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1917年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振聋发聩,但也经常让人迷惑。
难道历史就是无穷无尽的轮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胜到衰、否极泰来。就像一个老旧的录音机,喑喑哑哑地循环播放同一首歌。这样的历史,光想想都会崩溃。极端悲观者也许会认同,但肯定不是克罗齐的原意。
克罗齐区分了“历史”和“编年史”的不同,编年史是不再改变的过去,而历史本身是活的。死的过去为什么能变活呢,因为研究历史的人是活的。活在当下的现代人,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现代人看过去,会不知不觉采用现代人的价值判断,比如忠君不等于爱国、潘金莲是追求爱情的勇士。现代人看未来,会基于当前的急迫问题和利益考虑,同时参考过去已经发生的历史,来指导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重新诠释过去,借鉴指导未来,正是这两点,让一切历史都变成了当代史,也让现在的一切,不同于任何过往。
历史,看似反复,但从未重复。德鲁克在《不连续性时代》中也说,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它总是循环往复的,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但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反复,并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向前发展。
历史如此,企业也如此。
比如,企业家精神。德鲁克说一个世纪之前,备受推崇的企业家精神是个人英雄主义。企业家单枪匹马,以一人之力完全控制并经营一家企业,个人英雄创造了那段历史。
随后,规模化工业生产狂飙突进,科学管理全面开花,企业家精神从个人英雄主义向团结协作全面演变,历史似乎完全改变了方向。
不过,团队协作并没有真正弱化管理者的作用。不知不觉中,历史绕了一个圈,似乎又回到了当初“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经理人,逐渐成为当代的“个人英雄”,星光熠熠,富可敌国。
历史真的重复了吗,没有。德鲁克说,过去那种强调独立性的低层次企业家精神,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强调经理人作用的更高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新时代的企业家,需要培养全新的能力,这些能力从本质上而言都属于企业家精神,这些精神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来得以实现。对比两种企业家精神,新瓶新酒,早就天翻地覆换了人间,何来重复一说呢。
退一万步,就算“个人英雄主义”完全复苏,历史会就此停止了吗,当然不会。经理人的地位,近几年已经开始迅猛下降了。随着知识工作者、全栈式员工(FullStack)的普及,企业家精神再次弱化“个人英雄主义”,转而向“团队协作”靠拢。此时此刻的“团队协作”,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非简单地重复了。
随同企业家精神一同轮回的,还有企业的管理模式。
回顾历史,会发现企业管理模式一直在反复:一会儿重文化、轻流程,一会儿轻文化、重流程。不同时代的企业如此,同一企业在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如此。
企业的发展,总是在流程和文化建设之间,不断地螺旋式上升。每一次反复,都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精益,从幼稚到成熟,从成熟到卓越。
为什么不能流程和文化兼顾呢,或者美其名曰,精神和物质两手都要硬。实际上需要换一个譬喻,推动企业前行的不是两只手,而是两条腿^_^
走路的时候,只能先迈一条腿,再迈另外一条,在交替中前行。细看身边的企业,几乎没有跳着到终点的。在某一个阶段,只能重点关注流程和文化其中之一,这才是更为现实和理智的选择。鱼与熊掌兼得,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
再比如,商业模式。就在十几年前,传统产业还不太看得上互联网经济,把互联网经济等同于祸国殃民的泡沫发生器,对新兴的商业模式嗤之以鼻。历史很快粉碎了这种偏见,互联网经济大放异彩,传统经济似乎到了穷途末路。
历史再次轮回,纯粹的虚拟经济开始衰落,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的传统经济突然卷土重来。普普通通的一碗牛肉面,一旦和互联网火箭捆绑在一起,也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更不用说原本就有深厚市场基础的传统豪强了。
有趣的是,轮回并没有就此停止,似乎又要变天了。互联网思维,从众人追捧开始不招人待见,各种唱衰虚拟经济的言论再次抬头,一如十几年前。不同的是,传统产业这次已经泡过了互联网温泉,知己知彼,无论是打赌还是硬拼,都有了更多的底气。好戏刚刚开始,后面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次的纠缠和反复。
历史没有新旧,都是当代史。企业家精神和管理模式没有对错,只能因时制宜去调整。