本土品牌才能完全覆盖,外资品牌做不到。所以只要孙伊萍能够坚持贯彻她的战略,我想蒙牛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