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可能不太愿意正视这一点,但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患着职场浮躁症。在强调成功、速度的时代,有一点浮躁,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利用的好,也许还能成为职场成长的动力。与浮躁相对的,就是不浮躁。今天我想和伙伴们交流一下专业精进的问题。
其实一个人标榜专业,是需要底气的。这种底气,来自于见识、阅历,也来自于不断成长的自驱力。精进这条路是没有捷径的,一万小时定律便是很好的诠释。但是,走向专业精进的路,确实有些可供参考。我们一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做一个回顾:
一、向书本学。360行,行行都有自己奉为经典的书籍。虽然我们并不指望大家像科举那样遍读四书五经,但精读几本经典还是必要的。很难想象一个专家是从零开始自省自悟的。
二、向大师学。我这里指的是真正的大师,如科特勒之于营销,德鲁克之于管理学。每个细分领域,其实国外、国内也都会有若干相当影响力的专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跟踪这些大师、专家的最新观点其实不是一件难事儿。向大师学,能帮助我们了解领域的前瞻思考。
三、向标杆企业学习。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对标,其实作为职场中的个人,也要主动去找值得学习的标杆企业、标杆实践。今年很流行Google的OKR管理模式,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其实这些都是标杆学习。企业实践永远比书本来得丰富、精彩,持续地向优秀实践看齐,也是专业精进中的乐趣。
四、向自我的实践学习。做培训的人,都知道10-20-70这个基本原则,个人成长精进,说到底,还是要靠个人的实践锻炼。复盘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对照目标找到自己的问题,发现可以总结的经验。是否在同样一个地方摔跟头,决定了我们成长的加速度。
五,向同行学习。在专业成长中,同样之间的交流往往能带来经验的借鉴和创意的启发。闭门造车永远不是好的策略,从多种方案中优中选优才可能不断取得更好的成果。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同样的领域看法和实现方式可能有很大不同,这点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六、向我们的学员学习。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让管理者、专家将专业知识讲出来,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辅导方式。知识需要梳理,需要系统化,同时,也需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阐述、传授。这个过程,其实是对专业的深化。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授课、演讲对于分享者来说,从学员处获得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输入。由于背景不同,学员、听众往往能提出新的思考视角,这往往对于丰富专业知识非常有帮助。很多专家、学者都会定期授课,原因也在于此。
七、向我们的用户学习。很多专业人士往往陷到了专业的陷阱里,离用户越来越远。这样的专业,其实就是一种负价值。所有工作其实都有服务的对象,也许是外部客户,也许是内部客户。专业的价值是能更有效率、更好体验地服务我们的客户,所以我们必须以用户为师,基于用户需求构建专业度。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户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往往也是可能解决方案的贡献者。以终为始,对于专业精进非常重要。
很多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这其实把专业精进中的很多路径都囊括了进去。当我们沉下躁动的心,往往更能发现成长精进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