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热闹的地段,相似风格的装修,为何苹果专卖店人潮汹涌,三星店里门可罗雀?
这是因为,三星与苹果的企业性格不同:三星是卖产品的,苹果是卖体验的;三星的零售店是产品销售网点,苹果的零售店是发烧友的体验网点。
最近,三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苹果,但三星零售店远不如苹果店热闹。顾客想购买三星产品时才会走进三星的零售店,但苹果的发烧友即使不购买产品,也可能会进去体验一番。三星的消费者买完产品就离开了,苹果的发烧友们即使不买,也可能待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我们以两个门店的热闹程度判断其销量可能就错了。即使在苹果最落魄的时候,苹果仍然有一批发烧友,在专业领域坚守着苹果。
跟随制胜
两家企业的性格源自创始人的个性和企业不同的发展历程。
三星是靠做家电起家的,曾经是世界电视机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三星进入电视行业并崛起时,电视已经完成了在欧美国家的普及,不再是象征性消费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当一类产品完成普及,不再具备象征意义时,性价比变得比品牌更重要,因为象征性是由品牌体现的。按照产业转移的规律,当性价比成为主要购买依据时,美国企业不再具备优势,产业就会向其他国家转移。三星就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三星曾经是廉价电视的代名词。
三星靠廉价电视崛起后,进入存储器行业和上游其他产业,完善了产业链,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较高,行业门槛也较高。这是三星的第一次转型和升级。
1993年,李健熙在美国洛杉矶的百货商店看到三星与索尼的巨大差异,下定决心,“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变。”这是三星的第二转型和升级,实现了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家电行业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成熟产业,无论做得多么优势,都很难获得品牌影响力。现在已经进入IT时代,IT产品是全世界新的象征性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三星完成了家电、IT、设计和外围产品的全方位整合。这是三星的第三次升级。
三星所生产的产品,很难找到它独创的品类,但三星总是后来居上,生产出更完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即使在苹果如日中天的时期,三星也能步步紧逼,甚至苹果稍有闪失,三星就能迅速超越。
三星的发展历程决定了三星的性格,虽然在几乎所有产业都不是喝“头道汤”,但也几乎没有落后过;虽然产品不像苹果那样轰动,但销量却并不少;虽然没有那么多发烧友,但总能打动那些跟随性的消费者。
个性者的失与得
苹果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企业,这是乔布斯个人的性格决定的。乔布斯虽不是技术专家,却善于洞察人性,所以,它总是新行业或新品类的开创者。
苹果公司的创立,就是乔布斯把有如实验室仪器一般的计算机变成了PC。乔布斯重掌苹果,把MP3变成了iPod,把电脑变成了平板电脑,把手机变成了智能手机。乔布斯的性格,决定了你要么爱他,要么恨他。苹果低谷时,有人爱它;苹果辉煌时,有人恨它、骂它。
不同的性格,决定了苹果有很多拥趸,爱它的是拥趸,骂它的也是拥趸。购买苹果的产品时关心它,不买苹果的产品时照样关心它。这些拥趸对苹果有期待,达不到期待就会失望。
消费者购买三星产品,不是因为喜爱三星,而是因为三星的产品好。三星的消费者拥趸比较少,所以,爱它的不多,骂它的也不多。
媒体和消费者更喜爱苹果这样的企业,正如有个性的成功者更受欢迎一样。所以,媒体是苹果新产品最大的免费推广者,苹果每次发布新产品,仅仅一场发布会就能够抵得上其他企业数亿美元的推广活动。但是,苹果的个性,使它要么极其成功,要么极其失败。苹果辉煌时,无人能及;苹果失意时,也能跌到谷底。
三星则是个更中性、更稳定的企业。它几乎涉及了家电和IT的所有终端产品及产业链,郎咸平称之为“垂直整合系统”,以至于苹果也要向三星购买元器件。因为几乎IT企业都离不开三星,而三星又很理性、霸道,所以,三星几乎是IT业的“公敌”,郭台铭最恨的企业就是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