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人董事会中,来自非竞争行业的企业一把手每个月聚会一天,互为董事,在私董会总裁教练的引导下,毫无保留地深入探讨企业、个人乃至家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分享来之不易的管理经验、创新想法及人生感悟,最终得出最佳的、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种模式是如何成为全球CEO领导力发展的最有力体系与终生成长平台,并在中国大江南北日渐红火的呢?
首先,私董会模式源于成功实践。1957年,美国企业家罗伯特·诺斯(Robert Nourse)与其他四位CEO在密尔沃基阀门公司(Milwaukee Valve)的办公室会面,把一个简单而又有革命意义的想法付诸实践,即通过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各自企业取得理想的成果。后来,又请特定领域的专家来做讲座,最终逐渐衍变成一个执行委员会(The Executive Committee),它也是伟事达的前身。实践至今,每个季度,“中大板块”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会成为CNBC、Bloomberg News、Financial Times、Fox商业频道对就业前景和经济趋势预测的风向标;每个月,“中小板块”企业家的观点则会赫然登在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上。
其次,它源自企业家内心最深刻的领导力需求。参与过私董会的企业家都会发现,通过学员之间的智慧碰撞、亲历事件的佐证,参与者在领导力与心智上往往能得到迅速提升,尤其是能将新方法、新方案快速且有效地迁移到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这是任何商学院或咨询公司无法比拟的。
从CEO领导力发展“四大支柱”来看,圆桌会议、一对一的导师深度辅导、专家研讨会、全球知识库/交流社区,是私董会学员成就卓越领导的四种对话形式(见图表)。通过私董会CEO小组的切身引导和实践,不难体会到企业家对私人董事会乐此不疲的原因:一是私董会的“当下相关性”,二是由点到面地击中要害。这也是倍受全球企业家们青睐的私董会模式得以生存发展的核心秘笈。
什么是“当下相关性”?每天牵动CEO们心脉的事是什么?答案是:做各种各样的决策,处理各式各样的关系。细心观察会发现,CEO会去参加论坛致开幕词,或是去公司高层领导力研讨班分享愿景,但是,无论接下来出场的是行业专家,还是哈佛的顶尖教授,CEO通常是不会留下来听的。在资讯爆炸的年代,如何在恰当的时间点裁剪匹配的资讯,对CEO来说尤为重要。
而私人董事会是以会员交纳年费形式来组织并发展的,企业家会员在加入之初,能了解到私董会的组织形式和发展体系,但对一年学习周期中每次小组会的圆桌主题、专家主题,是根本不知道的。事实上,连小组的灵魂人物——总裁教练也并不知晓,因为主题尚未诞生。在私董会学习模式中,主题是根据小组中学员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决定的。比如,春节后大家都对如何留住核心高管感到束手无策,那么,“如何激励高管”就可以成为当前小组会的专家讲座主题。如果学员中有几位都有议题,则可以走圆桌流程,让同伴CEO来群策群力,学员们通过议题的相关性、紧迫性进行当下表决,决定首先讨论哪个议题。这就是为什么私董会现场时常像炸开的油锅一样,学员之间的对话与学习充满了能量和激情、梦想和韬略、挑战和支持。在没有手机、邮件、会议的打扰下,只讨论当下最为扣人心弦的议题,并聆听最能匹配公司实际的讲座。
私董会的这种机制解决了e时代CEO们的“当下相关性”问题。那么,会不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挑战:当下就决定,是否会让圆桌讨论的议题流于肤浅或偏题?这就需要引出第二个秘笈:击中要害,由点到面。
所谓“点”,就是一对一的深度教练,“面”就是小组圆桌。教练过程,当然是帮助学员解决在事业、家庭和个人的某个议题,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对一的私密空间里,总裁教练要始终让学员聚焦在最重要的主题上。这些主题往往埋藏在学员内心深处,平时容易被来去匆匆的时间表忽略,或是没有一个由专业人员维系、安全可靠的空间可诉说。当所有学员都经过一对一的教练后,小组集体意识产生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便自然呈现。比如,企业家的情绪管理,“面”给“点”带来的冲击,“点”到“面”的涌动,在每个月的私董会中持续不断地循环上升,从而促成一种豁人耳目的集体修炼。
要达到这种境界,主持私董会的总裁教练角色不可或缺。他们通常是极具领导力的前任CEO,尝过企业家们的所有酸甜苦辣,并成功转型为成人学习,特别是CEO领导力发展方面的专家和践行者。当中国聚集一拨高质量、高水准的总裁教练时,私人董事会——针对企业家们的新型领导力发展模式,便有了本土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